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上,激光顯示展區內,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和中視中科公司共同研發的65英寸激光電視和激光投影設備前,駐足觀看和諮詢技術的人們絡繹不絕。
據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畢勇介紹,激光電視的色彩空間、色彩飽和度分別是傳統電視顯示標準的2倍和100倍。更重要的是,其能耗不超過200瓦,只是傳統電視機電耗的1/3,它的光源壽命是傳統光源的10倍。展出的激光前投影設備曾服務於北京奧運會,其能耗僅是傳統投影機的1/2,而其在色彩、亮度等關鍵指標又是現有傳統顯示技術所無法比擬的。
超大的屏幕和真實絢麗的色彩,無疑給人們帶來了極具震撼的視覺體驗,其在節能降耗方面的不俗表現同樣讓人印象深刻。但激光顯示技術何時能實現産業化,何時能進入尋常百姓家,是參觀者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正是畢勇和其同事們積極努力的方向。
下一輪顯示技術競爭焦點
據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王宇介紹,激光顯示採用高色飽和度的三基色激光作為顯示光源,具有色域範圍廣、壽命長、環保、節能等優點,使顯示系統綜合性能大幅跨越,被認為是“一次顯示領域的革命”,具有每年5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前景。
我國是顯示産品的生産大國和消費大國,但由於長期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特別是進入平板顯示時代,整個産業嚴重依賴技術引進和關鍵部件進口維持生産,更是無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數據顯示,少數外國廠商牢牢壟斷著液晶面板、驅動芯片等核心部件和技術,賺取了我國平板顯示産品70%%以上的收益。“在錯過了顯像管顯示和平板顯示之後,我國應該抓住機遇,在國際激光顯示産業中佔據一席之地。”王宇説。
談到激光顯示低能耗的特點,畢勇算了筆賬,以1000萬台平板電視每天工作4小時計算,年耗電共計29億度,如果這些家庭採用更節能的激光電視每年將節電20億度,近於幾個大型火力發電廠年發電量的總和,相當於每年減少173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激光顯示的核心部件在生産過程中不使用任何重金屬,沒有廢水、廢氣、廢物排放。
畢勇説,正處於産業化前期的國際激光顯示産業,尚未形成壟斷性的國際分工,也尚未形成壟斷性的技術標準,這為我國激光顯示産業的發展留有難得的空間。未來3—5年將是全球激光顯示技術産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
完整自主知識産權鏈凸顯競爭實力
國際激光顯示産業的前景十分誘人,而想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自然要靠領先國際的研發實力説話。王宇指出,目前國內的激光顯示相關專利已達80多項,佔全球相關專利的10%%以上,其中很多都是核心專利,已擁有從激光光源、照明模組、圖像引擎到激光顯示整機設計、集成等關鍵技術的完整自主知識産權,具備在該領域實現産業化重大突破的良好基礎。
我國在激光顯示技術研發領域凸顯的競爭實力,源自多年的積累。據介紹,從國家“九五”計劃開始,科技部和中科院就開始部署新型可見光波長固態激光技術的發展。2000年,許祖彥院士等科學家就開始考慮能否將固態激光作為顯示光源。2005年底,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製出第一代激光電視的工程樣機,並參加了“863”成果展和上海工博會,後經專家鑒定,認為該成果在技術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中科院光電研究院與一家民營企業合作,組建中視中科公司,集中力量開展激光顯示産業化關鍵技術、工藝的研發。
激光顯示産業化還需多方助力
高技術如何轉化成高效益是王宇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坦言,目前激光顯示産業化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國內家電廠商在光電技術領域基礎薄弱,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技術轉化成生産力。同時,國內相關産業鏈各環節尚未形成緊密合作的聯盟,在融資渠道和投資力度上與國外競爭對手存在巨大差距。此外,國外企業正在通過商業合作等形式對我國進行滲透,力圖抑制我國激光顯示産業的自主創新發展。
為加快激光顯示産業化的進程,王宇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在産業政策和資源投入上給予必要的支持。他建議儘快組建國家級的激光顯示産業化工程技術中心,集中力量加快激光顯示産業化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並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同時,儘快形成産業聯盟,構建完善的産業鏈和供應鏈。另外,還要審慎對待技術引進和以佔領國內市場為目的的商業合作。
儘管面臨著許多挑戰,但對於激光顯示産業化的前景,中視中科公司董事長賈中達充滿信心。他説:“今年2月15日,南京激光顯示産業基地已經動工,該基地重點進行激光顯示核心光源模組的規模化生産,計劃在2011年前形成150萬瓦光源模組的生産、銷售能力,將為推進激光顯示産業化發展發揮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記者 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