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3日專電(記者于文靜)今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而氣候變化究竟會對人體健康産生怎樣的影響?應採取哪些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人類健康營造更好的環境?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應用氣象室主任趙琳娜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所長金銀龍對此作出解讀。
“氣象要素影響人體,主要是光、熱、水、氣通過人體感受器官對人體産生影響。”趙琳娜説,氣候疾病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如北方寒冷地區多發關節炎;麻疹、流腦、猩紅熱流行于冬春季,霍亂、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多發于夏季。
“氣候變化對心腦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影響非常明顯。”此前曾主持在哈爾濱、南京、廣州等城市研究氣候變化對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及人口總死亡影響的金銀龍指出,研究發現,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死亡率與氣溫的關係密切,高溫或低溫都可使死亡增加,這與日本在橫濱、東京等城市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氣候變化還將對疾病傳播産生直接影響。金銀龍介紹説,氣候持續變暖,為蟲媒及病原體的寄生、繁殖和傳播創造了適宜條件,擴大了其流行程度和範圍。“如原來在南方的病原體可能遷到北方,以前在原始森林中的病原體可能進入人群居住地,同時,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因氣候持續變暖而上升。”
令一些衛生專家更擔憂的是,氣候變暖會促使某些沉睡的細菌、病毒開始活躍,可能導致新型傳染病的暴發。甚至有人認為,某些冰川融化釋放的遠古病毒會與現代的一些病毒基因進行交換,衍化出類似SARS的新型病毒。由於人類從未接觸過這些病毒,對其缺乏免疫力,因此這些病毒具有極大威脅。
氣候變暖除了直接影響人體外,還可以通過改變降雨量、風速、濕度等氣象條件來影響大氣污染物濃度進而間接影響人類健康。
“高溫可使地表臭氧濃度上升,臭氧在空氣當中是強氧化劑,對人的黏膜、呼吸道刺激性比較大,長期接觸高濃度臭氧會導致肺功能明顯下降;同時溫室氣體中以氧氯烴為主的氣體對臭氧層有極大的破壞性,會導致陽光中紫外線輻射增加,使皮膚癌、白內障等的發病率明顯上升。”金銀龍表示。
氣候變暖還會增加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造成水傳播疾病的流行;河水溫度上升會改變水體的生物化學過程,促進河流裏廢棄物分解,藻類和細菌增長等,使水質下降;空氣中某些有害物質,如花粉等隨溫度和濕度增高而濃度增加,使人群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應該看到,很多疾病僅對少數人産生影響,但氣候變化將會對所有人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金銀龍説。
氣象專家呼籲,企業和公眾應進一步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保護人類呼吸的空氣,把“節能減排”變成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從小處著手,少用一次性木頭筷子、減少使用塑料袋、少開汽車等。
“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堅持下去,才會使我們的空氣更為潔凈,人類健康更有保障。”趙琳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