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科技新論:政府應如何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6日   來源:科技日報

●“培育土壤”比“拔苗助長”更重要

●“維護場地”比“下場比賽”更重要

●“味道好吃”比“外觀好看”更重要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原則,強調“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在這一戰略的指引下,各級政府紛紛採取政策措施,將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作為重要目標,這無疑對我國企業特別是堅持推進技術創新的科技型企業是“利好”消息。但在如何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上,還存在一些認識和操作誤區,常見的問題是:或者政府拿出大量資金投入少數幾個企業,或者政府出面直接搞技術研發,或者政府鼓勵完全依靠市場機制。這些做法不可謂無用,但並非有效,甚至會適得其反。當前,有必要明確政府在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上如何“科學有為”,這對落實中央精神、建設創新型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與政府“科學有為”相對的兩個做法是政府的“盲目作為”和“無為而治”,前者強調“動機至上”的原則,只明確目標,不掌握規律,不考慮效果,結果是動機和效果相反;後者是機械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的原則,不積極作為,不因時而動,結果是放棄了政府應盡的責任,導致“政府缺位”。最終結果是企業都沒有得到希望獲得的政府支持,“雪中送炭”少有,“錦上添花”不斷。事實上,對政府來説,確定正確的戰略難,拿出正確的策略依然很難。一個稱職的政府,一定是正確的戰略和策略的統一體。為此,政府在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上務必要把握“科學有為”的原則。

  原則之一,“培育土壤”比“拔苗助長”更重要。良性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一定是在良好創新生態下的創新企業群的活動,而不是少數幾個企業的活動。這些創新企業群在技術供給上互相支持,在技術人才上互相流動,在創新精神上也互相鼓勵。這樣的創新群中包含的主體數量越多,越符合生物多樣性的原則,越可以形成一種可持續的內生的創新機制。一旦這種創新生態形成,一個區域的創新實踐就會從自發行為轉向自覺行為,從局部行為轉向全局行為。因此,對政府來説,要在“培育土壤”上下功夫,要讓一定區域內的創新土壤越來越肥沃,這比單純“拔苗助長”要更有價值。其實,看看國內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得好的區域,比如深圳、青島等地,都是一批創新型企業的形成,支撐了本區域內的整個技術創新活動。這些創新型企業基於産業形成天然的競爭與合作關係,通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逐漸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其中既包括規模上百億的大企業,也有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這有力地帶動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等高增值行業的發展,使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原則之二,“維護場地”比“下場比賽”更重要。在技術創新的賽場上,只有一個主體,就是企業。這是由技術創新規律決定的。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企業是主體,客戶是導向,市場是機制,政府是環境,院校是支撐。而在整個創新過程中,企業家是靈魂。縱觀國內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比較好的創新型企業,都是有一批創新意識與市場意識強烈的企業家帶頭的。這樣的企業家都是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洗禮形成的,不是依靠某種壟斷資源造就的。

  市場力量形成的企業家最具生命力,非市場形成的企業家只能炫耀一時。因此,對政府來説,要把維護企業家競爭的良好場地作為首要任務,不要急於跳下去做運動員。好的場地應該是基礎條件完善的,競賽規則完備的。事實上,政府在彌補市場失靈、形成創新體系、營造創新環境上可以而且應該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投入對科技創新活動進行資助和引導,作用於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等領域。稅收政策通過導向明確的稅收優惠措施,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減少企業研發風險。金融政策通過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知識産權政策通過各種法律法規,保護技術創新成果的受益權,並推動相應技術標準形成。産業政策通過産業宏觀政策,鼓勵基於本國企業技術創新産品的産業結構升級。實踐表明,一旦這種場地形成,就會有優秀的企業家運動員成長起來。而一個區域內一旦擁有一支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市場駕馭能力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就會不斷向市場推出具有更高技術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産品,打造自己的品牌,通過自主研發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樣的場地形成後,這個地區的創新成績自然會捷報頻傳。

  原則之三,“味道好吃”比“外觀好看”更重要。調研中,許多企業對政策環境提出明確希望:不要太多,有用就行;不要優惠,公平就行。事實上,這一政策環境應該是經濟政策與科技政策高度統一的,應該是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的,應該是動機與效果高度統一的。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不少科技強國在鼓勵本國技術創新活動中,往往就是幾項明確、穩定、有力的政策,比如政府採購政策,稅收鼓勵政策等,就能有效支撐起一個自主産業的崛起。而在本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程中發生爭端需要政府出面時,政府會旗幟鮮明地、不遺餘力地挺身而出,給本國企業以道義上、實質上的有效支持。因此,我國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需要的不是太多的政策文件,而是紮實的政策效果。

  政府在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時,要把握技術創新在本質上是一個經濟活動,是一個市場實現過程,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是一根包括技術研發及其産業化的完整鏈條。而政府對企業的技術創新鏈應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給予分類支持。在研發階段,重點是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投入和實踐;在産業化階段,重點是鼓勵企業技術成果進入市場,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與産業發展結合。從國際經驗看,離開産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活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政府在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方面,必須拿出堅定有力的經濟政策來。這就需要政府各部門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突破制約自主創新發展的體制束縛和政策障礙,形成政策合力,大規模聚合創新資源,引導社會資源向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傾斜,真正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我國企業已經具有了大規模開展自主創新的條件和動力,這是政府必須有信心的。同時,我國企業急需政府給予全力以赴、科學有效的支持,這是政府政府必須明確的。如此,我們的企業必將如虎添翼,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胡鈺)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在自主創新的高地上起飛
·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 人民日報評論員: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 田力普:知識産權保護是自主創新的重要環節
·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 陳至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