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專電(樊曦、劉駿遙)喝下一瓶飲料,你知道攝入了多少熱量嗎?在超市買酸奶,你會看“蛋白質”含量來買營養價值更高的嗎?在日前舉行的營養功能食品高峰論壇上,專家表示,購買食品只需多關注一下包裝袋上的“營養標簽”,你就能吃得更健康。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研究所研究員何梅介紹,按照規定,目前所有的預包裝食品,也就是大部分包裝好等待出售的食品,都必須標示營養標簽,主要是指包裝袋上的“營養小方框”,即營養成分表,包括1+4(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含量及其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以及“營養聲稱”,如“高鈣”牛奶、“低糖”餅乾等。
“不看標簽,就不知道吃進多少能量、多少脂肪。長期‘隨意飲食’容易埋下慢病積累的伏筆。”何梅説。
沒有看營養標簽的習慣,這應該歸咎於中國人對營養的認識還不足,腦子裏還沒有“營養”這根弦。何梅分析,現在的消費者“我想吃什麼”的意願大大超過了“我應該少吃些什麼”“哪些可以適當多吃”。
營養標簽最大的價值在於幫助消費者選擇健康食品。
“當人們在選購食品時,特別是同類食品進行比較的時候,營養標簽可以幫助您選擇相對更健康的食物。”何梅説,譬如給孩子買餅乾,一個品牌的餅乾含糖量是2克/100克,另一個品牌的則為8克/100克,選擇含糖量高的對牙齒健康及預防超重肥胖等可能都不利。
從全球來看,美國是最早實施營養標簽的國家之一。有調查顯示,美國自從1994年開始強制實施營養標簽法規後,22%的消費者由於閱讀營養標簽開始購買新的食品;而34%的消費者不再購買以往習慣的某些食品。當消費者的營養意識加強了,相對不健康的食品勢必也就沒有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