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簡政放權新動作!國務院再壓減內燃機等13類産品生産許可證,為保質量安全“減證不減責任”

2019-08-29 09:27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化放管結合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提升市場效率;決定再取消一批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更大釋放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確定進一步促進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的措施,部署推動在線教育健康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取消一批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上,再次部署大動作——會議決定,在近年來大幅壓減生産許可證基礎上,再取消內燃機、汽車制動液等13類産品生産許可證。

截至目前,實施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共計24類。一旦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取消一批産品生産許可證的政策得以落實,那麼未來實施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將僅剩11類,僅是歷史最高值(487類)的2%左右。同時,也完成了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設定的“今年要把工業生産許可證種類再壓減一半以上”的目標。

壓減許可證措施預計將很快落地

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是什麼?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張文兵曾在接受採訪時解釋稱,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制度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為保障重要工業産品質量安全而建立的一項技術準入門檻,初衷是從源頭加強質量監管和落實國家産業政策。

那麼現階段為何又要進一步減少生産許可證種類數量呢?關於這一點,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6月的一場會議上曾舉出一個案例:一家電器企業曾反映,他們生産的“大冰箱”和“小冰箱”,生産工藝和材料沒有本質差別,卻要申請兩個不同的許可證或者強制認證,大大增加了企業負擔。

在上述會議上李克強指出:“我們發展製造業,壯大實體經濟,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生産經營領域許可證多、涉及部門也多。這些重重疊疊的‘許可’,不僅讓企業不堪重負,也制約了製造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在壓減許可證種類和數量上取得了極為明顯的成績:2018年9月之前,需要許可證的産品類別已從最高時487類縮減到38類;緊接著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壓減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目錄和簡化審批程序的決定》,又將繼續實施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壓縮到24類,包括建築用鋼筋、水泥、電線電纜等。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的有關決定,使內燃機、汽車制動液等13類産品未來不再需要生産許可證。記者注意到,不久前發佈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要求:“進一步調整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目錄,2019年9月底前將發證産品種類從24類壓減至12類以內”。文件提到的時間表,意味著上述壓減措施應當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落地。

強制性認證費用將由財政負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放管服’改革中,‘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事中事後監管方面也要強化力度。”在前端“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同時,如何做好後端“管”的工作,確保産品質量安全?

此次會議對這批取消生産許可證的産品質量監管工作作出詳細部署。會議要求,對其中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的,轉為強制性産品認證管理,認證費用由財政負擔。

會議還強調,減證不減責任,各有關方面要推動構建以標準引領、企業履責、政府監管為基礎的管理體系,確保工業産品質量安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曾在今年7月介紹稱:強制性産品認證是一種具有市場準入性質的管理制度。列入目錄內的産品沒有經過認證,就不能出廠、銷售、進口,不能在經營活動中使用。記者注意到,從相關負責人的表述來看,實行強制性認證的産品,能夠繼續保持“高標準、嚴要求”。

經過此次壓減後,仍有一部分産品需要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對於為何在簡政放權過程中繼續保留一定類別産品的許可證制度,張文兵曾表示,實施許可證的産品都涉及重大安全和環保問題,經過改革,生産許可證管理範圍將進一步聚焦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生産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領域。(記者 李可愚)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