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第七篇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跨越

    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強科技與經濟、教育的緊密結合,全面提高科技整體實力和産業技術水平。

    第一節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

    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間、海洋、納米及新材料等領域超前部署,集中優勢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取得重要突破。適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啟動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在能源、資源、環境、農業、信息、健康等領域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實現核心技術集成創新與跨越。實施重大産業技術開發專項,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

    堅持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重,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積極推動理論創新,進一步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促進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結合。

    第二節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建設科技支撐體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整合研究實驗體系,建設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機構和研究型大學,構築高水平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實施重大科學工程,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構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建設一批産業技術研發試驗設施,提高産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第三節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加強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平臺。發展技術諮詢、技術轉讓等技術創新仲介服務,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採購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發揮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鼓勵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

    第四節 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

    加強公民知識産權意識,健全知識産權保護體系,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産權行為。加強計量基礎研究,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及時淘汰落後標準。優先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發展專利、商標、版權轉讓與代理、無形資産評估等知識産權服務。

    第五節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整合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力量,促進科研機構、大學、企業間科研人員的合理流動與合作,構建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深化技術開發類院所企業化轉制改革和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完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開放合作的研究開發體系。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科技評審評估和成果評價獎勵等制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保證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科技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

第二十八章 優先發展教育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完成“普及、發展、提高”三大任務,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

    第一節 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

    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努力降低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特別是女性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和貧困家庭學生的輟學率,全國初中三年保留率達到95%。推進城鄉、地區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地政府要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與當地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第二節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擴大到800萬人。發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建立彈性學習制度。促進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

    第三節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加強研究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穩步提高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穩步發展普通本專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有重點地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推動各類高等院校協調發展。繼續發展各類成人教育。

    第四節 加大教育投入

    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對財政困難縣義務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力度。促進教育公平,公共教育資源要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以及薄弱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傾斜。各級政府要增加職業教育投入,重點支持面向農村學生的中等職業學校。支持設立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就學的民間慈善基金組織,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教。繼續實行助學貸款,健全面向各階段學生的資助制度,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體系。擴大彩票公益金收益用於特殊教育的份額。

    第五節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職責,制定和完善學校的設置標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體制,義務教育由政府負全責,高中階段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實行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互補充。規範教育收費,建立嚴格的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形成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體制,改革招生考試製度,推進教學課程改革,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健全評價制度。形成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在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招生規模、人才聘用等方面給學校更多自主權,培育併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色。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第二十九章 推進人才強國戰略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壯大人才隊伍,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完善用人機制,發揮人才作用,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

    第一節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

    實施黨政人才培養工程,完善培訓制度,加強理論教育、專業培訓和實踐鍛鍊,提高黨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質和執政能力,建設高素質黨政領導人才隊伍。實施企業家培養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企業家,推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戰略高技術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戰略科學家。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加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

    第二節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

    推進市場配置人才資源,消除人才市場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規範人才市場管理,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環境。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幹部人事分類管理體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在實踐中鍛鍊培養人才。深化職稱制度改革。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完善公務員制度。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要加大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