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塑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解讀《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2019-06-25 14: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塑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解讀《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 陳芳、胡喆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如何理解和把握好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如何正確評價當前的科研作風學風現狀?將推出哪些重大舉措加強作風學風建設?25日,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就這些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問:如何看待當前的科研作風學風狀況?意見出臺基於什麼背景、有何政策目標?

答: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線”,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根基,決定科技事業的成敗。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科技部始終把作風學風建設擺在事關科技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會同有關部門在制度建設、工作機制、教育引導、監督懲戒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動我國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學術不端、浮誇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就會受到侵蝕。

此次出臺的意見,是指導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向引領,突出問題導向,著眼長效機制,要求力爭1年內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實,3年內取得實質性改觀,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優化,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揚,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

問: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時代意義和深刻內涵?

答:我國科學家是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具有優良傳統的群體。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鑄就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光照韆鞦的精神豐碑,涌現出錢學森、于敏、黃大年、南仁東等光輝典範,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和塑造者。

進入新時代,更需要對我國科技界的優秀傳統和寶貴精神不斷凝練昇華,築牢科技界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基礎。意見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對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作了全新的闡釋,既傳承精神血脈,又蘊涵時代特點,將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的長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問:意見在出實招硬招方面有什麼考慮?

答:意見對新時代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著力引領廣大科技人員在科技強國的時代責任中堅守初心、勇擔使命。

意見堅持激勵與約束並重,明確倡導什麼、反對什麼,態度鮮明、措施務實。比如,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不超過3個,院士在每個工作站全職工作時間每年不少於3個月;科研人員同期主持和主要參與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數原則上不得超過2項,高校、科研院所領導人員和企業負責人同期主持的不得超過1項;科研人員公佈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進展應當經所在單位同意;在各種評審活動中“打招呼”“走關係”的,一經發現,立即取消資格等。

培育形成良好的作風學風,必須堅持科學規律,反對主觀臆斷;堅持嚴謹求實,反對虛浮誇大;堅持誠信為本,反對弄虛作假;堅持敬業報國,反對功利主義。要讓科技界多一些理性的人、知道敬畏的人、規規矩矩的人,少一些為了個人名利喪失底線、罔顧規矩的人。

問:意見明確了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的基本原則,如何理解、把握好這些原則?

答: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涉及各個方面,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確保作風學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意見的發佈對鼓勵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篤志學問、勇攀科學高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走在前列。二是突出價值引領,大力宣傳科學家榜樣典範,弘揚科學家精神,引領全社會尊重科學、投身科學,凝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三是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大膽突破不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四是堅持久久為功,狠抓落實落地,為科技工作者潛心科研、拼搏創新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輿論環境。

問:科技部門將採取哪些具體舉措抓好意見的落實?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出臺意見只是開端。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需要政府、大學、科研機構、科學共同體、科技人員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共同發力。科技部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把作風學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意見各項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一是強化服務。進一步減少對科研活動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切實把工作重點轉到制定政策、創造環境、為科研人員和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上。二是強化引導。建立以信任為前提、誠信為底線、評價為導向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實行科研機構中長期績效評價制度,加大對優秀科研人員和創新團隊穩定支持力度。三是強化減負。深入實施減表、精簡牌子、檢查瘦身等7項具體行動,進一步提升科技人員的獲得感、滿意度。四是強化督促。會同有關部門分解工作任務、加強跟蹤督辦、做好總結評估,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