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解讀(五)

“中國製造2025”:搶佔製造“智”高點

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需要一座橋梁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強總理考察工業和信息化部,聽取了推進“中國製造2025”、重大裝備研製和標準制定、“互聯網+製造”等情況介紹。

  中國的中原地帶,鄭州一處廠房內,橘色的六軸機器人正在精準抓取各式各樣的零部件,一切井然有序;地處華南的東莞,一家公司計劃投入1000個機械手,開建“無人工廠”。在美國緬因州,一位消防隊長使用産自中國深圳的無人機,為困在河中石頭上的一名男孩提供救生衣;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輛輛技術先進的中國造列車在核心城區與周邊衛星城之間穿梭,每天運送乘客約34萬人次。

  這些故事在上世紀90年代還令人難以想象——當IBM公司研發的智慧機器人“深藍”戰勝當時等級分排名世界第一的國際象棋選手加裏·卡斯帕羅夫時,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總産值中佔比還不到3%,如今這一數字已接近25%,穩居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的位置。

  不過,在李克強總理看來,“中國製造”雖然在過去創造了暢銷全球的輝煌,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製造2025”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將大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未來10年“中國製造”主攻方向。

  2015年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李克強強調,中國還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製造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絲毫不能忽視。

  如果檢索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的歷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會發現這一行動計劃有著清晰的脈絡——迄今為止召開的10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至少有11次議題與提升“中國製造”直接相關。

  這是李克強總理最關切的議題之一。“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再依靠廉價勞動力推動已經難以為繼。但在裝備製造行業,我們還有巨大的發展提升空間。”在今年6月17日的常務會議上總理説,“如果中國製造重點從消費品轉向中國裝備,就能切實推動中國經濟大大升級,進而邁向中高端。”

  ■ 讓中國製造“十年磨一劍”,十年上一個新臺階

  經歷了近3年時間制定而成的《中國製造2025》,被視為“用三個10年完成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第一個10年路線圖。

  今年5月19日國務院公佈這份綱領性文件時,分析人士立刻注意到,其中內容都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直接討論過。譬如加大金融對製造企業“走出去”的支持;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中國製造輸送人才;決定推進第三方物流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推進快遞業與製造業聯動發展。

  2015年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總理針對“中國製造2025”行動規劃指示:“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方方面面全寫上。那就沒重點了。”

  他進而闡釋,做方案不能“大而全、喊口號”,而要明確方向、細化標準、突出重點,要把工作做細做實。總理對規劃中列出的“綠皮書目錄製度”表示欣賞,認為這份目錄明確了中國製造重點領域今後的升級方向、標準和重點,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

  李克強最後説:“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只要在某些領域能完成突破,就能為未來打一個很好的基礎,讓中國製造‘十年磨一劍’,十年上一個新臺階!”

  ■ “中國製造2025”及時出臺恰逢其時

  2014年10月10日,中德經濟技術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將一隻精巧的魯班鎖送給德國總理默克爾。他説,這是中國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作品,寓意中德製造業深度融合。攝影 中新社記者 劉震

  2014年10月訪問德國時,李克強總理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了一個“神秘禮物”:一把由3名中國學生用德國機床製作的“魯班鎖”。

  魯班被公認為中國工匠鼻祖,而“德國製造”則是現代製造業的標桿。有評論這樣解讀總理向默克爾贈送“魯班鎖”的深意:1000多年的故事和100多年的故事這樣相遇,全球最大製造國與最精良製造國之間的合作令人期待。

  事實上,當人們提及“中國製造2025”時,往往會以德國的“工業4.0”作比較。這個提法最早出現在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並很快上升為德國的國家戰略,旨在支持工業領域內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通過技術進步和産業政策調整重獲製造業優勢,幾乎是所有工業強國的選擇。為此,美國制定了“再工業化”、“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日本開始實施“再興戰略”;韓國拋出了“新增動力戰略”;法國也提出“新工業法國”。

  在眾多工業強國紛紛出臺各種工業升級計劃之時,“中國製造2025”及時出臺恰逢其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價説,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到了一定時候,中國這一製造業大國就會因後勁不足而將“接力棒”交給其他國家,但如今中國不僅沒有松手,反而把棒捏得更緊了。

  梳理新一屆政府組成以來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互聯網+”與中國裝備“走出去”被視為李克強為“中國製造2025”找到的兩個加速器。他反復強調,要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

  ■ 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

  李克強總理曾在去年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提及一個故事:10多年前他到歐洲考察,在一家企業參觀時,一位技術工人澆灌出來的金屬棒,“一個氣泡都沒有,機器都沒他做得好!”當時那家企業負責人介紹説,這位工人的年薪超過20萬歐元,“比負責人的工資都要高”。

  “我們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高級技工。”李克強説。當天常務會的議題之一是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提高中國製造和中國裝備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在為“中國製造”繪製行進路線圖時,李克強一直突出強調“人才”和“創新”的作用。“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他在2015年6月17日的常務會議上指出,“‘集眾智者成大事’,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億萬人層出不窮的新鮮點子,激發市場活力,真正推進中國製造的智慧轉型。”

  有評論稱,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需要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就是“中國製造2025”。

(王沐伊)

回顧解讀(一)

把簡政放權進行到底

回顧解讀(二)

開啟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回顧解讀(三)

把舵中國經濟避行險灘暗礁

回顧解讀(四)

本屆政府最在意哪幾項經濟指標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