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永遠與春天同行——中央領導關心殘疾人事業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永遠與春天同行
——中央領導集體關心殘疾人事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記者李亞傑、李菲、顧瑞珍)

    殘疾人事業,與春天同行的事業。

    從殘廢到殘疾,從救濟到自強,從接受到回饋……59年辛勤耕耘結碩果,中國殘疾人前所未有地得到更多的實惠,中國殘疾人事業前所未有地更加深入人心。

    這其中,無不傾注著中央領導集體的殷切關愛和無盡關懷,猶如春日暖陽,照耀著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使他們在呼喚中覺醒、在勉勵中奮起、在關愛中再生……

    9月6日,北京殘奧會的聖火將在“鳥巢”熊熊燃起。全國億萬群眾與來自同一個世界的殘疾兄弟姐妹們一起,共同構築和諧溫馨的奧林匹克大家庭,共圓心中的同一個夢想。

    在夢想與歡呼聲中,中國殘疾人事業又將走進一個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春天……

    永遠與春天同行——殘疾人的解放,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以實現人類解放為最高宗旨的中國共産黨人,以實現全體人民富裕幸福為建設根本目的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為實現殘疾人的解放而不懈奮鬥

    這是一份特殊的刊物——

    1954年3月,中國盲人福利會主辦的機關刊物、中國第一份殘疾人讀物《盲人月刊》在北京創刊。

    當《盲人月刊》創刊號送到毛澤東手中,他很感興趣。他閉上眼睛,雙手觸摸著密密麻麻的凸點字,説:“我第一次看到盲文,一個字也不認識。”當了解到盲文6個凸點的變化特點,毛澤東很高興地説:“中國漢字很複雜,用6個凸點就代表了全部漢字,這個凸點真是變化無窮啊!”

    新中國建立,苦難深重的殘疾人走向新生活。

    毛澤東非常重視盲人工作,決定成立新的中國盲人福利會。1954年1月,毛澤東在與中國盲人福利會負責人談話時説:“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既然是為被壓迫的人謀解放才出來革命的,為什麼不去解放這些最苦的人呢?”

    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舊中國的廢墟上,新中國殘疾人事業邁開了艱苦奮鬥的光輝歷程。

    ——1953年3月,中國第一個殘疾人福利組織——中國盲人福利會在北京成立,協助政府關心、扶助廣大盲人群眾,為盲人福利服務。

    ——1956年2月,中國聾啞人福利會在北京成立,協助政府聯絡廣大聾啞人群眾,為聾啞人福利服務。

    ——1958年7月,中國聾人手語改革委員會成立。

    ——1958年8月,新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舉辦的盲人醫療按摩單位“北京盲人按摩訓練班實習診所”成立。

    ——1958年9月,新中國第一個盲文印刷所成立,出版盲文讀物,滿足盲人學文化、學習按摩的需求。

    ——1960年5月,中國盲人聾啞人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開幕,隨後成立統一的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

    ……

    至1964年,全國各地為盲人聾啞人建立了不少的社會福利生産單位,使有勞動能力的盲人聾啞人參加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盲人按摩事業有了良好發展,全國已辦起了70個按摩診所;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了盲、聾啞學校,為了使成年盲人聾啞人有學習的機會,各地還建立了盲人聾啞人業餘學習班(組)和學校,出版了盲校課本、課外讀物共7萬多冊;進行了漢語拼音盲字方案、盲文政治學習常用詞連寫法、盲文分詞連寫法和數理化符號的研究;制訂與出版了四輯聾啞人通用手勢語草圖與漢語手指字母方案;衛生部門深入農村山區開展了治盲,使不少盲人重見光明……

    殘疾人的命運,始終和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改革開放給中國殘疾人事業帶來了新的春天。

    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曾對外國友人明確表示:“中國需要改進對殘疾人的服務。”1986年,鄧小平接見戰鬥英雄、傷殘軍人展亞平時握著他的手説:“向你致敬!”

