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解讀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四大戰略解決四大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7日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參加戰略研究的專家們在討論問題

    編者按:國務院日前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這一綱要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奮鬥目標,對我國未來15年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全面規劃和部署,是新時期指導我國科學和技術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歷時兩年多,分為戰略研究、綱要起草和審議等幾個階段。從2003年8月開始,來自科技、社會、經濟、管理和産業界的2000多名專家參與了20個專題的戰略研究,形成了120萬字的戰略研究報告。通過戰略研究,明確了未來1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對科技的需求,為制定科技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劃綱要》發佈之際,我們採訪了幾位戰略研究專題組的負責人,請他們簡要介紹各自領域內戰略研究的有關情況,幫助讀者了解《規劃綱要》的相關背景和內容。

四大戰略解決四大問題

———訪農業科技問題研究組組長石元春

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要實施資源替代戰略

解決生態安全問題要實施“解鈴”戰略

解決農民增收問題要實施拓展戰略

解決科技支撐問題要實施跨越戰略

    “未來15年,我國農業科學技術要集中解決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民增收、科技支撐四大問題。”石元春院士直入主題。

    以糧食安全為例,到2020年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糧食?看似一個簡單的數據,其實非同尋常,它直接關係到農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全局。我們在查閱研究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綜合各方意見,確定我國2020年糧食需求量為6.2億噸。“為什麼這個數字偏高了一些?因為要考慮飼料糧,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收入的不斷增加,肉、蛋、奶等消費量擴大,從而拉動飼料糧消費上升。此外還有工業用糧等等。在人均糧食需求量中,口糧其實只佔1/4。”石元春補充道。

    怎樣才能生産這麼多糧食?又遇到水、土、種等一系列問題,專家們提出“資源替代”這一概念。水是無法替代的,但灌溉水是可以替代的,從事節水的專家紛紛提出替代水的建議,使得規劃具體到每一項技術,最後達成2020年農業用水不超過4000億噸的共識。同樣,大家也接受了“土地不能替代,但耕地可以替代”的概念,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依照這一嚴謹、科學的思路,專家們提出了解決四大問題的對策: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要實施資源替代戰略,解決生態安全問題要實施“解鈴”戰略,解決農民增收問題要實施拓展戰略,解決科技支撐問題要實施跨越戰略。

    石元春説,生態惡化是農業發展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現代農業技術不會破壞生態,生態惡化主要是由落後的農業生産方式引起的。解鈴還需繫鈴人,必須從改變落後的農業生産方式入手,在源頭上將發展生産與改善生態結合起來,做到生産生態的共建雙贏。

    談到拓展戰略,石元春認為,農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應由初級農産品生産拓展到食品與農産品加工,延長生産鏈條;由小農生産到企業化經營;由單一生産到貿工農一體。

    近些年,國際上出現一個重要動向,隨著傳統能源漸趨枯竭,各主要國家開始將目光聚焦到可再生能源與材料上,“生物質經濟”已經浮出水面。它利用農林廢棄生物質,以及種植能源化工植物,從事高附加值産品的生産,對改善我國能源消費,減緩商品能源緊張壓力,保護環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它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可以再生和可持續發展。更為重要的還在於它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開拓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展望我國農業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石元春指出,強勁的外在需求,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內力驅動,以及較好的工作基礎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有利條件。存在的問題是科技轉化能力弱、生産貢獻率低、科技投入少以及體制不順,整體水平比發達國家晚約15年。對此,我們要揚長避短,採取跨越式發展的戰略,使我國農業科技的整體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跨越戰略的內涵是: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引擎,推動農業常規技術的效率革命和全面升級,加強技術轉化和基礎科學研究,在全國掀起一次新的農業科技革命高潮。(蔣建科)

 
 
 相關鏈結
· 科技規劃
· 科技部召開“十一五”科技規劃編制工作會議
· 解讀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奮力建設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