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歐新黔
一、我國現代物流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物流概念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引入我國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現代物流取得了較快發展,由起步階段開始邁向理性、務實、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物流需求持續高速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平穩下降,物流業增加值穩步上升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統計,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4萬億元,同比增長29.9%,比2001年增長了一倍,是近10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2005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5.4%。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21.3 %,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在煤電油運全面緊張、運價上漲的情況下,保持這樣一個水平是非常難得的。從近幾年的變化情況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總體呈平穩下降的趨勢。2004年,國內物流業實現增加值8459億元,佔GDP的6%,佔整個服務業增加值的19.5%,同比增長8.4%,增長速度快於整個服務業。2005年上半年,物流業增加值為4396億元,同比增長12.2%,佔服務業全部增加值的20.9%。其中流通加工同比增長25.8%,配送同比增長27.3%,包裝同比增長28.5%。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我國第三産業中的骨幹産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二,各類物流企業快速成長,物流經營管理和服務創新出現新的局面
經過幾年發展,我國物流市場上形成了由多種所有制、不同經營規模和各種服務模式共同構成,各具特色的物流企業群體。一是原有的國有物流企業通過重組改制和業務轉型,向現代物流發展,已成為我國物流市場的骨幹力量。二是出現了營業收入超億元甚至10億的私營物流企業。三是一大批外資物流企業,特別是世界知名的跨國物流企業,紛紛進入我國物流市場。此外,港臺許多物流企業進入內地。
各種類型的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在競爭中相互合作,促進了經營管理和服務創新,出現了倉單質押融資、區港聯動、供應商管理庫存、精益物流、物流地産等新的經營服務模式。
第三,生産製造和商貿流通企業引進現代物流理念,優化企業物流管理,促進了資源整合和增長方式轉變
許多生産製造企業開始重視現代物流的應用,以訂單為中心改造現有業務流程,在生産組織、原材料採購、産品銷售、運輸和倉儲等方面實行一體化運作,非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外包形成趨勢。
商貿流通企業加快改制重組,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連鎖企業年銷售額年均增長在30%,2005年上半年,中國連鎖企業前30強實現銷售額2365億元,增長29.9%。連鎖經營的發展,改變了企業生産方式、經濟運行模式和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先進的配送系統成為連鎖經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北京物美集團是我國自主連鎖品牌,自2001年開始,委託和黃天百這個專業物流公司對其在北京的300多家便利店和便利超市進行配送,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這種合作方式,打破了商貿流通企業自辦物流的傳統經營模式。
第四,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裝備取得長足發展,物流技術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交通運輸設施是物流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2004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7.4萬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43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深水泊位830個,內河航道里程12.33萬多公里。一批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場站和貨運樞紐等設施有了較大改善。以現代物流理念建設的各類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較快發展,有的已投入使用。立體倉庫、托盤、貨架、集裝箱、機動工業車輛、自動揀選設備等物流技術裝備發展很快。互聯網的應用普及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條件。
第五,物流信息化步伐加快,推動了我國物流的現代化進程
許多部門和地方政府把物流信息化作為一項基礎建設納入規劃,並加大了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一是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有了新的進展。近年來,各地特別是沿海較大城市,由政府牽頭,正在構建地方電子口岸大通關統一信息平臺,加快物流信息整合,推動區域經濟,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鐵道部和海關合作共同開發了口岸信息平臺系統,實現了鐵路與海關間的聯網互通、進口貨物信息的電子傳送和共享等功能;交通部建立了聯網收費、建設質量安全監控和水上運輸安全監控、公共信息服務等信息平臺;深圳市在信息化方面,建立起了以“大物流、大口岸、大通關、大平臺”為特徵的物流信息網絡,提升了區域物流信息化水平;江蘇省建立的“綠色通道”通關信息系統,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二是企業信息系統加快了升級和改造步伐,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開始出現。鋼鐵、汽車、制藥、煙草、家電等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應用出現了一批成功案例。
第六,物流基礎性工作取得進展,物流産業形態逐步顯現
一是物流標準化工作全面啟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相繼批准成立了跨部門、跨行業的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物流信息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兩個委員會組織我國物流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制定了《物流標準體系表》。
二是物流統計核算制度已經建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聯合製定了我國社會物流統計核算制度試行辦法,委託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組織實施。2005年年初開始,正式對外聯合發佈統計核算信息。這個制度的建立,對於全面監測分析現代物流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訓工作得到加強。我國物流學歷教育發展迅速。目前全國開設物流專業的本科院校已從2001年的1所發展到160所;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職業院校突破450所。中專、高職高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物流學歷教育體系已經形成。我國物流師職業認證制度已經建立,截至2005年上半年,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組織近2萬人參加了物流師職業資格培訓,其中1.2萬人取得了資格證書。與此同時,一些行業協會還積極引進國際上成熟的物流與採購方面的資格認證體系。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物流人才嚴重短缺的局面有所緩解。