    在鄧小平親切關懷下,中國殘疾人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1984年3月,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標誌著我國社會福利事業的新發展,中國殘疾人事業進入了新階段。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還要努力發展幼兒教育,發展盲、聾、啞人和弱智兒童的特殊教育”。

    1986年9月,《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提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要大力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尊重人、關心人,特別要注意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老年人、尊敬軍烈屬和榮譽軍人,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

    1988年3月11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首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組建標誌著中國殘疾人事業進入了“政府更加重視,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組織更廣泛、更全面”的新的發展階段。

    20年來,殘疾人組織在神州大地上“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國建立了從中央到基層的殘疾人工作組織和殘疾人組織完整的體系。從國務院到縣(甚至鄉鎮),各級政府都建立了殘疾人工作委員會,領導殘疾人工作,研究協調相關事宜。各級殘聯還根據殘疾種類建立了盲人、聾人、肢體殘疾人、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和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全國有40萬以上的專門殘疾人工作者。

    1991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實施,確定每年5月的第3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

    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

    殘疾人事業,薪火相傳,繼往開來。

    “殘疾人這個社會最困難群體的解放,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發揚民族精神和良好社會風尚,積極推進殘疾人事業。”在繼承毛澤東、鄧小平關於殘疾人事業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江澤民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歷史、全面、深刻地闡述了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

    1991年5月9日,江澤民在與優秀殘疾人和助殘先進集體、個人代表座談時提出,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全黨全國人民都要繼承和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而奮鬥。他説,“殘疾人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殘疾人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員。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水平,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

    1997年5月,第二次全國自強模範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江澤民在為匯集本次表彰的“自強與助殘”先進事跡的《自強之歌》一書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我們共産黨人是以人類解放為最高宗旨,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以實現全體人民的富裕幸福為建設的根本目的,更應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保護其不受侵害。同時,對這個特殊而困難的群體還應給予特別扶助,通過發展殘疾人事業使他們的權利得到更好的實現,使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參與社會生活和國家建設,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的成果。

    這一系列關於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為發展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奠定了理論基礎。經過探索與實踐,中國殘疾人事業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從較低的起點走上了一條適合國情、具有特色、全面發展的道路。

    至2002年,全國有16.3萬名聾兒經過康復訓練,恢復了語言功能,重新回到了有聲世界;1000多萬貧困殘疾人基本解決了溫飽,殘疾人扶貧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殘疾人的貧困問題得到明顯緩解;433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251萬殘疾人得到了職業教育和培訓,829萬人解決了溫飽,殘疾人狀況明顯改善;全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達2991個,其中地、市、市轄區建機構1464個,完成應建機構數的96.3%,縣建機構1497個,完成應建數的89.4%;無障礙設施建設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我國部分大中城市新建、改建的主要城市道路鋪設了盲道,路口進行了坡化處理,有的路口還設置了盲人交通音響信號裝置……

    黨和政府的關愛,是殘疾人事業得以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更高的平臺上,中國殘疾人事業循著更加美好的藍圖,邁上了新臺階……

    永遠與春天同行——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上,滿腔熱情地關心殘疾人,促進殘疾人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關心下,中國殘疾人事業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過了非凡歷程。

    2003年9月7日,第三次全國自強模範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宣讀了胡錦濤為反映這次表彰的自強模範和助殘先進事跡的《自強之歌》(2003年卷)所作的題為《發展殘疾人事業 共同創造幸福生活》的序言。

    胡錦濤指出,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腔熱情地關心殘疾人,切實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給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發展的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2005年12月3日,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職人員代表,並觀看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胡錦濤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充分調動廣大殘疾人的積極性,切實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滿腔熱忱地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我國現有孤殘兒童約57萬,他們得到了黨、政府和社會的關懷和救助。胡錦濤一直惦念著孤殘兒童的成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方面切實做好孤殘兒童救助工作,表達了殷殷關愛之情。

