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3月19日專電(記者趙宇飛)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身體不適後,不是到正規醫院就診,而是求助於手機應用軟體。專家表示,用手機軟體“看病”不靠譜,極易誤診,不僅耽誤治療,還會面臨維權困境。 近日,重慶九龍坡區朱先生的孩子出現咳嗽、發熱症狀,他擔心看病麻煩,沒帶孩子去醫院,而是下載了一款手機應用軟體,按照在線專家的診斷,吃了兩天抗生素,沒想到孩子症狀沒有緩解,反而病情加重。隨後,朱先生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被診斷為肺炎,需要住院治療。 記者搜索發現,目前有至少上百款有關求醫、問診的應用軟體,不少軟體的下載次數已達上萬。記者隨機下載了幾款軟體,有的軟體為在線解答的專家標明了工作單位、姓名、專業等信息,但大部分軟體的專家信息非常不全,有的甚至連姓名和工作單位都沒有。此外,記者提出一個腸胃方面的症狀,竟是一位耳鼻喉科醫生給出的診斷,記者繼續追問,就再也沒有了回復。 “用手機軟體看病並不靠譜,極易導致誤診,身體不適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高蕾説,一方面,疾病具有複雜性,隨時在變化,不能簡單從表象來判斷;另一方面,病人的個體差異明顯,同樣的疾病、同樣的藥,在不同人身上的治療效果都不一樣,僅憑患者的幾句網上諮詢就下診斷,是對生命和健康的不負責任。 此外,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教授譚啟平表示,很多軟體並未對醫生的從業資質進行核定,一旦出現誤診,患者將無法找到網上的醫生,責任很難追究,有關部門也很難對具體的診療行為進行調查取證,患者將面臨維權無門的境地。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