總結幾年來我國物流發展的實踐,有幾條基本經驗:第一,現代物流的出發點,要以需求為基礎、産業為依託,服從並服務於經濟發展戰略;第二,現代物流的運作,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效益為根本;第三,現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適宜的政策環境,政府應該成為營造環境的主體;第四,物流産業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紮實的行業基礎工作;第五,現代物流的創新,要結合我國國情,學習借鑒國際經驗。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2004年,我國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平均週轉次數為2.16次,流通行業也不到4次,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近年來出現的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和企業資金週轉緩慢,與我國物流服務體系不健全,物流效率不高有很大關係。
我國物流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流服務的組織化水平和經營的集約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作為需方的製造和商貿企業,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束縛,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作為供方的物流企業“小、散、差”問題嚴重,經營模式、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二是物流基礎設施薄弱。雖然近年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不僅總量不足,而且配套性、兼容性較差,不能滿足物流增長的需要。三是物流的組織和佈局不盡合理。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影響了物流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四是物流發展缺乏統一、協調的産業政策體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需要有關部門落到實處。
二、充分認識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形勢、地位和作用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産業結構的調整,為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全面認識我國物流發展的新形勢,準確把握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對現代物流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國目前處於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經濟總量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貿依存度提高,必然帶來物流總量急劇增長與我國現有物流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內外發展的實踐證明,經濟的高速發展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相應的物流能力基礎之上。沒有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足夠的物流能力,將不足以支撐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相匹配。由於目前我國正處於消費形態快速變化,消費需求持續發展的時期,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商品結構也相應發生很大的變化,對消費服務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要求我們加快構建能夠滿足各地人民群眾生産生活需要的物流服務體系。
第三,激烈的國際化競爭,要求我國物流發展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幾年來,我國物流領域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國際上知名的大型物流企業已基本上進入我國,並且步入戰略擴張期。
他們在服務對象上,向國內生産和流通企業延伸;在活動地域上,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拓展;在經營模式上,獨資傾向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我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由“引進來”和“走出去”引發的物流競爭新格局,意味著我國的企業將面臨與具有世界一流經營能力的國際化企業的競爭。對我國物流業既是難得機遇,也是嚴峻挑戰。
第四,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給現代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是資源短缺的國家,在現代物流發展中必須考慮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要有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資源消耗較高、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不高。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優化産業佈局,發展循環經濟,從總體上減少全社會的物流總量,運用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方式,用最少的物流資源完成盡可能多的物流量,降低車輛空駛率和迂迴運輸,減少道路擁堵和廢氣排放,推行“綠色物流”,都給現代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現代物流是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統整合、優化的理念,對分散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運用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手段實施一體化運作,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的目的。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求我國現代物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用科學發展觀認識和把握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我國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重生産、輕物流,重速度、輕效益,重規模、輕質量。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不堪重負。發展現代物流業,將使各類企業在物流系統的支撐下,對各個物流環節集成整合,一體化運作,使産品和服務貼近用戶、貼近市場,通過物流環節降低成本,加快週轉,達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目的。加快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創造社會化的物流服務環境,將打破我國企業長期存在的“自成體系”、“自我服務”、“大而全”、“小而全”、地區分割、市場封鎖的傳統觀念,轉變生産組織形式和經濟增長方式,全面提升我國工商企業和專業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利於促進我國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必將促進産業分工和集聚。生産製造和商貿流通企業通過分離外包物流業務,可以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因需求擴張得以加快發展,迅速提升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水平。構成物流業的許多行業,如運輸、倉儲、包裝、貨代、流通加工、信息等獲得新的業務拓展領域和發展契機。作為服務業骨幹産業的物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成為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必將提高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符合我國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由於現代物流業的産業關聯度較高,與之配套的機械製造、商貿流通、郵政通訊、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行業將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傳統産業得以提升,經濟結構得以調整。
