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長城保護的難題怎麼解

2019-01-25 08:1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王金攝/光明圖片

北京懷柔西柵子村西墻體九眼樓。國家文物局供圖

陜西榆林神木解家堡。國家文物局供圖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點多、量大、人少、錢乏,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産,長城保護遇到的難題之多、情況之複雜絕無僅有,怎麼破?

1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佈會,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副局長宋新潮向媒體介紹《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文物局2006年啟動規劃編制前期工作,于2010年完成資源調查,2012年完成長城認定,2015年完成信息系統,2016年完成省級規劃。在此基礎上,國家文物局主持編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以下簡稱《長城總規》),在徵求各地各部門意見並反復完善後,于2018年年底報送國務院。2019年1月7日,國務院同意。1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長城總規》。

1.消失和瀕臨消失的長城超過50%

《長城總規》重點關注秦漢長城、明長城主線。秦長城東起遼東,西至甘肅臨洮;漢長城東起遼東,西至甘肅玉門關。遺址總長近3700千米。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遺址總長8800余千米。

《長城總規》將長城墻體遺存保存現狀分為五個等級:較好、一般、較差、差、消失,其中,保存現狀差即瀕臨消失的和已經消失的,約佔總數的51.2%。除去風雨侵蝕、地質災害等自然因素,長城被破壞的原因主要是旅遊開發、城鎮建設、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生産生活和不當干預等人為因素。

《長城總規》指出,位於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長城點段,面臨的人為破壞因素以建設壓力為主,尤其是長城的關、堡等,面臨居民生活、城鎮建設、旅遊開發等多方面威脅;位於東北地區、西部地區的長城點段,則以交通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威脅為主。

在回答記者關於保護經費的問題時,宋新潮介紹:“長城保護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條渠道:一是中央財政,每年有將近1億元的補助經費,用以支持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重要點段的保護;二是各級地方財政,更多地用在長城周邊環境的保護;三是社會資金,主要用在長城的旅遊開發上。”

雖然從中央財政到地方財政,這幾年對長城經費上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加大,但不容回避的是:長城文物本體保存現狀、環境條件、維護難度以及所在地的經濟、社會、文化條件差異較大,各省(區、市)保護經費收支情況不一。一些地方政府長城保護責任不落實、工作措施不到位,長城日常保護經費,特別是巡查管理經費、保養維護經費缺口較大,影響保護實效。

2.長城修復沒有統一標準

近幾年,媒體報道了遼寧錐子山長城、山西明長城“月亮門”等在修復方面出現的問題。對於修復不當,宋新潮直言,主要是源於四個方面。

一是主觀上,很多地方對長城的理解,只是簡單地將它視為一種資源去利用,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理念,把長城固化為八達嶺的樣子,所以在修繕時就按照八達嶺來修。二是理念上,對長城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的理解存在偏差,把“修舊如舊”與復建、重新打造景點混淆了。三是制度上,把長城的修繕按照建設工程進行管理,再好的設計方案,簡單套用建設工程招投標等方式,就會出現大家所看到的問題。四是監管上,在修的過程中有監理,但是作用沒有發揮到位。

至於能否出臺一個修復標準,宋新潮明確表示:“長城是‘非標’,簡單地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修壞才怪。”他強調:“一定要在正確理念和觀念的指導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或者它本身的材質進行修復。”

他介紹:“《長城總規》提出了保護長城的三個總體原則:一是堅持價值優先,既注重長城的總體價值,也關注每一段、每一個點的具體價值;二是堅持預防為主,避免不當干預,盡可能按原狀保護,不得重建或借保護名義‘新建’長城;三是堅持因地制宜,針對保存狀況不同的長城,以及磚、石、土等不同材質,制定個性化保護措施。”

3.長城保護提倡社會參與

長城的分佈範圍很廣,保存的環境特別複雜,而且多數位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這是長城保護面臨的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劉玉珠坦言:“單靠文物部門一家的力量是無法有效解決長城保護和管理方面諸多問題的,勢必要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

長城多數分佈在交通條件比較差,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人跡罕至的山區、戈壁、草原等區域,在管理巡查維護上難度非常大。據劉玉珠介紹:“按照《長城保護條例》第16條規定,國家文物局出臺了《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督促指導地處偏遠、沒有利用單位的長城段落所在地政府,或者其他文物主管部門,要聘請當地群眾擔任長城保護員,對長城進行巡查看護,並對長城保護員給予適當的補助。”

“目前全國已有長城保護員超過3000人,各省長城基本實現了保護員全覆蓋。”劉玉珠説,“國家文物局近年撥專款為長城保護員提供巡查設備和標識等,北京等地也將長城保護員補助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人員嚴重缺乏的問題。”但從總體上看,由於未能得到地方財政的足夠支持,兼職的長城保護員隊伍建設和經費保障問題仍然特別突出。

劉玉珠表示:“國家文物局非常支持各類社會力量參與長城的保護。”據悉,近幾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小站”等社會組織在引導公眾參與、宣傳保護理念、開展青少年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開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保護長城加我一個”全民公募項目,這是國內首個利用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保護維修長城文物本體的公募項目,目前已經啟動的明長城箭扣段、喜峰口段保護維修工程,資金全部源於社會的募集。此外,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還聯合騰訊、英特爾等科技企業,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部分民間組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了維修理念、管理機制、宣傳推廣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探索和創新。

劉玉珠還介紹,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導下,2018年6月,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與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黃崖關長城、金山嶺長城、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等長城沿線保護管理機構和相關專業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長城保護聯盟,併發布了聯盟的章程。下一步,長城保護聯盟將在長城統一標識、統一解説、統一宣傳以及長城保護管理相關的理念、經驗、技術交流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國家文物局積極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長城的保護、展示和社會教育等相關工作。”劉玉珠如是説。(記者 李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