    2006年5月31日,胡錦濤來到北京市兒童福利院,看望生活在這裡的孤殘兒童。胡錦濤動情地對大家説,孤殘兒童是社會上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他們最需要呵護、最需要關愛。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孤殘兒童放在心上,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設施,推進特殊教育,動員社會力量為孤殘兒童奉獻愛心,使他們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在祖國的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幸福成長。

    2007年11月27日,胡錦濤給湖北省宜昌市特殘教育學校的9歲聾啞孩子劉丹陽回信説:“謝謝你送給我的畫,我從中感受到你純真的情感。我同你的爺爺、奶奶一樣愛你。”劉丹陽10月18日給胡錦濤寫信,隨信附上了一張自己畫的畫《我們和胡爺爺在一起》。

    ……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殘疾人的生活、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維權等民生問題快速得到改善。

    ——殘疾人事業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初步建立。以憲法為根本,以殘疾人保障法為特別保障,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所包含的殘疾人相關內容(已經有30多部法律涉及殘疾人的內容),頒行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行政法規。

    ——包括視力、聽力、智力、肢體、精神等各類殘疾人的康復工程全面推進,迄今已經有1200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到2015年將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

    ——全國各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63%,實施義務教育的特教學校有1662所,普通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2700多個,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學校66所,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機構158個;高等特殊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國建有特教高等院校(係)11個,初步形成了全國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

    ——全國殘疾人就業率穩步上升。在農村,殘疾人通過參加種植業、養殖業或家庭手工業等多種形式的生産勞動,實現就業1800多萬人。

    ——“十五”期間,全國594萬殘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有效改善了生活狀況。全國累計扶持貧困殘疾人1166萬人,共使700萬農村殘疾人擺脫貧困,生活得到改善。國家彩票公益金資助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幫助5萬多戶無房或極度危房戶殘疾人改善了居住條件。

    ——全國地級和地級以上城市有殘疾人文化活動場所1000多個。基層殘疾人群眾有機會參加每年舉辦的各類殘疾人文化藝術展覽和比賽,文化活動日益活躍。

    ……

    在共和國溫暖的懷抱中,生活著8300多萬殘疾兄弟姐妹,涉及2.6億家庭人口。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改善殘疾人狀況,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2008年3月28日,胡錦濤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作出部署。會議認為,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是一個數量眾多、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殘疾人事業不斷發展,殘疾人狀況明顯改善,殘疾人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同時,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措施還不夠完善,殘疾人事業基礎還比較薄弱,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會議指出,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著眼于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政策和法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的社會環境,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使殘疾人同全國人民一道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

    2008年4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正式印發。

    這份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第一個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全面總結了我國殘疾人事業的歷史經驗,描繪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新藍圖,提出了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是促進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意見》以保障殘疾人的生命健康權、生存權和發展權為主線,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強調要著力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意見》指出,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改善殘疾人狀況,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促進殘疾人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上,中國殘疾人事業又奏響了前進的號角。

    永遠與春天同行——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事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北京殘奧會的籌辦和舉辦,使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契機,激勵和增強中國殘疾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新中國殘疾人事業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2008年8月28日上午,曾經是中國古代祭天場所的天壇,處處洋溢著喜迎北京殘奧會的歡樂氣氛。承載著全世界6.5億殘疾人對平等、融合的無限渴望,北京2008年殘奧會聖火採集暨火炬接力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

    熊熊燃燒的北京殘奧會聖火將傳遞和平、友誼、關愛的理念,展示弘揚“精神寓于運動”的殘奧運動精神……

    就在一個多月前,胡錦濤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內容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和辦好北京奧運會。

    胡錦濤在學習時講話強調,要抓緊做好殘奧會各項籌辦工作,落實殘奧會各項籌辦任務,廣泛動員社會各界關注殘奧運動、關注殘奧會、關注殘疾人體育事業,努力實現兩個奧運同樣精彩。

    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央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殘疾人體育事業不斷發展,譜寫了一頁頁感人篇章——

    自1984年以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先後在合肥、唐山、廣州、大連、上海、江蘇、雲南舉辦了7屆。

