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來將魚翅視為高貴食品,屬“海味八珍”之一。凡豐盛筵席,非魚翅不足以表示鄭重。魚翅營養豐富,據《藥性考》等書記載,它可以補血、補氣、補腎、補肺、開胃。
近年根據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丹麥等國家的科研人員對一些鯊魚魚翅進行詳細調查分析,結果發現魚翅中含有大量的汞,人食之危害相當嚴重。尤其是“身懷六甲”的孕婦,若攝入過多,不僅可導致流産、死胎,還會影響胎兒大腦和神經細胞的生長。輕者患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和腦的其他功能發育遲延;重則可導致幼兒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甚至腦癱瘓死亡。科學家還提醒,即使母親攝入的汞不多,胎兒的發育也可能發生遲延。即便非妊娠期的育齡婦女,攝入多量的甲基汞也不利優生,嚴重的可導致不育。
對上述嚴重後果,為了究其根源,筆者採訪了國家健康營養保健管理培訓師劉棟林先生。他指出,魚翅之所以含有大量汞,主要是來自鯊魚生活環境——海水的污染。實驗表明,水體中的汞極易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吸收率高、毒性較強、易溶于水的甲基汞。甲基汞能在水中迅速擴散,並在水生生物中逐級累積,而鯊魚處於食物鏈最高層位,所以甲基汞會最終大量積聚在其體內。
據劉棟林介紹,金屬汞中毒常以汞蒸氣的形式引起。由於汞蒸氣具有高度的擴散性和較大的脂溶性,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經血液循環運至全身。血液中的金屬汞進入腦組織後,被氧化成汞離子,逐漸在腦組織中積累,達到一定量時,就會對腦組織造成損害。另外一部分汞離子轉移到腎臟。因此,慢性汞中毒臨床表現主要是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頭暈、肢體麻木和疼痛、肌肉震顫、運動失調等。金屬汞被消化道吸收甚微,一般不會引起中毒。
甲基汞在人體腸道內極易被吸收並擴散到全身,大部分蓄積在肝和腎中,分佈于腦組織中的甲基汞約佔15%,但腦組織受損害則先於其他各組織,主要損害部位為大腦皮層、小腦和末梢神經,因此,甲基汞中毒主要為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精神異常等。同時,也有感覺異常與語言障礙:口周圍和手、足末端麻木、刺激和感覺障礙,重者可波及上肢和下肢,甚至擴大到軀幹。説話不清楚、緩慢、不連貫等。更嚴重的還會引起運動失調,手動作笨拙,步態不穩,協調運動障礙和震顫等。視野縮小,聽力障礙的現象也有發生,表現為雙側向心性視野縮小,而中心視力可保持正常,重者可呈管狀視野。中樞性聽覺障礙,聽不到聲音或聽到聲音但聽不懂所説的話。日本著名的公害病“水俁病”即為甲基汞慢性中毒。(實習生 陳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