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貴 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貴州日報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績難能可貴。抗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成功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就一定能夠排除萬難、共克時艱,經受住各種災害和困難的嚴峻考驗。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針政策的成功啟動證明,只要我們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統籌兼顧,提前謀劃長遠發展戰略,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就一定能夠化挑戰為機遇、變被動為主動,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批重大項目得以在短時間內開工建設的成功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敢於破除傳統的思維定式,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昂揚鬥志,集中精力謀大事、創大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就一定能夠破解制約貴州加快發展的一道道難題,不斷把我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偉大征程推向新的階段!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國家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各族幹部群眾共同奮鬥、辛勤勞動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黔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受國際國內急劇變化的經濟形勢影響,部分行業經營困難、增長放緩;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仍較薄弱;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民增收難;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對外開放水平不高,外源經濟發展不足,産品市場競爭能力整體不強;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9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為主線,以抓機遇、擴內需、打基礎、保增長為首要任務,以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為根本目的,以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強大動力,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努力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3%,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3%和4.8%。

    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今年重點要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方針的關鍵,加快構建現代化交通體系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

    圍繞構建快速鐵路系統,以實現各市州地有快速鐵路通過並進而規劃建設用快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聯結各市州地首府為目標,大力推進貴廣快速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貴陽至重慶快速鐵路;加快推進貴陽至成都快速鐵路和貴陽至昆明、貴陽至長沙鐵路客運專線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規劃建設各主要産煤地區之間的煤炭運輸鐵路。圍繞構建高速公路體系,以十年左右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為目標,加快我省已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全面開工建設;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設投入機制,加大省財政投入力度,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54公里以上。改造國省幹線公路461公里。開工建設通鄉油路3194公里,使“十一五”規劃的1萬公里通鄉油路提前一年全部開工建設,新增90個鄉鎮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設通村公路1.3萬公里,新增1000個建制村通公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快農村通組公路建設。進一步加快民用航空和內河航運建設。

    加快構建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開工建設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和一批“滋黔”工程。實施18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8個在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爭取開工建設盤江灌區。完成130萬畝煙水配套工程。建設100個以上農村飲水安全和煙水配套地下水開發利用項目。開展統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實施長距離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約用水項目建設試點,新增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啟動實施農村人口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建設規劃。完成水利管理體制改革任務。依法足額徵收水資源費和水能資源有償出讓金。

    (二)把解決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切實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將油菜納入良種補貼範圍,確保國家各項涉農補貼資金一分不少地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按照三個“大幅度”的要求,加大各級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紮實抓好以縣為主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逐步建立整合各種支農資金髮展農業、農村的新機制。進一步強化涉農資金使用監管。

    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實施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馬鈴薯各1000萬畝增産工程,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150萬噸以上;認真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完善糧食風險基金和地方糧食儲備制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國家下達我省的437.07萬公頃耕地保有量指標不突破;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加大中低産田土改造力度,加快實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質量;大力開展造地,整理復墾開發土地100萬畝,不斷補充耕地和城鎮建設用地,減輕城市和工業發展給保護耕地帶來的壓力。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良種繁育、疫病防控等畜牧業綜合配套技術體系建設,紮實推進33個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産業化科技扶貧項目建設,畜牧業增加值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加快優勢蔬菜産業帶和規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設,進一步鞏固烤煙、油菜生産,大力發展馬鈴薯、茶葉、油茶、精品水果、中藥材、花卉等大宗特色優勢農産品。培育發展一批面向珠三角、東盟市場的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大重點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培育特色農産品知名品牌,加大農産品註冊商標和地理標誌保護力度。加強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建立健全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整合農村信息資源,發展農産品現代流通方式,提高農産品商品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支持供銷合作社面向農村搞好服務,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

    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施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礎上,按照新的扶貧標準,把儘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扶貧開發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堅持先易後難、樣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滾動發展的資金使用原則,以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和提高人口素質為重點,深入實施開髮式扶貧,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減少農村貧困人口50萬人以上,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萬人和農村貧困人口就業轉移培訓10萬人。繼續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加強村莊規劃整治和生態示範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加大農村工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增使用沼氣農戶26萬戶以上,建成200口大中型聯戶沼氣池。

