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政協委員就落實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建言獻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7日   來源:人民日報

    在全國政協近期召開的“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就企業創新、改革和完善科技評價體系、遏止科技腐敗等建言獻策。

    基礎科學研究需要政府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李海濱在與國外發明家、研究人員交流時,發現一個大家公認的定律:攢夠了錢搞發明,在發明中變成窮光蛋,偶然有的發明項目成功可以成為産品,到市場出售賺錢,又在發明中變成窮光蛋,不斷地循環。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由於從發明轉化為真正的商品需要很長的科技探索過程,絕非發明家、科技工作者所能完全控制,只有極具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的團隊才能取得成功。

    “對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院所、科研項目,要有政府支撐、企業贊助才能運行。”李海濱説,“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是這樣做的。”他舉例説,在香港、台灣等地,政府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院所和項目,多采用政府資助、企業贊助的方法進行。香港生産力促進局配合政府發展香港的主導政策,在加速成形技術方面給予資助,許多企業用這種技術快速製造玩具、工藝禮品等,同時還向社會提供培訓,促進生産力的形成。“應該把新技術開發當作公益事業來對待,因為進行基礎性研究、原始創新項目,受惠的是老百姓。”他呼籲。

    科研院所轉制以後,基礎研究面臨著新的困境。全國政協委員、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黃強在會上這樣描述:“有些原先從事公益研究課題的研究所不知如何是好,僅僅依靠勉強可以維持的經費開展日常項目,人才大量流失,更談不上事業的發展。”他建議:公共的、公益的、基礎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公共性的技術標準研究,應制定相關法律,建立基金提取制度,從國家、行業和企業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基金予以支持。

    加強監督科研的立項審批

    “跑項目比做項目更費勁,做學問的替搞公關的打工”,全國政協常委馮培恩這樣來形容目前科研立項狀況。他認為目前的科技管理體制中,政府部門既管經費,又管項目,既是“出資人”,又是“經營者”。在項目立項和審批過程中缺乏對管理部門人員及評審人員權力的有效監督,在經費使用和效益評估中缺乏對項目承擔部門人員的切實監控和檢查,往往導致決策不當、資源浪費乃至腐敗現象增多。“直接後果就是,具有高學術水平卻不善於公關的科技專家或者因為經費窘迫,或者因為得不到對研究成果的合理分享,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流失。這種局面不改變,國家中長期規劃將難以真正實現。”馮培恩不無憂慮地説。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濤也指出,多年來,各級政府大量而具體地安排和操作各種科技項目,包括立項、撥款和評估,政府成為科技活動的主體。“這就導致研究課題缺少産業界參與和市場評估,其實際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他提出:科技體制改革不能脫離經濟主戰場,否則以企業為主體就永遠是空話。

    馮培恩常委開出藥方:應參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模式,建立各種類似的科研基金委員會,直接管理項目的具體立項、審批和評估,而政府部門只管制定規劃、政策和資源使用過程的監督和結果驗收。要完善項目管理制度,實施立項、驗收、監督三方充分獨立的制約機制。嚴格執行立項評審和驗收專家事先保密制度。對於項目管理人員、專家和項目承擔者的任何違規行為都必須及時、公開地按制度和法律加以嚴肅處理。

    警惕科技腐敗

    震驚中外的“漢芯事件”以上海交大處理了一個科技騙子陳進收場,這引起與會委員的深思。全國政協委員黃尚廉説,“漢芯事件”不是一個孤例,它反映出我國對科技計劃與項目的管理和監督不健全。全國政協常委甘子釗分析認為: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科技資源還會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經驗表明,這樣的領域在推行企業和市場的主導作用時,容易滋長與所謂“權力尋租”相聯絡的腐敗現象。他認為由於科技工作者自身的特點,在一定意義上講,甚至是更加容易發生,更加值得警惕。因為,科技成果雖然可以轉化為生産力,轉化為市場需求,但它本身並不直接就是産品,多數也並不能直接進入市場,市場的檢驗也並非都能很及時,往往是比較間接的,需要時間來考驗的。

    甘子釗常委認為,科技戰線腐敗的危害,不僅僅會給國家帶來資金上的嚴重損失,更加嚴重的是它將會敗壞科學技術領域的傳統和作風,腐蝕這支隊伍,其後果將不是幾個項目、幾項任務、幾個金錢,而是一代人的素質和形象,是我國科技能不能正常發展的重大問題。

    黃尚廉提出要從源頭上阻止“跑部錢進”的不良風氣,清除“科技老闆”寄生階層,使真正有實力的單位和個人得到支持,就必須防止權力過分集中,在重大項目的立項、撥款、督察、驗收、審計等環節,由不同部門去實施。甘子釗認為腐敗要通過進一步改革來革除,首先是政府職能的正確定位和職能轉變;還應該充分重視科技界同行的群體作用和輿論監督。(劉維濤)

 
 
 相關鏈結
· 科技部部長:正確處理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的關係
· SCI,難道真的已經成為阻礙科技發展的雞肋?
·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紮實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 實施基礎能力戰略,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國防科技實現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