    自1982年起,我國組團參加了6屆夏季殘奧會、2屆冬季殘奧會、7屆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會、6屆夏季特奧運動會、4屆冬季特奧運動會、4屆夏季聾奧會和多項世界錦標賽,在國際賽場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與此同時,殘疾人群眾體育成為全民健身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社區、村鎮、企事業單位,特教學校和殘疾人相對集中的地方,輪椅太極拳、輪椅健身操、盲人象棋等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共舉辦了各類殘疾人體育業務培訓班1000多個,5萬餘人次接受了培訓。目前,我國殘疾人業餘運動員超過200萬人,其中,參加殘奧運動的有150萬人,參加特奧運動的有70萬人,參加聾奧運動的有60萬人。

    1994年9月2日,江澤民等中央領導親切會見參加遠南運動會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的600多名成員。江澤民充滿激情地説:“你們身殘志堅,頑強拼搏,體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總要有點精神。當前,在振興中華的關鍵時刻,我們更要弘揚赤誠愛國、自強不息、樂於奉獻的精神。”

    1996年5月9日,在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前夕,江澤民為運動會題詞:“平等 參與 自強 共進”。

    2007年10月2日,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上海體育場隆重開幕。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

    在上海世界特奧運動會開幕前,胡錦濤特地來到虹口區曲陽社區專門為智障人士設立的“陽光之家”,實地察看智障人士在這裡開展生活技能學習、康復訓練、特奧運動的情況。胡錦濤對隨行的負責同志説,關心殘疾人,重視殘疾人事業,是人類文明進步、社會和諧友愛的重要標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舉辦2007年夏季特奧會為契機,在全社會大力弘揚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計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努力形成人人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讓關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

    北京殘奧會的籌辦和舉辦,使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契機。自申奧成功以來,經過艱辛的努力,北京殘奧會各項籌辦工作已全面就緒;精彩的開閉幕式創意方案、無障礙設施的全面建設、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突飛猛進的發展、殘奧會志願服務者的全心投入……

    中國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管理中心,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殘疾人專用體育訓練基地。8月20日,胡錦濤在這裡實地考察中國體育代表團備戰北京殘奧會情況。在田徑場、足球場、游泳館、綜合館,胡錦濤與運動員、教練員親切交談,勉勵他們自強不息、奮勇爭先,在殘奧會賽場上挑戰自我、展現風采。

    生命在於運動,精神源於創造。

    2008年殘奧會正在向我們走來……在這個精彩的舞臺上,殘疾人運動員將奏響頑強拼搏、挑戰極限的壯歌,在天地之間彰顯出一個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的大寫的“人”字。

    精神同輝。生命無限。愛心永恒……

    中國殘疾人事業必將沿著“平等、參與、共享”的崇高目標,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春天。

    第13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超越·融合·共享

    “超越·融合·共享”,這是北京殘奧會的理念,這也是中國向全球人道主義事業所做出的承諾與貢獻。中國殘奧委主席王新憲説,“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戰極限,“融合”是廣泛團結、實現和平和社會和諧的方式,“共享”就是要讓殘疾人與健全人在奧林匹克運動和社會生活中享有平等權利。

    同樣精彩的人生——記我國蓬勃發展的殘疾人事業

僅“十五”期間,全國累計扶持貧困殘疾人1166萬,700萬農村殘疾人擺脫貧困,共有594萬殘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國家彩票公益金還幫助5萬多戶無房或極度危房戶殘疾人改善了居住條件。

    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為盲、聾、智殘少年兒童興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已發展到1667所,義務教育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2803個,在校盲、聾、智殘學生達58萬人,入學率達80%。而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接受專科、本科教育的殘疾人約3萬人,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年都有約4000人通過考試被國內高校錄取。

    解讀殘疾人運動員"非常"精神:樂觀、自信、執著

    他們説,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他們説,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行;他們説,我們不需要憐憫和同情,只需要平等和尊重。也許,根本不應該有“他們”和“我們”。站在運動場上的殘疾者,真正的與眾不同之處是“非同尋常”的精神——一種人類更強者的精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