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區域經濟
 
重慶市“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5日   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回顧“十五”重慶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這5年,是重慶市發展快、人民實惠多,發生顯著變化的五年。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聚精會神抓機遇、促發展,全面深化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思路,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有效抑制經濟運行中的各種不利因素,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局良好,中央交辦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進展,全市經濟實力和城市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勝利實現重慶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目標。歸納起來有這麼幾個顯著的變化:

    (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綜合交通樞紐雛形基本形成。“8小時重慶”全面建成,基本形成“一環五射”高速公路主骨架,以國道幹線為骨架、省道一級和二級公路為主體的放射狀公路網基本形成。建成達萬、遂渝、渝懷3條鐵路。建成投運重慶樞紐重慶北站等設施,以主城樞紐環線為核心,5條鐵路通道幹線為支撐的放射狀鐵路運輸網絡雛形已經形成。航道整治進一步加快,港口吞吐量迅速擴張。江北機場第二候機樓建成投運,萬州五橋機場建成投入使用,黔江舟白機場正在加快建設,“一大兩小”機場格局正在形成。建成蘭渝輸油管道,省際間管道運輸實現零突破。

    能源保障體系顯著增強,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24.7萬千瓦,目前在建電力裝機容量584萬千瓦。電力網絡快速擴展,橫貫重慶境內的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聯通四川和三峽,形成“西電東送”的中通道,220千伏電網基本覆蓋全市。農村電網和城市電網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價。

    農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完成“九五”期間開工的17座中型水庫,開縣鯉魚塘水庫、“澤渝”一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實施農村“六小”工程,解決200多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新建農村戶用沼氣25萬口。覆蓋全市的通信骨幹傳輸網絡實現光纖化,交換實現程控化和IP化,建成互聯網數據中心,廣播電視光纖傳輸網主幹線建成貫通並實現全市大聯網。市政基礎設施承載力大大提高。輕軌二號線通車,“半小時主城”基本完工,一批城市濱江(河)路、橋梁、市民廣場建成投用,建成國際會展中心、湖廣會館和城市規劃展覽館。

    (二)生態建設進展良好,環境保護力度加大

    以主城區為重點的“山水園林城市工程”和以三峽庫區為重點的“青山綠水工程”加快推進。預計“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92.6萬公頃,比2000年提高7個百分點。長江、嘉陵江和烏江幹流斷面水質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要求。關閉了37家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化工、建材等企業,19家污染嚴重的企業搬出主城區,重慶發電廠、重慶九龍電力公司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設施建成投入試運行。

    (三)經濟結構加快優化,産業新格局正在形成

    與“九五”期末比較,預計2005年非農産業增加值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第二、三産業從業人員比重提高3.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區域經濟開始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發展態勢。

    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業、資源加工業、高新技術産業加快發展。2005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將超過1000億元,比2000年翻一番;高新技術産品産值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8.3個百分點。農業産業化百萬工程進展順利,全市共建設各類優質商品生産基地1200萬畝,初步形成優質柑橘、榨菜、花椒、生豬、中藥材等商品生産基地。商業業態調整步伐加快,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興業態得到發展。區域性市場加快發展,全市已形成81個成交額上億元的大型交易市場。啟動建設10大旅遊精品系列工程,旅遊業規模迅速擴大。

    (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持續擴大

    “十五”期間,重慶市紮實推進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效明顯。每年滾動實施發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實施《重慶市政府部門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推進交通、農業、文化市場以及城市管理等領域的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按新口徑統計的市級175戶國有大中型企業75%以上完成股份制改造,國有小企業改革基本完成。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大幅精簡了建設領域行政審批事項和程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新格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完成了第二輪土地延包工作,全部免除了農業稅和除烤煙以外的農業特産稅。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成功舉辦了亞洲議會和平協會(AAPP)第三屆年會、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和中國重慶三峽國際旅遊節、渝洽會、重慶·香港周、重慶·澳門周等一系列活動,建立了渝港“9+1”、渝澳“8+1”經貿合作。

    (五)一、二期移民任務圓滿完成,扶貧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期移民遷建任務圓滿完成,一次性通過國家驗收,滿足了三峽工程按期蓄水、通航、發電的需要。“十五”期間搬遷安置70余萬人。

    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綜合開發、成片治理、産業帶動、整體推進”的扶貧開發路子。貧困地區交通通訊、農田水利和教育衛生等生産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六)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取得了繪製家蠶基因框架圖譜、研製超聲聚焦刀、3G手機芯片等重大科技成果。基礎教育得到加強,整合組建了新重慶大學等7所高校,先後設置了19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6所民辦本科獨立學院,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了9個百分點。

    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初步形成以廣播電視、出版發行、文化娛樂、文化旅遊等為重點的産業群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實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目標。實施“兩江四岸健身長廊工程”,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成市、區縣(自治縣、市)兩級急救醫療體系基本建設,全市疾病控制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入推廣發展階段,共有7個區縣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市就業形勢基本穩定,預計200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取得突破。

 
 
 相關鏈結
· 重慶市服務業穩步發展成“十五”新經濟增長點
· 甘肅省“十五”時期國民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果
· “十五”湖北消費品市場回顧及未來五年展望
· 貴州省“十五”期間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成就顯著
· “十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預計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