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青少年為何如此迷戀手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3日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的廣泛使用是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福祉。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尤其對於自製力相對較弱、對事物辨別能力還不強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

    據《現代快報》報道,儘管大多數學校都不太贊成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但實際上這一“禁帶品”早就成為都市中學生的隨身攜帶物;任何一個校園裏都可以看到學生從容地使用手機接聽電話或發短信。

    手機是否應為中學生使用一直是家長、老師爭論的話題,而如今,已有一些機構開始針對這種現象展開調查,日本有關專家曾就日本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現狀發表觀點説,手機雖然可以成為青少年情緒寄託、幫助學習和溝通的工具,但也增加了青少年無法跟其他人面對面交往的問題。

    青少年對手機依賴嚴重

    在日本,青少年對手機的依賴已經到了“無機不歡”的著魔地步。閱讀、聽音樂、跟朋友聊天、瀏覽互聯網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務,他們也都要用手機進行。據統計,中學裏男生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為92分鐘,而女生的時間則高達124分鐘。

    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青少年甚至把手機排在僅次於生命的地位。一位名叫千馬步的20歲少女錶示,她以前一忘記帶手機就會假裝生病,以便提早回家,取回手機。日本網路輔導理事會會長安川仁也説:“孩子們反映,除了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手機。”

    在中國,情況也是相似的。街上、商店裏、課堂中,到處都是啪啪的發短信按鍵聲,而短信一族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青少年。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拇指運動”已成為一種時尚。甚至有人因為發短信過於頻繁而“積勞成疾”。

    在擁有前所未有的通信便利的同時,青少年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有人丟了手機後,感覺似被放逐到無人荒島,陷入無邊孤寂。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理科教授黃懷鈞證實説,他曾接診過因丟失手機而患上抑鬱症的女孩。因不慎丟失了男友所送、存有甜蜜短信的手機,原本活潑可愛的女孩變得鬱鬱寡歡、茶飯不思,不得不尋求心理治療。為此他勸告手機用戶:應將重要信息另作備份,丟了手機生活還要繼續。

    手機成為信息的門戶

    為什麼手機成為了現代青少年的精神寄託,甚至有人視其如生命?有調查顯示,這可能跟現在家庭問題越來越多有關。家裏越有問題的學生,發短信的次數就越多。然而來自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胡守鈞教授表示,自己對這樣的結論並不認同:“當然,單親家庭,或是家庭有問題的學生,他們與父母親人的溝通較少,缺乏應有的家庭溫暖,所以可能會比常人更少地直接與外界溝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一定會採取手機短信的方式。一個簡單的反例就是,很多家庭有問題的青少年,他們乾脆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連短信也很少發,形成完全自閉的狀態。所以那樣的因果關係很難直接推出。”

    那麼到底是什麼使當代青少年如此依賴手機?胡守鈞説:“當代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青少年對信息十分重視,他們通信、上網、聊天,仿佛失去了信息的交流就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手機是當代信息社會的重要工具,它是信息流動的重要門戶,所以會被青少年如此地依賴。”

    然而,媒體也曾報道指出,手機不但被青少年依賴、迷戀,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他們對付彼此的“武器”。日本就曾出現這樣的個案:一位15歲少女經常收到“去死吧”、“你很煩”、“你很臭”之類的手機短信。後來發現,原來是少女曾傾述心事的一個朋友幹的“好事”。對方被揭穿後承認,看到少女臉上的不安,她幸災樂禍。

    對此,胡守鈞教授説:“青少年在成長髮育過程中,難免進入一個喜好惡作劇的階段。這是青少年相互惡作劇的一種常見方式,只不過是披上了手機這件高科技外衣罷了。”他進一步説:“手機只是一種工具,是信息的門戶。它本身並沒有好壞,是價值中立的。有人用它造福,也有人用它作惡。所以青少年利用手機惡作劇,甚至犯罪,都不應該歸罪于手機這個工具。惡作劇的傾向,在學生階段是再正常不過了。問題在於,手機的信息功能強大,吸引了學生,成為了其生活必需品,於是也就成為了他們惡作劇的媒介。”

    解決問題有待良策

    面對青少年依賴手機的難題,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有識之士都在尋求解決的良策。胡守鈞闡述了他的觀點:“首先,應該對青少年在精神上進行教育,告訴他們手機只是相互聯絡的工具,而用來做其他越界的事情,是不允許的。其次,手機在青少年中普及,是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誰也阻止不了。既然如此,就應該在社會規範方面加以引導。例如孩子們受到那些不良短信的侵擾,除了由於發送者居心叵測外,家長、學校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責任呢?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適度監督,而學校則應該儘快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以使得手機在青少年人群中健康普及。再次,應該鼓勵青少年多與外界溝通、交流,多參與集體活動,比如打球、集體出遊等。這樣可以使他們把精神轉移到現實的人際交往上來,從而避免對手機的過分依賴。”

    據報道,一種“兒童手機”將於本月底在上海銷售。和成人手機不同的是,這種兒童手機的鍵盤上只有5個簡單的指示撥出號碼鍵,孩子只能撥出和接聽家長設定的幾個號碼,並不能隨意撥打、接聽電話。為了擺脫不良短信對孩子的危害,這款手機可以設定接收短信的手機號碼,並只能發送預先設置好的短信。(實習生 馬晨)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常發短信會使人變笨嗎?
· 科學生活:音樂治療疾病作用到底有多大?
· 科學生活:智力是否比身體衰退得慢?
· 科學生活:健康管理能否避免“健康透支”?
· 科學生活:幸福感是由獲得報酬産生的嗎?
· 科學生活:怎樣幫助孩子脫離災難所造成的傷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