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3日電(記者 蔡國兆 裴文彬)每年,長三角都要舉行一次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討論的主題主要是區域內行政壁壘突破及區域內事務的協調。會議頗有成效,目前長三角在交通設施建設、環境保護、人才共享、通關等方面已經出現了協調一致的勢頭。
“成績斐然,但不足之處也同樣明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區域經濟學專家沈玉芳説。他所説的“不足之處”指長三角目前的考慮重點主要著眼于調整內部成員間的關係,而沒有對區域經濟能量外擴、本區域與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進行深入思考。
“長三角的發展不僅需要區域視角,也需要全國視角。”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顥瀚説。
目前,在長三角經濟區周邊主要有皖江經濟區和東隴海經濟區。其中,皖江經濟區通過寧合都市圈,以南京為聯結點,與長三角的關係較為密切,而東隴海經濟區目前經濟實力相對較弱,關係較遠。“長三角已經進入了資源短缺時代。皖江經濟區、東隴海經濟區不僅擁有資源上的比較優勢,而且由於長江黃金水道及隴海線的存在,可以成為長三角輻射中西部的戰略據點。”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祖強説。
近年來,關於長三角城市群擴容的呼聲很高。就長三角而言,擴容的關鍵是要尋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使其經濟鏈條在盡可能大的範圍內實現有效延伸,並形成新能級的區域競爭力。
“超越區域經濟,不但能夠有效提升發達區域的經濟輻射力與影響力,而且能夠起到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不僅長三角需要,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區域同樣需要。”沈玉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