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1日電(記者田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對外經濟與人員往來的頻繁,給中國海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日前,正在布魯塞爾參加世界海關組織年會的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松璞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提出中國海關正積極面對這一挑戰,努力推動中國順利融入世界貿易鏈。
海關的傳統職能包括徵收關稅、打擊走私和實施進出境監管。孫松璞説,在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新形勢下,中國傳統的海關職能不僅不能弱化,還要進一步加強,以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
但與此同時,歐美等西方國家由於稅率較低,關稅收入的重要性下降,海關工作的重點逐漸向反恐、知識産權保護和維護貿易安全等非傳統職能轉變。中國作為重要的貿易大國,且大部分貿易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因此中國海關必須關注發達國家的需求,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條件,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據悉,這次世界海關組織年會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推進《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的落實進程。該協議在去年的世界海關組織理事會上獲得通過,旨在對現有的海關運作模式進行重大改革,以增強各國海關應對安全與便利這兩大挑戰的能力。
孫松璞介紹説,框架協議將加強各國海關的合作,採用數據交換、預先申報、風險評估等方式,在保證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的前提下簡化海關手續、便利貿易以及加強稅收。目前,中國海關正積極落實這一框架協議,將在深圳海關率先進行“試點”。
在談及雙邊合作時,孫松璞説,中國海關積極與主要貿易國家的海關進行雙邊合作,為中國進出口企業提供更便利的貿易條件。中國海關已經和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等國家海關多次在執法培訓、執法經驗和人員交流、信息情報交換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自去年開始,中美兩國海關還根據“集裝箱安全倡議”框架,在信息交換、海關查驗等方面進行合作,使經過查驗的中國企業集裝箱在抵達美國時可享受快速放行的待遇。此外,中國正與歐盟方面就開通“綠色航線”進行協商,其目的也在於通過互利合作,將“兩次通關”轉為實質上的“一次通關”,為進出口企業節省通關時間。
在採訪中,孫松璞感慨地説,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對外貿易量很少,國際海關界並不在乎中國的參與。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在世界海關組織,中國的影響力不可忽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海關規則的共同制定者。當然,中國海關仍要不斷加強海關能力的建設,以適應全球化和國際貿易格局的最新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