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農業是我國第一用水大戶 而節水潛力也是最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聞分析:我國農業節水潛力有多大?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姚潤豐)雖然工業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農村人畜用水普遍存在節水空間,但記者近日隨“節水中國行”中央新聞採訪團在採訪中了解到,即便南方豐水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第一用水大戶仍是農業,而節水潛力最大的也是農業。

    據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副司長李遠華介紹,目前我國農業用水量約佔全國總用水量的64%,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如果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至15%,每年可減少灌溉用水量約600億至800億立方米。加快推進節水農業,是緩解我國水資源供需狀況日趨惡化的希望所在。

    李遠華説,通過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我國灌溉水利用率由“八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在灌溉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1995年的7.56億畝發展到2005年的8.48億畝。通過節水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以及農藝措施,全國形成了200多億立方米的年節水能力,有效緩解了全國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儘管我國農業用水所佔比重近年來明顯下降,但農業仍是第一用水大戶,農業用水的90%以上用於灌溉,農業用水狀況直接關係國家水資源的安全。”李遠華分析説,我國的地面灌溉約佔總灌溉面積的98%,土渠佔95%以上,全國三分之二的灌溉面積上灌水方法十分粗放,灌溉水利用率低,是當前我國節水的主戰場,也是節水的潛力所在。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目前,全國每年農作物受旱面積4億畝左右,成災面積1.8億畝,因乾旱損失糧食約300億公斤。與此同時,由於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國農業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産糧食為1公斤,每畝每毫米降水生産糧食為0.5公斤,均僅為發達國家水平的一半。有關專家測算,通過推廣農田節水技術,如果將灌溉水的糧食生産效率提高0.1公斤每立方米,旱作區每毫米降水的糧食生産效率提高0.1公斤每畝,可增加糧食生産能力500億公斤以上,相當於河南省2006年全年的糧食産量。

    危朝安還分析説,如果合理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三江平原可新增糧食生産能力175億公斤,新疆北部地區可新增100億公斤,東北西部可新增30億公斤以上。“可見,解決水資源高效利用問題,對於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他説。

    據李遠華介紹,“十一五”時期我國農業節水的目標是:灌溉用水總量維持3600億立方米;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59億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250億公斤;形成農業節水能力200億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由45%提高到50%左右,正常年份畝均灌溉用水量由424立方米每畝下降到410立方米每畝。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面積達到有效灌溉面積的25%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水利部確定,“十一五”期間,全面啟動1998年以來尚未開工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基本完成65處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任務,基本完成480個重點中型灌區的骨幹工程節水改造任務;同時,“十一五”期間,啟動水資源短缺地區和糧食主産區1萬畝至5萬畝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用8年至10年時間全面解決嚴重缺水對當地農業生産基本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的制約問題,加快當地農村産業結構調整。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副部長:推進農田節水 穩定發展糧食生産
· 危朝安:農田節水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本出路
· 專家表示:實現健康水循環需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 "節水在我身邊—07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啟動
· 把水像土地一樣分到戶 河北30%以上縣市施行節水
· 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讓新疆年節水9億多立方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