3.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利於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目標是,依照市場經濟規律和經濟內在聯絡以及地理自然特點,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原則,積極推動地區間優勢互補和經濟聯合。隨著西部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東部發展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必然要求區域物流的協調配套。發展現代物流業,使物流服務功能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必將促進區域分工與協作,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形成東中西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4.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利於提高我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的水平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計算機、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極大地推動了生産力的發展,生産力水平的提高擴大了國際市場,加速了資金流動,從而加深了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國際分工與專業化協作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正是由於這種跨國經濟的興起與各國物流資源的整合,推動了全球物流發展與國際經濟的大融合。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的應用,為我國企業利用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積極採取措施,切實推進我國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
根據我國現代物流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現代物流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要求,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營造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配套完善、服務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推動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為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相應的物流保障。
我國“十一五”期間現代物流發展的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在2004年21.3%的基礎上下降2至3個百分點。
根據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形勢、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1.統籌規劃,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與建設
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制定了本地的物流發展規劃,對推動本區域現代物流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更好地指導各地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引導投資方向,國家發改委正組織專門力量,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全國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
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與建設,將是物流規劃的重點內容。
從總體上來説,物流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十一五”時期應該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各地在規劃建設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要符合國家規劃的總體要求,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要優先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現有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設施的綜合效能;三是對基礎性、公益性設施,政府要增加投入,經營性設施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擴大投融資渠道,實行企業化經營;四是要注重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五是要採取積極措施,提高重點物流區域、物流節點城市的物流組織化水平;六是要注重區域物流的協調發展。積極建設區域物流系統,擴大地區之間的物流合作,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發展現代物流,一定要以為用戶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因此,物流企業的經營模式、企業結構設計、管理方式一定要貼近市場,方便用戶,注重以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為支撐。要堅決反對和制止那些不顧實際、圈佔土地、重復建設的做法。
2.認真落實9部門文件,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提出的《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在2005年5月召開的全國現代物流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上,我們將《意見》的政策要點進行了分解,明確了各部門職責,提出了落實措施和時限要求。目前,各部門正在按照進度要求抓緊落實。
需要強調的幾點是:
一要鼓勵生産與流通企業改造業務流程,分離外包非核心業務。要引導企業逐步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模式,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模式與技術,實現物資採購、生産組織、産品銷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體化運作。以訂單為中心改造現有業務流程,提高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降低庫存,加快週轉,提高市場競爭力。要鼓勵流通企業採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要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流通的現代化。要加強配送中心建設,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配送服務。
二要加快發展與培育專業物流服務企業。要放寬市場準入,逐步取消對物流企業經營範圍的限制,促進現有運輸、倉儲、貨代、批發、零售企業的服務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鼓勵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多式聯運企業通過參股、兼併、聯合、合資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産重組,擴大經營規模。逐步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國、跨所有制的大型專業物流企業。
