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解讀:物權法草案明確車庫、車位歸屬等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崔清新、楊維漢)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和高層建築物的大量出現,住宅小區越來越多,車庫、車位歸誰所有的問題逐漸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焦點。

    在8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物權法草案提出,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出租或者附贈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2005年6月,寧波市北侖區一住宅小區的19名業主狀告房産商,稱房産公司銷售房子時,在宣傳資料中明確表示小區內有公共停車位和公共用地。但在房屋交付後,房産公司卻把樓前約2000平方米的公共用地“挪用”為旁邊一家菜場的停車場,造成業主們的車無處停放。

    後經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被“挪用”的公共車位和公共用地歸小區業主共有。這一判決的法理居然與物權法草案中的規定精神不謀而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説,現實生活中有的開發商將車位、車庫高價出售給小區外的人停放;不少小區沒有車位、車庫或者車位、車庫嚴重不足,佔用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作為車位,因此草案有針對性地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車庫、車位不像電梯、樓梯、綠地那樣可以共有公用,它一般都是由業主專有和專用的;而且在買房過程中,通常都是和開發商約定,這些約定可能是出售、出租或者附贈。目前草案對車庫問題的規定是由當事人約定;對於佔用公用道路和其他公共場地的車位,草案則規定為共有。

 
 
 相關鏈結
· 物權法草案確立公私財産平等保護原則
· 物權法草案充分體現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 中國物權立法:依據憲法精神體現憲法原則
· 物權法草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要法律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的説明
· 物權立法:為國富民強社會和諧奠定堅實法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