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5日專電(記者 季明)由於趙本山的一次意外,使得腦動脈瘤這種惡性疾病逐漸為人們了解。專家提醒,入冬後天氣寒冷,血管驟然收縮會引起血壓突然升高,致使發生腦動脈瘤破裂的幾率有所增加,高危人群應注重早發現、早治療。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建民教授介紹説,腦動脈瘤其實並非腫瘤,它是供應大腦的動脈血管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發生異常,經血流長期衝擊,局部血管壁變薄,逐漸膨出而産生的。從外形上看就好像動脈上長出了一個氣球樣的“瘤子”,因此得名“動脈瘤”。
專家指出,氣溫變化會使患有腦動脈瘤的人群,因承受不住強大的壓力變化而容易發病。未破裂的小動脈瘤通常不會導致任何症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增大卻未破裂的動脈瘤可能對部分腦組織或臨近的神經産生壓力,導致局部疼痛或頭痛、眼瞼下垂、眼球活動障礙、視野障礙、胳膊或腿部麻木、無力、記憶障礙、語言障礙或癲癇發作等症狀。
一旦動脈瘤破裂,患者通常發生突然的非常嚴重的頭痛,此種頭痛常常被倖存者描述為“有生以來最嚴重的頭痛”,並伴有噁心、嘔吐、頸項強直、視物模糊、復視、畏光或感覺喪失、煩躁、偏癱、意識障礙等中風症狀。
劉建民介紹説,腦動脈瘤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為20%-40%;倖存下來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快就會發生第二次出血,這時的死亡率將高達60%-80%。
在腦血管意外中,由腦動脈瘤引起的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率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卻是第一位的。值得注意的是,腦動脈瘤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常發生於30歲到60歲的人群,其中30歲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隨著血流的長期衝擊而發生腦動脈瘤;而50歲以上的腦動脈瘤患者一般因有動脈硬化,並伴有高血壓等疾病而導致動脈瘤的發生,動脈瘤破裂率也較高。
目前我國許多腦動脈瘤患者對這一疾病危險性的認識不足,絕大多數患者直到腦動脈瘤破裂後才前往醫院就診。劉建民介紹説,通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計算機輔助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TA)”等現代技術已經可以明確檢測到腦動脈瘤;發現動脈瘤後,應儘快通過介入療法或者血管內栓塞技術等微創手術加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