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西 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西藏日報

2009年的工作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西藏民主改革50週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嚴峻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拉薩“3?14”事件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使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可能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同時,我們更面臨諸多有利條件和寶貴機遇:中央對西藏的關心支持是長期的、一貫的,力度是不斷加大的,這是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力保障;當前國家實施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們能夠爭取更多投資、實現更大發展,這是我們推動跨越式發展的難得機遇;我們領導科學發展、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在應對複雜局面中得到了鍛鍊和提升,這為進一步做好今後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各族幹部群眾思穩定、謀跨越、奔小康的願望更加強烈、信心更加堅定,這是我們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實基礎。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我們一定要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千方百計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千方百計保持社會局勢持續穩定,千方百計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努力奪取發展穩定的新勝利。

    200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和區黨委七屆四次全委會的決策部署,全面實施“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立足“三農”基礎,狠抓“首要任務”,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立足擴大內需,強化投資消費雙拉動,繼續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勢頭;立足深化改革開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動力;立足改善民生,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促進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立足維護穩定,加強社會管理,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努力在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控制在國家規定範圍內;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上年水平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準確把握精神實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要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把握內涵,立足實際,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科學發展路子。

    又好又快地推動跨越式發展。在西藏這樣一個經濟總量小、發展層次低的不發達地區,更要率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調動和切實保護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努力做大總量,堅定不移地推動跨越式發展。要立足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和社會建設,做到加快發展與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相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努力實現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堅持以人為本,始終不渝地把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城鄉低收入居民的實際困難,特別注重改善邊遠地區、邊境地區和地方病高發區以及人口較少民族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加大公共服務力度,繼續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更加注重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把重點放在農牧區、特別是農牧區社會事業發展上,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處理好跨越式發展中的重大關係。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把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旗幟鮮明反分裂,堅定不移抓發展。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統籌全區協調發展。堅持“兩條腿走路”,正確處理好“離不開”與“不依賴”的關係,切實把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和自身艱苦奮鬥結合起來,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二、緊緊圍繞第一要務,開創經濟建設新局面

    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立足投資消費並駕齊驅,突出發展重點,破解發展難題,不斷改革創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做好“三農”工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狠抓首要任務。全面推進以安居工程為突破口的“八個基本解決”。提前安排,力爭通過兩年的努力,讓所有農牧民都住上安全適用的住房;安排1.9億元,全面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任務;安排19個鄉鎮、213個行政村的公路建設,完成59個農牧區客運站點建設,完成260個鄉鎮的光纜建設,新增320個行政村通電話,解決35萬農牧民的安全飲水問題,解決和改善11.3萬農牧民用電問題;加大碘鹽推廣力度,農牧民碘鹽補助標準提高到每公斤2元,確保農牧區碘鹽人口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大力實施薪柴替代工程,不斷轉變農牧民生活方式。按照“打牢一個基礎,轉好兩個輪子,搭建一個平臺”的要求,夯實農牧業基礎,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及加工業,不斷擴大勞務輸出;加強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科技服務為支撐的新型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使農牧民真正成為投資主體、經營主體和受益主體,力爭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80元。不斷完善農村服務體系,將農村公共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60元。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扶持農牧民綜合服務隊,加強對農牧區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的管理維護。

    努力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切實完善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將領導精力、資金投入、項目安排全方位向“三農”傾斜,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自治區安排資金28.6億元,促進農牧區發展。執行最嚴格的耕地草場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調整和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不斷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加快推進“一江三河”流域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堅持立草為業、草業先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加大農區飼草料種植,以農區畜牧業的大發展帶動全區畜牧業上水平。繼續加強草場承包工作,選育推廣地方優良畜種,積極改變傳統飼養方式,不斷提高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建立“産、學、研”結合的農牧業科技研發機制,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加大農牧業標準化工作力度。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擴大災害監測覆蓋面,進一步提高農牧業防抗災能力。

    積極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按照服務農牧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鼓勵農牧戶聯合、合作,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扶持集體性質的實體企業,切實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以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鞏固基層基礎,切實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人才的培養、管理和引導,提高鄉村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大力培養新型農牧民。以崇尚科學、追求文明為方向,以實用技術、勞動技能為重點,繼續加大投入,加強農牧民教育培訓,引導農牧民轉變財富觀念,樹立商品意識、競爭意識,著力培養有覺悟、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

    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及自治區黨委的貫徹意見,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穩妥推進土地、草場等使用權的合理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和完善各種補貼機制,安排資金1億元,用於草原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將種糧農民直補由每畝24元提高到30元,進一步提高農機、化肥和農藥等補貼標準。探索建立失地農民共享徵地增值收益的機制,解決好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確責任,細化措施,全面落實自治區關於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三農”工作的意見。繼續推進農牧區綜合改革,進一步增強基層組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二)狠抓擴大投資和項目建設,著力夯實發展基礎

