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吃得越來越好,但同時不少人也會發現,自己的體重越來越重、血脂越來越高、健康越來越差。其實,美食並不意味著健康,只有生活方式健康,才能帶來身體真正的健康。請關注——
營養這個詞可謂人盡皆知。大字不識一個的奶奶在勸自己的孫兒吃東西時,也會説“這個有營養,多吃點”。但是真正問起來什麼是“營養”?大多數人並不能説清楚。有人説山珍海味有營養,有人認為粗茶淡飯有營養,有人説牛奶雞蛋有營養,有人則説豆腐白菜才有營養。眾説紛紜,莫衷一是。營養究竟是什麼?
4月20日,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舉行“科學傳播沙龍”,邀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博士主講“膳食營養與健康”,為大家揭開一些關於膳食營養方面的誤區。
營養從食物購買開始
“從專業上來説,營養其實是一個過程。食物中的物質在身體內被消化、吸收和利用,那些不能被利用的廢物從體內排泄出來,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營養。‘營’是指謀求、營造,‘養’是指養生、養料。營養是指人體從外界汲取物質來維持生長髮育與生命活動的過程,簡單地説就是謀求符合自己身體養料的過程。”馬冠生開宗明義地説道。
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人體不能製造自身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要維持生命,就需要從外界獲得,這來源於各種各樣的食物。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馬冠生提出“營養健康要從食物購買開始”。
馬冠生建議,在購買食物時,首先要有食物多樣化的意識,結闔家中已有的食物進行選擇,同一類食物中也儘量選擇不一樣的品種。“從營養學角度來講,一般將食物分為五類。第一類是穀類及薯類;第二類是動物性食品;第三類是豆類和堅果;第四類是蔬菜、水果和菌藻類;第五類為純能量食物,包括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在選擇購買時,要注意兼顧這五類食物,同類食物也要多樣,不斷變換。要特別注意攝入深色蔬菜,使其佔到蔬菜總攝入量的一半,還要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菌藻類食物的攝入。”
“最好現吃現買。食物存放時間長了,其中所含的某些營養素可能會失去活性,甚至可能轉變成危害健康的物質。因此,建議大家購買時不要貪多。即便放在冰箱裏,也會慢慢變質,蔬菜中的維生素C也慢慢失去活性。另外要少選經過加工的食物,不建議挑選熏制、腌制的肉類和加工好的各類火腿腸、午餐肉等,選擇橙子,而不是橙汁飲料。”馬冠生補充道。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
今時今日,許多以往珍貴難得的東西都被列入食材,而恰因其珍貴難得,更易被人“神化”。有人認為,越貴的食物越有營養,食之更有益處,比如燕窩、魚翅、鮑魚等。馬冠生列出一張表格,通過數據來比較一枚雞蛋和一隻鮑魚的價格和營養素含量。
一枚雞蛋提供的能量要比一隻鮑魚高,蛋白質的含量差不多,脂肪、膽固醇的含量雞蛋要比鮑魚高,鮑魚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雞蛋的兩倍多,鮑魚的鈣、鐵、硒要比雞蛋的多好多,但雞蛋中的維生素A、B1、B2都比鮑魚多,尼克酸含量差不多,維生素C都沒有。馬冠生表示:“從這些數據來看,鮑魚和雞蛋的營養成分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個別營養素的含量有所差別,但價格差別就大了。一隻鮑魚的價錢可以買好幾斤雞蛋,所以並不是越貴的食物提供的營養物質越多。”
坊間流行一種説法,“四條腿的比不上兩條腿的,兩條腿的比不上一條腿的,一條腿的比不上沒有腿的”。四條腿的指豬、牛、羊,兩條腿的主要指雞、鴨等,一條腿的指蘑菇等真菌類食物,沒有腿的指魚等水産品。
“其實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四條腿、兩條腿和沒有腿的都屬於動物性食物,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鐵的含量差不多,豬肉的脂肪含量較高,可能不太受歡迎,但其維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幾種食物都高。蘑菇雖然脂肪和能量低了很多,但它的蛋白質、鐵、硒、維生素A的含量都比另外三種食物少。”馬冠生説,“各有優點,也有不足,食物沒有好壞之分,就看我們怎麼科學用量和搭配。”
營養並不是越多越好
維持人類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它們在身體內各司其職,缺一不可,任何一種營養素缺乏或不足都會影響到身體的機能和健康,甚至導致疾病。那麼,營養素是越多越好嗎?
馬冠生明確表示,“營養”不能缺乏,但絕不是越多越好,他以蛋白質為例來説明“營養”適量的重要性。“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構成和修補人體組織,構成酶和激素的成分,構成抗體,運輸物質和提供能量,生長髮育中的兒童如果攝入蛋白質不夠就會影響身高、體重以及智力等多方面的正常發育。”
2004年發生在安徽省阜陽市的“大頭娃娃事件”,就是由於使用了蛋白質含量很低的劣質奶粉喂養嬰兒,導致嬰兒營養不良,出現浮腫、大頭等症狀,嚴重影響了孩子智力和體格的發育。
馬冠生説:“蛋白質對健康很重要,但也不意味著越多越好,太多同樣會影響健康。有些人已經從膳食中得到充足的蛋白質,但還經常吃蛋白粉,這會導致能量過多,為超重或肥胖留下隱患。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增多,由尿排出的含氮物質也增多,會加重腎臟的負荷,加速骨骼中鈣的丟失,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記者 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