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話説新農村:信息貧困成為農民邁向小康的攔路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上街買菜,10斤白菜3元錢,而在去年此時,山東的白菜主産區,10元錢能裝一拖拉機,成堆的白菜扔在地裏,菜農甚至不願把它折騰出去賣掉,還談什麼增收?

  辛苦一季,本指望賣些錢來供孩子讀書,給老人打壺好酒盡盡孝心,給勞累的妻子買身新衣服,誰想都成泡影。

  這樣的痛楚,我的鄉親也曾經歷。

  幼時在農村老家,每到過年,鄰居二伯都要盤算來年種些什麼補貼家用。他的根據往往都是看同村誰家種什麼賺了錢。可每次等別人賺了,他再種,價格總是跌了下來。

  這樣的痛楚過了20多年,菜農仍在承受著。

  常年規律,山東大白菜種植面積在200余萬畝左右,供需基本平衡;而2004年種植面積達到了驚人的490萬畝,量大菜賤,菜賤必然傷農,是供求關係嚴重失衡導致了白菜價格“跳樓”。

  農民為什麼會種這麼多白菜?也許不用有人來為此承擔責任。但分析起來,除了相關部門對市場行情缺乏有效的分析預測及預警外,更主要的是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狹窄,對市場行情缺乏了解,往往跟不上趟。

  科技信息缺乏,同樣影響農民生計。去年4月,筆者在棗莊市榴園鎮某村採訪時,60多歲的孫晉蘭訴苦:自家種了200多棵挺掙錢的雪棗樹。可2003年,傳染性的棗瘋病使樹不再挂果,村裏無人會治,被迫把棗樹砍掉,在山地裏重新種上了糧食。不但生活水準降了,本來可以推廣的雪棗在農民心中也沒了地位。

  在山東一些蘋果主産區,品種更新較慢,效益下降,果農便紛紛砍樹。其實,通過改型技術、減少密度和果枝,增加光照,完全可以把蘋果樹改造成“高光效”果樹,增效4—5倍。但含淚砍樹的果農很難得到這樣的信息和技術。

  不少專家認為,在取消農業稅、工業開始反哺農業後,“信息貧困”已成為農民邁向小康的“攔路虎”。山東一項調查顯示,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朋友、親戚的口傳竟是主要途徑。此外,一些商業味過濃的信息,農民難以鑒別其真假。

  據悉,不少省市目前已啟動了健全以互聯網為主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計劃,建立“農産品分析預警系統”等。這固然是積極探索,但目前農民能買得起電腦、會用電腦的,畢竟還是極少數。農業信息要突破“最後一公里”,真正進家入戶,還需要建立起技術、資金向農村流動的長效機制。(何勇)

 
 
 相關鏈結
· 陳至立強調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 建設新農村
· 回良玉重慶考察強調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人民日報》社論: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局之年五大“看點”
· 曾慶紅在廣西考察工作 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 解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