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為自主創新鼓實勁:發揮主體作用 激勵企業創新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8日   來源:經濟日報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創新是推動國家不斷創新的重要動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要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技術創新不僅在於産生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轉化、産業化應用和市場開拓。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這些年來,我國企業的生産能力迅速提高,科技創新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涌現出了一批勇於自主創新的成功企業。但從總體上看,我們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較薄弱,多數企業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創新的組織機制也不完善。統計表明,全國大中型企業中,至今尚有71%的企業未能設立技術開發機構,66%的企業沒有開展技術開發活動。另據統計,大中型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只佔銷售額的0.39%,即使高新技術企業也只佔0.6%。根據國際經驗,技術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例在1%以下的企業是很難長期生存的,比例為2%左右的企業僅可以簡單維持,只有比例達到5%的企業才有競爭力。創新能力薄弱,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現在,我國雖然有172類産品的産量居世界首位,但大部分是屬於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且有不少處於國際産業鏈的低端。不僅如此,代表製造業先進技術水平的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也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許多重要技術裝備嚴重依賴進口。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的新形勢下,各國各地區勞動力和資本要素間的競爭日益趨同,自主技術創新越來越成為企業角逐國際市場的制勝法寶。為此,我們的企業只有加快轉變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扭轉依靠低附加值加工製造取得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商品佔據國際市場的狀況,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競爭力,才能切實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對於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實現自主創新的條件是充分具備的。首先,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6位,去年國家財政收入已達2.6萬億元,有能力增加技術開發的投入。第二,這些年我國已引進了大批先進技術和設備,大大縮小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第三,多年來我們培養了大量人才,僅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就達到2170萬人。更重要的在於,我國已涌現出一批依靠自主創新迅速發展壯大的企業典型,這些企業的成功不僅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實現自主技術創新,而且增強了我國企業以自主創新求發展的信心。比如海爾集團,由於重視技術開發,已從一個街道集體小廠成長為一個銷售額上千億元的跨國家電企業,其技術開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5%,有一支強大的科技開發隊伍,擁有專利3000多項。又如華為公司,已在通訊行業居於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其成功的關鍵也是重視技術創新,全公司2.3萬名職工中,從事技術開發的有1.3萬人,去年技術開發投入45億元,佔銷售額10%。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大有可為。廣大企業一定要增強主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站在國家和自身長遠發展的高度,研究和實施技術創新戰略,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促進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特別是大型骨幹企業,更要帶頭牢固樹立推動自主創新的決心和信心,切實加強技術開發,力爭掌握自主知識産權和關鍵技術,為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作出貢獻、樹立榜樣。

    與此同時,各地區各部門都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優化環境、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要發揮經濟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採取財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促使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類技術創新聯合組織,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為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仲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把技術創新能力列入國有企業考核的重要指標,把技術要素參與分配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産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推動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經濟日報評論員)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談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 我國自主品牌價值持續走高 品牌集中度加強
· 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障礙及對策
· 新華時評:在自主創新的高地上起飛
· 四川省成都市整合科研資源 促進成果轉化
· 經濟日報評論員:為自主創新鼓實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