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開發 積極引進
鋼鐵研究總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幹勇
鼓勵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造就自主創新人才隊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我國擁有13億人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科技人力資源是我國發展和創新的最大優勢。造就自主創新人才隊伍,就是將創新人才資源加以集聚、整合和提升,突破人才發展的障礙,充分發揮人才的潛力,從而推動我國創新人才總體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樹立新的科學人才觀,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才資源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社會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只有培養一大批置身於領域之巔而能夠縱觀全局,徜徉于專業之林而能夠融會貫通,活躍于團隊之中而能夠廣聚英才,致力於技術創新而能夠面向市場的拔尖人才,特別是鼓勵敢於自主創新的人才冒尖,才能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自主創新人才隊伍。
堅持自主開發為主、積極引進為輔的原則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從國際人才競爭的態勢來看,發達國家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在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中,需立足國內進行人才資源開發,堅持自力更生培養人才,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引進人才,重點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人才,目標是提高我國自主開發人才資源的能力。而提高自主開發的能力,需深化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努力建設有利於創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養體系,形成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機制,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工程應用的能力。同時,隨著我國整體科技産出水平和開放程度的提高,鼓勵我國科技人才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也是一個自主開發與積極引進相結合的有效方式。
重視自主創新人才隊伍的開發與管理,加強我國自主創新人才的培養、激勵、管理、安全與財政支持。在建設自主創新人才隊伍過程中,重視發揮院士、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的作用。同時,關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家、技能人才等自主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
培養創新型衛生人才的三要素
浙江省衛生廳廳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
讓創新型衛生人才能夠“安心、靜心”工作
我從一名鄉村醫生,成長為醫學科技工作者,進而光榮地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服務於醫學臨床一線,到投身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再到從事衛生行政領導崗位,這是一個不斷自我創新和自我超越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受之社會和回饋社會的過程。從中,我對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衛生自主創新能力,體會良多。
建設創新型衛生人才隊伍的前提,是要確立宏觀的衛生人才規劃體系。當前,要圍繞醫學科學技術的關鍵環節和衛生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制定好衛生科技人才、農村衛生人才、公共衛生人才和衛生管理人才隊伍等的建設規劃,建立起適應衛生改革發展事業的完善的衛生人才規劃體系,明確今後一個時期衛生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任務,提出工作措施和辦法,並認真抓好組織實施工作。
建設創新型衛生人才隊伍的基礎,是要建立科學的衛生人才培養機制。一是創新衛生人才教育理念。要從專業型教育模式向創新型教育模式轉變,從單純傳授醫學知識向注重培養衛生自主創新能力轉變。二是創新衛生人才教育制度。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從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出發,完善醫學教學評價制度,規範醫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效果的重要評價標準。三是創新衛生人才培養模式。要從階段性學校教育向終身性實踐教育轉變,注重在實踐工作和科研活動中繼續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提高衛生科技人才的綜合素質。
建設創新型衛生人才隊伍的關鍵,是要營造和諧的衛生人才發展環境。就是要讓創新型衛生人才能夠“安心、靜心”工作。“安心”,就是要不斷優化衛生人才政策環境、法制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機制,熱情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主動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靜心”,就是要轉變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浮躁思想。衛生科學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前期積累和長期的艱辛探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浮躁情緒,培育“十年磨一劍”、“ 寧靜而致遠”的意志,倡導追求真理、堅持不懈、奮力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育研髮鬚舍得投入
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
沒有今天的教育投入,就沒有後天大量創新型人才的涌現
影響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在於兩點:良好的教育與充分的鍛鍊。通過教育提高人的基本素質,通過不斷鍛鍊提高人的創造能力。
具體來説,一個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其基本軌跡是接受系統的教育,然後是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中不斷得到鍛鍊的機會,在創新、創業實踐中成長。教育需要投入,創新、創業也需要付出代價。所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在於投入,尤其在於對教育和研發經費的投入。
縱觀全球,創新型國家的成長過程中,無一例外的均在教育和研發方面增加投入。沒有對教育與研發的大投入,就不可能涌現大批的創新型人才,也不可能出現自主創新的新局面。
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教育在規模與質量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對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投入仍顯不足。人常説,教育是後天的事情。創新型國家建設也是一個長期的奮鬥目標,沒有今天的教育投入,就沒有後天大量創新型人才的涌現。在國家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環境中,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教育投入的根本問題不放鬆,增加教育投入,培養創新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
此外,研發經費投入的不足,也影響了創新型人才成長的環境建設。人才的使用環境對其成長至關重要。對科技創新人才而言,研發經費是其開展創新工作的前提,是其獲得創新鍛鍊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研發經費投入,也就沒有從事創新工作環境,創新型人才的成長無從談起。然而,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同樣不樂觀,僅佔GDP的1.5% 左右。當然,這個問題在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均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如規定研發投入佔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通過免稅的方式引導企業增加研發的投入,都是很好的政策,也符合國際創新型國家發展的慣例。
儘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涉及方方面面,但教育與研發的投入是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堅定地樹立科教投入優先的理念,大幅度增加教育與科技的投入。唯如此,才能夠真正培養出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激發人才的創新潛能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紅陽
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對社會、文化和政策的綜合要求
創新能力是人的一種潛能,如何激發和挖掘這種潛能,使激發的潛能成為特質,如何使有這種特質的人成為創新人才,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和為之努力的。創新人才的涌現需要有成長的合適土壤、被認可的評價體系、允許失敗的寬容氛圍和展示自我價值的舞臺。這些決不是一所學校、一個單位能提供的,而是對整個社會、文化和政策的綜合要求。
創新型人才應具有哪些素質?我認為要有堅定的自信、強烈的創造願望、深厚的理論基礎、良好的分析能力與實踐技能、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全的體魄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傳統教育方式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不夠注重啟發人的創造性;強調一脈相承讀書,不注重批判繼承,導致缺乏理性質疑思維;應試教育下的知識標準化和分數至上,桎梏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果教育和教學仍以傳授知識為主,搞“保姆式”授課,畫重點復習,以考試為手段,以分數為準繩,忽視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激勵手段和評價標準,就會阻礙大批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成長。
因此,有必要從全民文化入手,呼喚激勵創新、培養創新人才的新體制機制,營造和創設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社會和校園文化環境。
培養創新人才,應強調早期創新教育,注意從娃娃抓起。以繪畫為例,中國兒童擅長臨摹,卻不擅長大膽想象,天馬行空,自由選題;我們教育孩子從小要聽話學乖,不要別出心裁。不難想象,是五分加綿羊、處處隨老師的學生還是有挑戰性格的學生更具有向僵硬的信條説“不”的勇氣。因此,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重孩子的健全人格、人文素質培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十分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應從傳授、繼承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現代教育,形成以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