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店吃飯,飽餐一頓後,飯店往往會贈送一個果盤,大家悠閒地邊吃水果邊聊天。在很多人的眼裏,飯後吃水果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然而,營養學家卻指出,這種吃水果的方法並不科學,吃水果的時間要看水果本身的屬性以及個人的體質,一般來説,吃水果的最佳時間為飯前1小時和飯後2小時。
吃水果的時間很重要,在正確的時間吃水果才能吃出健康來。飯後馬上吃水果加重胃腸道的負擔,而且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河北省二院營養科主任王景順表示,許多人喜歡飯後馬上吃水果,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飯後吃水果,水果中的草酸、果酸等成分會影響其他食物中鐵、鈣等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而且,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會加重胃的負擔。此外,飯後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情況下再添加的,一般只是主食的一點點綴,吃的量很少,達不到人體對水果中營養的要求。若飯前1小時內吃水果,會影響主食的攝入量,一天當中三餐應是人體攝取營養素最重要的來源,在吃飯前吃大量水果,則會減少對肉蛋白蔬菜的攝入量。當然,對於身體肥胖或需要減肥的人士來説,飯前適當吃些水果可以産生飽腹感,控制少吃一些主食。
飯前1小時和飯後2小時吃水果有什麼好處?王景順指出,人體每日對水果攝入量都有一定需求,人體每日對水果的正常需要為200—300克,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既不會影響主食的攝入,也不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同時最主要的是能將水果中的營養素及時補充到體內,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
王景順提醒人們,這兩個時間不是絕對的,有些水果不宜空腹吃,如西紅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等。西紅柿中含果膠、可溶性收斂劑等,如果空腹吃,會導致胃酸濃度增高,引起胃脹、胃痛;柿子所含鞣質與胃酸凝結則形成“柿石”,同時患有膽結石、腎結石的病人吃柿子也要慎重,以免導致結石越來越多;橘子中含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食之則易産生胃脹。這類水果最好避免在飯前吃。而蘋果、桃子等性質溫和的水果則可在飯前1小時吃。
另外,年老體弱者不宜吃含酸性、糖分過多的水果;胃寒體質者少食用梨等生冷發陰的水果;對於易引起上火的如杏、荔枝等水果,一次食用量最好不要超過50克。
最後,王景順還指出,“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就變成銅了”,這個説法並無科學道理,全天的水果量不要低於200克,分為2—3次食用完即可,對早晚時間上並無嚴格的要求。(記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