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部署製造業穩增長 放開規上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

2020-01-04 11:01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製造業穩增長的措施,穩定經濟發展的基本盤。

會議指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製造業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要繼續實施以製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推動降低製造業用電成本和企業電信資費,全部放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

專家指出,工業企業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獲得的用電大約只有三成左右,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60%左右,其電力市場化交易全部放開的話,有望明顯降低工業企業的用電成本。

會議還要求,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擴大製造業開放,完善規劃、用地、用海、能耗等政策,推進製造業重大內外資項目儘快落地投産。

中國有望加大在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升級,預計2020年工業投資增速將觸底回升。今後一段時間,一批新能源、新型石化、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外資大項目將陸續落地,2020年10億美元以上的中型外資項目有望超過1000個。

會議還要求完善促進汽車産業改革發展的措施,深挖內需潛力。而這需要解決“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的問題。

全部放開規上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

會議指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製造業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要用改革辦法和市場化措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促進製造業穩增長。

首先要推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以製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推動降低製造業用電成本和企業電信資費,全部放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鼓勵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等更多向製造業傾斜。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航燕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製造業在GDP中的比重超過三成,堪稱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基本盤。進入2020年後製造業面臨的壓力有增無減:一方面,國際經貿形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國內需求釋放尚需時間;另一方面,製造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成本上升的問題。

廈門大學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此次國常會在降低製造業成本上最大的亮點在於全部放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這將大幅增加市場參與主體的數量,擴大市場化交易的規模,通過市場機制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

“目前,工業企業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獲得的用電大約只有其用電量的三成左右,大部分仍然是政府定價的計劃電;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重化工企業為主,其用電量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60%左右,其電力市場化交易全部放開的話,由於電力存在過剩情況,有望明顯降低工業企業的用電成本。”林伯強認為,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加速,電力的商品屬性也越來越明顯,電價、發用電計劃也從政府管制向市場供需決定轉變。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表示,電價是一般工商業、大工業用戶最為敏感的生産要素,尤其對於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産業而言,電費是其産品生産成本的重要構成。因此,相對於其它成本,“降電價”對於降低企業成本而言往往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是目前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所能擁有的、最重要的降成本手段之一。

中國在2018、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先後兩度要求,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降低10%。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為此算了一筆賬:一般工商業用電下降10%的話,2018年全國大概降了800億元的成本。

推進製造業重大項目儘快落地投産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慧、綠色製造。更好發揮民營和中小企業在製造業投資中的作用,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升級傳統産業,推動重大創新技術和産品應用、工業基礎能力提升、新動能成長,提高勞動生産率。

張航燕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這意味著中國有望加大在5G、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經所所長秦海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2019年工業和製造業投資增速明顯下滑,前11月工業投資增速為3.7%,而2018年是5.9%;製造業投資增速自2018年的9.5%下滑至2019年前11月的2.5%。不過,2020年5G商用快速鋪開將帶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在傳統産業的應用也將帶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秦海林預計,2020年工業投資增速將觸底回升,增長5%左右。”

此次會議還要求,擴大製造業開放。清除影響製造業開放政策落地的各種障礙,鼓勵企業面向國際市場參與競爭、開展合作。完善規劃、用地、用海、能耗等政策,推進製造業重大內外資項目儘快落地投産。鼓勵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更大力度承接産業轉移和吸引外資。

秦海林表示,當前,受生産成本上升、經貿關係波動影響,一些企業正向國外轉移部分産能。去年以來,中國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持續負增長,1-10月同比下降32.6%,而同期越南則增長了25.9%。

他認為,中國需要加快製造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加大對外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同時,大力提升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的水平,抓住東部核心城市製造業向周邊地區分層次擴散的機遇,完善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補齊中西部産業鏈短板,打造若干承接産業轉移的重點核心區域。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近日指出,去年中國利用外資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幾十億甚至百億美元級的大型外資項目增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2020年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將會首次出現“大中小項目一起發力”的局面,“據商務部統計,2019年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中型項目已經達到了870個,我了解到,2020年10億美元以上的中型項目會超過1000個;1億美元以上的小型項目隨著全面開放的推進也將大幅增加。”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要求,深挖內需潛力。完善促進汽車産業改革發展的措施,推動適應國內需求的工業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豐富消費者選擇。

秦海林表示,2019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降至8%-8.4%的區間。其中,汽車零售額持續出現負增長態勢,前10月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也下降了0.2%,保持製造業平穩運行需要進一步提振消費潛力。

他認為,這需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讓消費者“能消費”,著力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加大政府財政支出中用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推進實施低收入群體增收激勵計劃,釋放中低收入群體消費潛力。

其次,讓消費者“願消費”,著力提升中國製造産品質量,圍繞汽車、智慧家電、智慧終端産品等進行重點突破和重點提升,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消費體驗。

三是讓消費者“敢消費”,著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建立健全消費環境監測評價體系。通過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形成消費新增長點,實現消費需求平穩增長,進一步增強消費對工業投資和生産的促進作用。(夏旭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