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穩外貿,中國再出手,這次更不一般

2019-10-24 08:58 來源: “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隔三個多月,官方又出手穩外貿,這次更有深謀遠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穩外貿措施。

上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穩外貿做出專項部署是在7月初。

當時確定的政策包括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推動擴大出口信保覆蓋面、合理降低保費,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在壓縮通關時間、降低口岸收費上取得更大突破等。

頻頻給外貿企業“發紅包”,部分緣于當前貿易面臨的挑戰已經相當嚴峻。

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貿易爭端持續等因素影響,當前全球貿易正遭遇“寒冬”。

舉幾個身邊的例子:韓國10月前20天出口額比去年同期縮水了近20%,已經連續10個月呈下降態勢;日本9月出口額降幅也超出市場預期,且貿易逆差已持續三個月。

在此情況下,不少國際組織都對全球貿易形勢作出悲觀預期。

聯合國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增速將嚴重放緩0.8個百分點至2%,低於全球經濟增速預期。這意味著貿易不僅無法扮演世界經濟的引擎,反而會拖累經濟增長。

世貿組織(WTO)更加悲觀,將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速預期下調至1.2%,整體貿易額增速在0.5%—1.6%之間。

不過,相比其他經濟體,中國外貿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據中方統計,以人民幣計,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8%,其中出口增長5.2%。

另據WTO數據,今年1-7月全球前十大出口國和地區中,只有中國出口實現增長,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中國外貿佔全球的份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0.1個百分點。

但不容否認,在全球貿易遇冷大環境下,中國外貿也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23日,《國務院關於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份報告指出了中國外貿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

——低要素成本的傳統競爭優勢不斷削弱,綜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産業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能力有待提升,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相當部分出口産品技術含量較低,中國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産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尤其在旅遊、知識産權等領域競爭力不足,服務貿易逆差雖呈下降趨勢,但仍較大;

——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主導權仍掌握在美歐發達國家手中,中國在謀劃運籌經貿規則體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得到改善,但綜合金融服務水平仍需繼續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0%以上都是由民營企業貢獻,而民營企業又連著千家萬戶。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就業和民生,關係到整體經濟運行,也關係到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評價和信心。在外貿發展遇到多重困境之際,加大穩外貿力度恰逢其時。

與上次相比,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穩外貿措施,不僅針對“近憂”,更有“遠慮”;不僅是為提振外貿增長,更有提高外貿質量的考慮。

例如會議明確,要實行差異化政策,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加工貿易轉移。

據官方數據,前三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已佔中國外貿總值的59.5%,比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佔比正逐漸下降。

這固然説明中國外貿正在提質增效,“但要使中國外貿獲得更大發展,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都不可偏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説。

當前,在關稅措施持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一些外貿企業開始考慮到東南亞投資設廠,將生産環節向當地轉移。但實際上,國內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轉移的進程還遠未完成。這個時候,如果東部地區將生産環節過多向國外轉移,對國內欠發達地區來説意味著失去不少發展機會。

此前,蘇州和東莞已經開展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珠三角地區也建設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官方還在欠發達地區培育認定了44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和3個承接轉移示範地。

分析人士認為,今後中國料將因地制宜出臺更多政策,一方面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産業配套能力、改善當地基礎設施,使其能夠承接加工貿易轉移,另一方面為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加工貿易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再如,會議要求推動構建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近年來,因多邊貿易體制遇阻,簽署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的國家正越來越多。僅2018年以來,全球範圍內就有CPTPP、歐日EPA等一系列超大自貿協定簽署。這些大型自貿協定已經不僅僅是為提振成員之間貿易增長而設,更多帶有爭奪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權的考慮。

在此情況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建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不僅是短期內促進市場多元化,推動貿易穩定增長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的必然要求。

目前,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經濟體以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居多,這使得自貿協定對中國外貿的提振作用相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關於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提出,要推動與世界重要經濟體商建自由貿易區進程。這或許意味著,今後在中日韓自貿協定、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程中,中國將採取更加積極的姿態。

此外,會議還提出加大適應國內需求的農産品、日用消費品和設備、零部件等進口,培育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今年以來,與出口相比,中國進口相對低迷。加大國內有需求的農産品、日用消費品和設備、零部件等進口,既能滿足民眾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又能推動國內産業轉型升級,還可以提振外貿增長,收到“一石三鳥”效果。

“更重要的是,中國持續增加進口,將帶動相關國家倉儲、運輸、加工等整條産業鏈的發展進步,相當於點著了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引擎,這反過來也有助於中國外貿和經濟實現更大發展。”魏建國説。(李曉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