    積極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確保農民擁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範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積極推進配套改革。完善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大力發展小額信貸,著力解決農村資金短缺、金融服務網點不足等問題。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民生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全面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改善廣大農村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堅持租售並舉,新增解決9.3萬戶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在抓好地質災害戶一期搬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將二期搬遷列入中央專項並啟動實施。完成盤江、水城、六枝3個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2.3萬戶改造任務,力爭全省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完成。解決最後2.9萬戶無電戶通電問題,比規劃提前一年實現全省戶戶通電目標。

    把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作為民生之源。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全面落實中央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水平政策,全省安排農村低保資金20億元以上、城市低保資金10億元以上。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切實抓好中央對優撫對象、建國前老黨員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相關補助政策的落實。

    把擴大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機遇,積極引導勞動力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就業。加大勞動力就業培訓力度。大力推進跨地區勞務協作和對外勞務輸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低保、臨時救助等途徑,積極幫助困難返鄉農民工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幫助“零就業”家庭實現再就業。積極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新增勞動力就業創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加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監察執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積極開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活動。

    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民生之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新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全覆蓋,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啟動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工作。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啟動大學生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力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15萬人、255萬人、137萬人、128萬人和143萬人。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低保信息網絡建設,加強動態管理,確保實現應保盡保和應退則退。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新建和改造一批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緩解困難群眾看病難問題。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幫助低保邊緣群體、低收入群體解決特殊困難。健全災害救助制度,提高災害救助能力。進一步加快社會福利、慈善、老齡、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發展。

    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關鍵。認真落實國家擴大消費需求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增收入、促消費並舉,努力消除制約消費的體制和政策障礙,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大力培育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把開拓農村市場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啟動“家電下鄉”工作,加快“萬村千鄉市場”、“雙百市場”工程建設,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便利農村居民消費。

    把煤礦、道路交通和消防作為安全生産監管的重點,繼續打好煤礦整頓關閉和瓦斯治理攻堅戰,深入開展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強化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生産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降”。深入開展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保障體系。妥善安置水電站移民,完成11座水電站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兌現工作。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積極推進“平安貴州”建設,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四)把推進綠色工業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力提高工業生産力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工業化是建設現代生態文明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綠色工業化的要求和循環經濟的理念,以高水平項目為載體,大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抓緊制定和部署優勢行業振興計劃。把大礦建設作為煤炭工業發展的關鍵來抓,深入推進大礦幫帶小礦工作,加大小煤礦整合力度,力爭新增煤炭生産能力1500萬噸。加快電源項目、輸電通道和城鄉電網建設改造,合理調度電力生産和電煤供應,千方百計擴大電力生産和向外送電規模,力爭發電量達到1100億千瓦時以上。以煤化工、磷化工、煤電化和煤電鋁、煤電磷、煤電鋼一體化等為重點,實施一批重大項目,促進原材料工業資源整合,延長産業鏈,提高産業集中度,實現産業內部利益最大化。加大勘查力度,提高優勢礦産資源保障能力。加快貴陽煙廠易地技改項目建設,提升捲煙裝備水平,以“貴煙”為龍頭,著力提高高檔捲煙的比重,加快實現由煙草大省向煙草強省轉變。實施茅臺酒“十一五”年增2000噸技改擴能工程,進一步鞏固茅臺國酒地位,加快其他白酒品牌發展,提高我省白酒的綜合實力和市場佔有率。加快推進30座級通用飛機項目發展,積極推動以貴陽、遵義、安順為重點的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級研發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食品、民族制藥和旅遊商品等特色産業。

    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繼續做好重大科技專項的遴選和實施,加快自主創新公共研發平臺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支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和特色産業化基地(園區)建設,推進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推動産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重點支持醫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和原材料精深加工等重點領域高新技術發展。開工建設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加強知識産權創造和運用能力建設。加快“數字貴州”建設,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和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基本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統一的電子政務骨幹網絡。

    當前面臨的國際金融危機,既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壓力,又為我們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必須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因企施策,積極引導和幫助具有市場優勢的行業和企業降低成本,保持競爭優勢。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和國家擴大信貸規模的機遇,加快工業企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增強企業發展後勁。對於效益差、污染大、沒有市場優勢的企業,要借助市場力量予以淘汰。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