    全方位擴大投資。牢牢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難得機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落實“180”項目和“十一五”規劃新增項目資金,爭取中央投資達到240億元。加強與援藏省市和中管企業的協調,力爭援藏資金達到20億元。加強服務,優化環境,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和前期工作。抓緊啟動拉日鐵路、拉薩貢嘎機場專用公路、日喀則和平機場、藏木水電站、青藏直流聯網、城網建設與改造、旁多水利樞紐、自治區自然科學博物館等一批重點項目,力爭“180”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積極推進川藏、新藏和青藏等幹線公路、通縣油路、阿裏昆莎機場、昌都邦達機場、老虎嘴水電站、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大中型灌區、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等在建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拉林鐵路、安獅公路、格拉輸氣管道、拉洛水利樞紐、城鎮供暖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的前期準備和項目籌備工作。穩步推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加大項目稽查力度,確保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

    (三)努力擴大消費,持續拉動經濟增長

    抓緊研究制定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刺激城鄉居民消費的財稅金融政策,充分利用住房公積金、稅費政策、貸款貼息和補貼等手段,儘快消除拉薩“3?14”事件對消費市場的影響,重振消費市場信心,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結合安居工程建設,啟動“家電、傢具、農機下鄉”試點工作和耐用消費品、文化、醫藥下鄉活動,努力培育農牧區消費熱點。積極鞏固城市消費,改革和完善消費信貸制度,繼續培育住房、汽車、網絡消費等消費熱點,積極推動節假日消費和冬季旅遊消費。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和年限。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懲治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強買強賣等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力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50億元,增長15%以上。

    (四)立足資源優勢,加快培育發展特色産業

    堅持注重特色與規模、注重引導扶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注重帶動農牧民的産業發展指導原則,加快推進特色經濟發展。明確産業發展要求:特色農牧業要突出扶優扶強,優勢礦産業要突出抓大限小,旅遊業要突出追高求精,藏醫藥業要突出繼承創新,建築建材業、民族手工業、綠色食(飲)品業要突出整合做強。加大産業資金扶持:自治區安排5億元特色農牧業發展扶持資金,5億元産業與企業改革發展資金,5000萬元旅遊促銷和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加快推進特色産業發展。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引導生産要素向優勢龍頭企業集中,不斷提升産業發展規模和企業競爭力。打造産業發展品牌:突出西藏高原綠色的獨特優勢,加大培育、扶持和保護,完善代理機制,形成“政府積極引導、企業主動運作、部門大力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品牌發展格局,打響西藏高原綠色品牌。強化産業發展服務:加強組織引導,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為産業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突出産業導向,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措施,進一步減免企業稅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拓寬産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投身産業建設,形成推動産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快旅遊業發展。以突出特色為重點,以打造精品為方向,不斷提升旅遊層次,重塑西藏安全文明的旅遊目的地形象,加快恢復旺季旅遊,積極發展冬季旅遊,促進旅遊業的全面恢復和快速發展。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以拉薩為中心的公路、鐵路、航空立體旅遊交通網絡。積極促進旅遊與文化的緊密結合,鼓勵農牧民參與興辦原生態的民族歌舞、民俗村、藏家樂等特色項目。加大特色旅遊産品的開發力度,延伸旅遊産業鏈。

    (五)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加大改革創新,構築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動力。全面落實《關於深化我區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大力推進企業兼併、重組,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積極實施企業國有資産法,加強國有資産監督管理,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深入推進價格監管和改革。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抓好國家和自治區擴大內需各項政策的落實,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維護穩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等重點支出需要。完善規範政府採購制度。認真實施增值稅轉型、成品油消費稅和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中央賦予西藏的特殊優惠金融政策,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災後重建、特色産業發展。加快發展商業保險。大力培育上市公司後備資源,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金融生態建設,不斷優化融資環境。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爭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實現對外開放新跨越。增強開放意識、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招商引資規模達到50億元以上。全面落實那曲物流中心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業落戶西藏。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鼓勵支持區內企業走出去,努力開拓內地市場。做好自治區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各項籌備工作。加快推動南亞貿易大通道建設,重點建設吉隆口岸,穩步提升樟木口岸,積極恢復亞東口岸,逐步發展普蘭、日屋口岸。依託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努力提高自産産品出口,力爭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0%以上。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面落實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破除一切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破除一切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破除一切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管理障礙,[HT]改進政府服務,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平等競爭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人才環境。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把自治區財政設立的小額信貸擔保資金,轉為信用擔保公司的資本金,並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優化信用擔保公司股權結構,建立靈活便捷安全的運行機制,健全信用擔保體系,真正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銀行難貸款的問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