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題是“糖尿病關心給予每個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顯示:目前全世界有1.8億多人患有糖尿病,這一數字到2030年將上升到3.6億。在2005年,將近110萬人死於糖尿病。大約80%的糖尿病死亡病例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如果今後10年不採取緊急措施,糖尿病的死亡人數將上升50%。
目前全國共有糖尿病患者約4000萬,眾多患者並發癥控制率較低。專家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不達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患者甚至醫生往往混淆了監測指標與診斷指標,只將餐後和空腹血糖視為監測糖尿病的標準。實際上,它們只是診斷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才是國際公認的監測糖尿病的“金標準”。
糖尿病監測的“金標準”
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在中國的糖尿病患者絕大部分為2型糖尿病。由於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城鄉患病率差別很大,目前全國共有糖尿病患者約4000萬,我國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為4.8%,但並發癥控制率不足20%,已確診的因糖尿病導致的高血壓患者有1200萬、腦卒中患者500萬、冠心病患者600萬、尿毒症患者50萬。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不達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患者甚至醫生往往混淆了監測指標與診斷指標,只將餐後和空腹血糖視為監測糖尿病的標準。實際上,它們只是診斷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才是國際公認的監測糖尿病的“金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的重要性及標準
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容易與血糖結合,這種結合的産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在血液中含量過高會影響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使組織與細胞缺氧,並導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病變。此外,它還會引起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從而誘發腎病,使眼球晶體被糖化導致白內障,造成末梢循環障礙引起足部病變等。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個百分點,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就增加15%至18%,死亡率增加20%至30%。
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如果控制不好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也不可能達標,就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目前,我國將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值定為小于6.5%,檢測值超過這一標準就説明血糖控制不理想,應更多注意飲食、運動,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的有效控制
傳統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首先從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開始,然後採取單個藥物治療。若治療不理想,再添加藥物。但是傳統的治療方案過於保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紅蛋白達標,而且可能耽誤最佳控制時機。因此專家提倡對2型糖尿病患者採取積極治療方法:儘早藥物治療、儘早聯合治療。
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意義
①評價血糖的總體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因此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權威機構對於糖化血紅蛋白都有著明確的控制指標,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為小于6.5%,我國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議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説,當糖化血紅蛋白小于等於7%時,我們一般認為血糖控制比較理想,如果大於8%(包括8%)則意味著需要加強血糖控制。
②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監測血糖都顯示控制較好,而糖化血紅蛋白偏高,則需考慮是否平時監測血糖不夠全面(如只測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後血糖),或者可能血糖儀測出的數值不夠準確(如機器老化,試紙受潮、過期等)。
③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
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為8.2%,這表明以往的治療方案已不能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調整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時間
專家建議,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達標準,並且血糖控制狀態較為平穩,每年至少應該接受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於那些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狀態不穩定的患者以及正在進行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該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