三要用信息化推進物流現代化。要抓住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推動企業內部流程改造,積極探索物流一體化管理,大力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電子商務認證體系、網上支付系統和配送管理系統,促進信息資源共享。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提高交通運輸的組織水平和作業效率,要從體制上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從信息資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資源的整合,走以信息化帶動物流發展的道路。
四要積極發展滿足物流運作需要的運輸服務方式。要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散貨運輸、航空快遞運輸等方式,推廣應用廂式貨車、集裝箱、散糧車輛,開發使用專用車輛,加快集裝箱中轉站及散裝碼頭建設,加強各種交通設施建設的緊密銜接配合,提高運輸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減少浪費。要積極發展散糧、散肥、散裝水泥運輸物流方式,建立大宗貨物高效、低成本運輸系統。要優化城市交通管理,為配送車輛在城區的通行和停靠作業提供便利。
五要簡化通關程序,提高通關效率。海關、質檢、外貿、稅務、外匯等部門要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實行申辦手續電子化和一站式服務,對進出口貨物實施“提前報檢、提前報關、實貨放行”的新模式。要發揮口岸聯絡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快“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推廣應用,全面推進地方電子口岸建設,建立大通關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口岸執法管理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地方物流商務信息的資源整合,努力實現一種認證、一個門戶和一站式服務。加強口岸規劃和建設,實行分類管理。改革海關保稅物流監管模式,建立和完善海關多元化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繼續推進保稅區區港聯動和保稅物流中心的試點,在條件比較好的保稅區和港口間建立具備區港聯動條件的保稅物流園區,在不具備區港聯動條件的貨物集散地和加工貿易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建立保稅物流中心,拓展保稅物流功能,並給予稅收和外匯管理等配套政策,積極穩妥推動保稅物流發展,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六要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要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加快物流領域的對外開放,提高我國的物流服務水平,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要鼓勵外商、外資進入我國物流領域,投資物流基礎設施,參與我國物流市場競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國內物流企業隨著我國的企業和産品“走出去”,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
3.進一步加強物流基礎性工作
物流基礎性工作非常重要。各有關部門、各地政府、相關行業協會及有關企業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相關工作。
一是物流標準化工作。物流標準化工作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基礎,直接影響物流的規範化和高效化。因此,要在國家標準委的組織下,認真落實8部門聯合發佈的《全國物流標準2005年—2010年發展規劃》。要充分發揮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物流信息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在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現行標準。對已經落後於物流發展需要的標準應儘快淘汰,並代之以新標準;對部分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對尚未制訂的標準,要抓緊制訂,以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準協調一致,並與國際標準接軌。對於已經發佈的國家標準,要抓緊做好宣傳貫徹工作。
二是物流統計核算工作。這項工作在我國是一項嶄新的工作,難度較大,有關部門、地方和企業要積極支持,協助配合做好這項工作。有條件的地方要參照這一做法,建立起本地區的物流統計核算制度。
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訓工作。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物流教育和培訓工作。加快發展學歷教育,鼓勵高等院校開展物流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的專業學歷教育。加強對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等,通過不同方式和各種渠道,培育市場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要採取多種形式,加速物流人力資源的開發。支持物流行業組織開展符合企業實際用人需求的職業資格培訓認證。針對目前各種證書五花八門,許多認證項目操作不規範,企業和從業人員無所適從的問題,有關部門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規範和凈化物流人才培訓市場,提高培訓質量,為現代物流發展輸送合格人才。
四是物流科技和理論研究工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要做好整合與協調工作,聯合和團結有關的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技術攻關、理論創新、成果評選推廣等工作。有關政府部門要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那樣支持物流科技和理論研究工作。
五是行業自律,重點抓好物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行業協會要把這項工作看作是為會員服務的重要環節,從服務的角度加強自律,推動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要形成物流的服務標準,大力宣傳“誠信物流”,促進開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關政策。
4.加強領導,推動現代物流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物流管理體制是按照行業分設部門進行管理的,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這種管理體制,難免會出現政出多門、標準不一、難以協調等問題。不僅影響了各種物流功能和服務方式的協調發展,也由於受部門和地方利益的驅使,容易造成物流資源的浪費和增加資源整合的難度。迫切需要加強綜合組織協調,以推動現代物流業和諧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建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參加的全國現代物流工作協調機制。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主要職能是提出現代物流發展政策、協調全國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研究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等。協調機制的建立,為推動物流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各部門要充分運用這個平臺,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根據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不斷優化完善協調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使協調機制在我國物流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