EN
https://www.gov.cn/

文物局解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

2019-01-25 07:4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文物局官員解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
劃重點:原址保護!原狀保護!

圖為位於河北省遷西縣的榆木嶺段長城長15公里,沿途有3座烽火臺和17個敵樓。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1月24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副局長宋新潮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向中外媒體解讀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日前聯合印發的《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 修復要原址原狀保護

在保護對象方面,《規劃》明確,長城保護的重點是秦漢長城和明長城。劉玉珠表示,部分明長城作為“長城抗戰”的物質見證,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規劃》還提出了長城重要點段遴選標準,提出開展長城遺産線路建設、大力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等工作設想。“長城最突出、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所承載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包括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劉玉珠説。

記者了解到,秦漢長城現存墻壕遺存2100余段,單體建築遺存近2600座,關、堡遺存近300座,相關設施遺存約10處,另有成體系的漢代烽火臺遺存。明長城現存墻壕遺址總長8800余千米,現存墻壕遺存5200余段,單體建築遺存約17500座,關、堡遺存約1300座,相關設施遺存140余處。

《規劃》同時提出原址保護、原狀保護的總體策略。劉玉珠介紹説,對於絕大多數長城點段,重點做好日常養護、局部搶險和標識説明。

■ 聘請長城保護員

對於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規劃》強調,在落實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相關政策和措施,鼓勵各地探索設立長城保護員公益崗位,鼓勵志願者、社會團體參與長城公益服務,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不斷拓寬經費渠道,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長城分佈範圍廣、保存環境特別複雜,多數位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單靠文物部門一家的力量,無法有效解決長城保護和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

劉玉珠表示,長城多分佈在交通條件較差、自然環境較惡劣並且人跡罕至的山區、戈壁、草原等區域,管理、巡查和維護上難度非常大。按照《長城保護條例》第16條規定,國家文物局出臺了《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督促指導地處偏遠、沒有利用單位的長城段落所在的當地政府或者其他文物主管部門聘請當地群眾擔任長城保護員,對長城進行巡查看護,並對長城保護員給予適當補助。經統計,目前全國已有長城保護員超過3000人,各省長城基本實現了保護員全覆蓋。

■ 保護資金源於三方面

對於公眾所關注的長城保護經費來源問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長城保護資金主要來源於三方面:

一是中央財政,近幾年中央財政每年拿出1億元左右的補助經費來支持各地長城保護,主要用在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重要點段保護;二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補助經費更多地用在保護長城周邊環境;三是社會資金,包括開發性資金,但第三方資金容易出問題,要加強監管。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近年來撥專款為長城保護員提供巡查設備和標識,北京等省市也已將長城保護員補助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文物工作者嚴重缺乏的問題。

《規劃》同時明確了各級長城保護規劃實施情況的時間要求:第一輪定期監測及評估應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2021年以後,至少每5年對各級長城保護規劃中遠期目標實施情況進行定期監測及評估。(記者 孫亞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