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曲黴素M1事件的發生,“牛奶是否一定要喝”“不喝牛奶行不行”成為了公眾質疑的問題。既然牛奶問題百齣,那麼是否應該放棄牛奶而尋找同樣價值含量的替代品?對此,本報特邀食品營養專家為公眾解讀關於牛奶的困惑。
牛奶有著獨有的優勢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首席顧問葛可佑指出:“牛奶中蛋白質的構成和人體蛋白質的構成相當接近,因此營養研究一般將其作為標準蛋白。大豆蛋白雖屬優質蛋白,但和牛奶蛋白相比仍要差一些。而且牛奶中乳清蛋白包含了多種有益人體的免疫蛋白,可增加人體抵抗力。”
在中國傳統食品中,的確有食品可代替牛奶中的蛋白質作為人體主要蛋白質來源,這包括蛋類(主要為雞蛋)、穀類(小麥、稻穀、玉米等)、豆類(大豆、綠豆等)以及肉類。然而我們將牛奶和傳統膳食進行對比即可發現,穀類作物中氨基酸組成不平衡,尤其賴氨酸含量偏低,故其蛋白質營養價值偏低。而豆類所含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雖然蛋白質營養價值不及牛奶,不過卻是最好的植物性蛋白質。
“肉類中所含蛋白質較豐富,且各種氨基酸的組成較接近人體蛋白質氨基酸的比例,因此,肉類蛋白和蛋類、豆類中的蛋白質同屬於優質蛋白。不過,肉類在含有優質蛋白的同時,其偏高的脂肪酸,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對於血脂、膽固醇偏高的人群而言存在一定的風險與潛在危害。”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稱。
更為重要的是,牛奶為人體鈣的最佳來源。1升新鮮牛奶所含活性鈣約1250毫克,居眾多食物之首,約是大米的101倍、瘦牛肉的75倍、瘦豬肉的110倍,它不但含量高,而且吸收率高達98%。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國內膳食中鈣元素一直不夠,牛奶恰可彌補日常飲食中的缺陷,因此認為目前提倡喝牛奶仍然有積極意義。
喝牛奶的常見誤區
牛奶的營養價值高,且鈣含量更是其他食品無法匹敵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飲用牛奶呢?比如有一些乳糖不耐受的人,因為喝牛奶會引起不適,所以基本上會選擇不喝牛奶。
然而,葛可佑卻認為“其實乳糖不耐受的人也並非一點牛奶不能喝”。“乳糖需要一種特殊的酶來分解,不耐受乳糖的人由於體內的這種酶不夠,所以大量喝牛奶或空腹喝奶後身體會感到不適。”他建議,僅需分次少量飲用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因不耐受出現的不良反應,還有一種方法是食用酸奶,酸奶中已經將乳糖分解,所以不會引發乳糖不耐受問題。
還有許多人習慣在睡前喝一杯牛奶,認為這樣做可以有助睡眠。但范志紅認為:“牛奶助眠的功效不應該被誇大得和藥物一樣,失眠嚴重的人靠一杯牛奶來解決問題是肯定不夠的。”
葛可佑也表示,牛奶中沒有任何成分能表明它有助睡眠,牛奶助眠的説法沒有依據,晚上過分饑餓時,喝下一杯牛奶會令腸胃很舒服從而利於睡眠,並不能説明牛奶有成分可以助眠。
此外,“喝牛奶會上火”也沒有科學根據。中醫認為,“牛奶味甘平,微寒,能夠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還可用來治療虛弱勞損、反胃噎嗝、便秘等”。所謂“上火”,其實是由於晚上喝完牛奶後,當室內環境比較乾燥時,人體吸收了牛奶中大部分營養元素,而牛奶中的大量水分經由呼吸、皮膚、小便排出,從而導致腸蠕動減慢、大便秘結、口乾舌燥等症狀。朱毅建議,這部分人可通過搭配一些富含粗纖維的蔬菜、飲服蜂蜜水來緩解。
多喝牛奶不會導致蛋白質過量
由於牛奶中含有的飽和脂肪、膽固醇以及動物蛋白,所以有人認為多喝牛奶會導致蛋白質、脂肪過量,更有傳聞説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致癌。面對傳聞專家稱,牛奶作為食物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過褒過貶都不科學。
其實,按每人每日所需60g—70g蛋白質的標準來看,以魚肉為例,其蛋白質含量是16%—18%,而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3%左右,一斤半(750g)的魚肉所含蛋白質為120g,我們喝一斤半的牛奶才會吃下去22.5g蛋白質。脂肪含量也可按照比例計算出來,一杯200g的牛奶,提供的脂肪只有6g,而我們吃一兩豬肉則會得到10g以上的脂肪。“相比之下,吃肉才是導致蛋白質過剩的罪魁,更何況大多數中國人每日喝奶遠遠達不到一斤半,通過牛奶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的量是較低的。”范志紅説。
關於酪蛋白會致癌的説法,葛可佑表示:“單純地食用牛奶中的酪蛋白達20%時,才會表現出促癌的作用。”目前中國人均每日飲奶量還達不到100g,而按照比例計算,喝下4000ml的奶才會獲得20%的酪蛋白,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飲用300g奶,它提供的10g蛋白質中只有6g—7g是酪蛋白,只佔每天所需60—70g蛋白質的10%,再與別的蛋白一起被人體消化吸收,這顯然和單純食用酪蛋白的情況有天壤之別。
專家建議,我們可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營養學會2007年制定)中建議的每日飲奶量,再根據自身情況作出相應調整。膳食講究的是平衡,盲目依靠或拒食牛奶來一勞永逸都陷於片面,只有客觀看待牛奶和其作用才可有利於飲食健康。(實習生 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