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3D概念在全球火得一塌糊塗。在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多家電視品牌都推出了全新的家用3D電視。在此之前,多種3 D數碼産品也陸續浮出水面。業內人士稱,2010年將是3D産品的個人消費元年。
影音娛樂搶灘登陸
魚在你眼前遊,似乎觸手可及;子彈從耳邊呼嘯而過……這時看到的畫面已非平面,而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厚度、高度、遠近,有著與二維世界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這是人們對3D如此熱衷的直接原因。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即三維立體圖形。由於人的雙眼觀察物體的角度略有差異,因此能夠辨別物體遠近,産生立體的視覺。3D技術正是利用這個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離,産生立體效果。
3D立體體驗無疑是《阿凡達》等3D電影視覺奇跡的核心部分,全球二維和三維設計商歐特克軟體(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負責人陶國海介紹説:“在拍攝過程中,絕對精準地規劃出每處畫面的3D透視深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其實,早在2002年,國內首款3D遊戲《笑網》就開始悄然進入市場,此後,《精靈》、《魔劍》、《天堂2》等3D遊戲紛紛進入了玩家視野,憑藉逼真精美的人物場景,無限自由度的視角旋轉讓玩家大呼暢快。
在最近召開的201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3D立體顯示設備爭奇鬥艷,包括3D電視、3D放映機以及3D電腦顯示器等。美國消費電子協會負責人預計,全球2010年可望銷售出220萬台3D電視,到2013年,全球銷售的電視中3D電視的比例將超過25%。
醫學、建築紛紛探路
事實上,不僅在影音顯示方面3D呼聲頗高,如今的3D早已將“觸角”伸到更廣泛的領域。
2009年3月,瑞士科學家首次實現了採用3D骨骼打印機精確複製人類拇指骨骼,這項技術的突破為醫生採用患者自己的細胞組織培育替換受損和患病骨骼開闢了新途徑。
3D技術的應用也令建築設計師更為省心。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徐文斌告訴記者:“3D效果圖包括靜態建模和3D動畫漫遊兩種,現在所有的建築設計項目都至少會做靜態建模,而像水立方這樣比較大型的項目在設計推介時都會做很漂亮的3D動畫。以前建樓盤沙盤,需要建築師把房子和樹的模型一點點粘到沙盤上,但是3D製圖就省去了這些繁瑣步驟。”
作為建築設計師,徐文斌希望3D技術能發展到他一畫出圖,就能立刻出現三維立體結構。但“目前軟硬體都跟不上,無法實現這種應用。”徐文斌説。
歐特克公司戰略研究總監Gonzalo先生對3D前景充滿信心:“3年左右,就可以看到5000美元左右的3D打印機,3年後一般家庭基本都負擔得起。將來有任何想法和理念都可以通過3D方式打印出來。”
全民3D有待時日
3D發展勢頭正猛,在可預見的將來進入全民3D時代似乎指日可待。但3D要想真正融入百姓生活,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
現在人們觀看3D電影時,都要戴上特殊眼鏡,但這並不適合所有人。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李璐説:“一些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手術恢復期,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等都不適合戴3D眼鏡。”
這麼多人不適合戴,而正常人長期戴特殊眼鏡也不免累贅,有沒有無須戴特殊眼鏡的3D技術呢?李璐介紹:“3D有兩種技術。一種需要戴3D眼鏡觀看,成本較低,普及起來相對容易。另一種能直接裸眼觀看,通過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鏡屏,將經過編碼處理的3D視頻影像獨立送入人的左右眼,同時能兼容2D畫面。但技術難度很高,當前的彩電業只有極少數幾家才能做到。現在在廣州和深圳機場的安檢口,已經可以看到TCL首批裸眼觀看3D的電視實機。”
除了3D電視機,還需要製作3D節目的電視臺,以及負責傳送節目信號的有線與衛星運營商等。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技術委員會金乃輝副會長表示:“主流電視商在接收終端上的技術都做得比較好,但是電視節目製作和傳輸上往往不太跟得上,3D電視可能也會遇到這個問題。”
在GPS行業,也傳來不少3D實景導航儀上市的消息,宣稱“開車像打電子遊戲一樣身臨其境”。然而,一位GPS軟體廠商的市場部經理告訴記者:“3D導航的概念還不是很成熟,目前市面上的3D實景導航儀並非全部3D實景,而是將一些標誌性建築或比較複雜的立交橋路口用3D實景圖片表現出來。”另一位從事GPS研發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做得比較極致的3D導航技術就是能實現動畫漫遊,讓人覺得身臨其境。但要做到這樣的效果,對數據格式和硬體的要求都比較高,很多導航儀都只能做部分的3D效果。目前,這種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與商用還有較大差距,二維的GPS導航儀還沒有完全被民眾接受,三維的更需要等待。”(記者 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