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農業部部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夯實物質基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 姚潤豐、董峻)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新農村建設的熱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近日接受了記者專訪,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拉動內需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作用何在?

    杜青林:解決國內需求不足、消費不旺的問題,關鍵在於加大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力度。有關資料表明,目前佔全國人口近70%的鄉村人口,其儲蓄額僅佔城鄉居民儲蓄總額的18%,消費額僅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6%。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較差。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改善農村生産生活環境,創造更好的農村消費條件,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開闢新的投資領域。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可以廣開農民增收渠道,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啟動和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記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第一位的是要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您是如何看這一問題的?

    杜青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換句話説,就是必須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産業基礎。

    目前我國農業總體上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有一組數據很能説明問題:我國人均耕地1.41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水資源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接受過系統職業技術教育的農民不足5%;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抗災能力不強,一年的災害損失達千億元;農業勞動生産率僅相當於國內第二産業勞動生産率的1/8和第三産業的1/4左右。只有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才能逐步解決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明確目標,創新思路,夯實基礎。農業部將以“三增”為目標,即糧食穩定增産、農業不斷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即轉變增長方式,拓展發展領域和途徑,提升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增強等“九大行動”,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十一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請問糧食生産方面,農業部有哪些著力點?

    杜青林:穩定發展糧食生産,事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我們必須基本立足國內保障糧食供給,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的緊平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著力抓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著力於穩定面積。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穩步提高復種指數,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力爭穩定在15.6億畝左右。二是著力於優化結構。繼續推進糧食生産區域結構和品種、品質結構優化,促進糧食優勢區域佈局,大力發展優質、順銷、適合加工及轉化的糧食生産。三是著力於提高單産。加強種子工程、植保工程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推廣一批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促進良種良法大面積推廣應用,確保糧食單産穩步提高。四是著力於節本增效。遵循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通過項目的帶動和技術服務的加強,大力推廣節種、節肥、節藥、節水、節地和節工技術,降低糧食生産成本,提高種糧收益,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五是著力於提升能力。以耕地質量建設為中心,以中低産田改造為重點,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記者: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呢?

    杜青林:一是大力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動員組織農民積極參與農田水利等其他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二是大力加強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三是大力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記者:農民是農村改革發展的主體,也是今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力量。政府部門怎樣充分發揮和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杜青林:首先,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尊重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保障農民自主經營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在今年全國範圍內取消農業稅的基礎上,強化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力度,積極爭取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繼續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加強對農民工的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其次,要著力解決農民生産生活中最突出、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實行農業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廣新機制,滿足廣大農民對實用科技的迫切需要。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加快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步伐,加快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以及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民道路、飲水、居住、通訊等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第三,要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和村務公開、民主議事制度,採取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稅收優惠、項目補助等辦法,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出勞,逐步建立起以農民“一事一議”為基礎、以國家財政支持為引導的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機制。第四,要提高農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培養造就新型農民。要積極開展農村職業教育、先進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不斷增強農民建設新農村的本領,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

    記者:今後在農村改革方面您認為應重點推進哪些工作?

    杜青林: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農業部將繼續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切實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同時,積極參與農村金融、糧食流通、徵地制度等各項改革。(完) 

 
 
 相關鏈結
· 全國各地正培養輸送人才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對全國縣委書記縣長分批進行建設新農村專題培訓
· 農業部副部長: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 國家應大幅提高用於農業的支出在財政支出的比例
· 農業部部長: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 杜青林: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