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市場主體更具活力

2019-02-27 08:4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月20日,“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在全國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成為當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定下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2月11日,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多個省市將新年開局的發令槍瞄準同一個方向。這一天,上海召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透露,即將發佈優化營商環境“2.0版”;四川成都召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動員大會,被稱為營商環境“1+10”文件的“大禮包”出爐;廣東研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浙江正式上線“最多跑一次”官方微信公眾號;江蘇昆山發佈23條優化營商環境新政……凡此種種,均指向一個共同的關鍵詞“營商環境”。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讓企業和百姓有了沉甸甸的獲得感,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深化簡政放權

開辦企業更加便利

“沒想到一天就能辦完企業開辦的手續,上午9點半左右拿到了營業執照,下午3點40分左右完成銀行開戶,走完了全部流程,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前不久,浙江省嘉興市某公司法人代表劉涇宇在嘉興市南湖區行政審批局完成了企業開辦手續。

劉涇宇感受到的,是我國企業登記註冊改革的速度。

“去年,中國全面取消了稻穀、小麥、玉米收購批發的外資準入限制,使得我們有了更多發展機會。”説起去年發佈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嘉吉中國區副總裁馬徵表示,負面清單讓在華外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提升了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經營的信心。

馬徵感受到的,是我國市場準入改革的力度。

而不管是企業登記註冊改革的速度,還是市場準入改革的力度,都是我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

過去一年,我國開辦企業環節進一步減少,“證照分離”改革有序推開,“多證合一”改革全面優化;登記註冊便利化改革深化,29個省份實現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産品準入改革加快推進;食品、藥品、醫療器械許可審批改革持續深化,48個國內外臨床急需新藥、50余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知識産權註冊便利化改革大幅提速;試點地區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一半以上;《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由原來的63條減至48條,一系列重大開放措施推出……

萬涓成水,匯流成海。

在便利企業開辦和經營、改革投資審批制度、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領域,一項項改革舉措都是一場場重塑政府和市場關係、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46位,較上一年度上升32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28位,較上一年度大幅上升65位;納稅指標排名較上一年度提升16位,我國成為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與此同時,營商環境的持續向好投射到經濟發展層面也是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僅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例,2018年,我國新增市場主體2149.58萬戶,其中,新增企業670萬戶,日均新增企業1.83萬戶,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了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創新監管方式

市場環境更加公平

如果説簡政放權檢驗的是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膽識,那麼,監管創新則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到2018年年底,我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1億戶,其中,企業3472.2萬戶,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市場主體,如何監管才能既提升監管效能、保證市場環境公平有序,又減輕企業負擔、對守法者“無事不擾”?

在對監管方式創新之路的上下求索中,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逐步健全。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並及時向社會公開抽查檢查結果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監管效能。同時,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的監管繼續保持“嚴防死守”的態勢。實施信用監管,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則讓市場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增強了對市場主體的威懾力。

2018年,我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查企業160.1萬戶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牽頭或參與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13.6萬戶次。對産品質量、嬰幼兒配方乳粉、醫療器械等公眾關注度高的領域,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強化抽查檢查,有效處置了一批不合格産品。

與此同時,信用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目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歸集公示涉企信息超過6億條,每天訪問量達4300多萬人次。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經營異常名錄實有市場主體552.4萬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實有49.7萬戶,累計限制老賴任職30.8萬人次。

增強市場主體信用意識和自我約束力,對違法者“利劍高懸”;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干預,對守法者“無事不擾”——監管方式的創新提升了事中事後監管效能,讓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有序。

再次密集出招

營商環境更上層樓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春節剛過,中央和地方頻出優化營商環境實招,表達的是主動深化改革的態度和決心,也是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信心。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營商環境部署,2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企業名稱預先核準、一些産品註冊初審等25項行政許可事項,將一些職業的執業註冊等6項許可權限下放至省級或以下政府部門。在試點基礎上向全國推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範審批運行。

地方層面的舉措同樣毫不含糊:上海的優化營商環境“2.0版”包含開辦企業、施工許可辦理等25方面內容;廣東將全面落實“實體經濟十條(修訂版)”“民營經濟十條”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世界500強企業、過千億企業“直通車”制度,為企業在粵發展提供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廣西從2月20日起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指標百日攻堅行動,進一步優化各類事項辦理環節,精簡材料數量,壓縮辦理時間,力爭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報建、不動産登記、獲得電力、用水報裝、用氣報裝、獲得信貸7項重點指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出重拳、下猛藥,持續破除各類隱性障礙,更多向市場放權……改革深入推進的每一步,都將助推我國營商環境更上層樓,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增強企業和百姓的獲得感,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記者 陳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