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在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5 03: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簡政放權 放管結合 優化服務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在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2015年5月12日)

李克強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回顧總結兩年多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政府職能轉變情況,部署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把改革推向縱深。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是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十八屆二中全會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本屆政府成立伊始,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先手棋”。長期以來,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管得過死,重審批、輕監管,不僅抑制經濟發展活力,而且行政成本高,也容易滋生腐敗。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就是解決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一招,也緊緊抓住了行政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把握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社會建設的要害。可以説,這項改革是“牛鼻子”,具有牽一髮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兩年多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本屆政府承諾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投資核準事項中央層面減少76%,境外投資項目核準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資質資格許可認定和評比達標表彰事項大幅減少。中央層面取消、停徵、減免4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在放權的同時,採取措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地方各級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做好“接、放、管”工作。有些省份進展較快,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比例超過一半、最高的達70%,有的省級非行政許可已全面取消。

  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力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也推動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設,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成效。新增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式”增長,去年達1293萬戶,其中新註冊企業增長45.9%;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城鎮新增就業仍達到1322萬人。今年一至四月份,新註冊企業繼續保持每天1萬戶,城鎮新增就業445萬人。這兩年,在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全面深化改革,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就業連創歷史新高,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其中簡政放權等改革紅利的釋放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的同志們顧全大局,勤勉敬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付出了很大的辛勞。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謝!

  簡政放權等改革雖初見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政府一些該放的權還沒有放,手伸得還是太長;另一方面,已出臺的簡政放權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中梗阻”現象大量存在,“最後一公里”還沒有完全打通。當然,“最先一公里”也存在問題。這裡面既有思想認識不到位、管理方式不適應的原因,也有地方和部門利益在作梗。企業和基層反映,不少審批事項只是換了個“馬甲”,從明的轉成暗的、從上面轉到下面、從政府轉到與政府有關的仲介,審批服務中的各種“要件”、程序、環節等還是關卡林立。比如,穩增長必鬚髮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而當前投資仍處於下行狀態,像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鐵路、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等,有的項目批了,中央投資也到位了,但就是遲遲開不了工,錢也花不出去。到3月底,地方國庫庫存餘額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有不作為的問題,但確實還有審批慢、審批難、環節多的問題,影響了投資進度。同時不少群眾反映,辦事還是存在難與慢,部門之間經常扯皮,這個章那個證還是很多,經常被折騰來折騰去。比如,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了“先照後證”,有些人反映拿了照以後還是碰到層層阻礙。缺一個“證”,企業就運行不了。一些誰聽了都會覺得荒唐的“證”仍然存在。其實不只是普通群眾,就是今天參加會議的領導幹部,離開你管的“一畝三分地”,自己或家屬辦事也會遇到諸如此類的不少難題。另外,從國際比較來看,世界銀行發佈了全球2015年營商環境報告,我國雖比上年上升3位,但在189個經濟體中仍排在第90位,主要原因還是各類行政審批等管制措施太多。名目繁多、無處不在的審批“當關”、證明“圍城”、公章“旅行”、公文“長征”,對個人來説,耗費的是時間和精力,增添的是煩惱和無奈;對企業來説,浪費的是人力和物力,貽誤的是市場機遇;對社會來説,削弱的是公平和公正,擠壓的是創業創新空間,尤其是抑制勞動生産率提高;對黨和政府來説,影響的是形象和威信,挫傷的是人心民意。對此,如果不努力加以改變,束縛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損害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延誤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

  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實現“雙中高”目標,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培育新動能。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複雜多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矛盾逐步凸顯,到了爬坡過坎關鍵時期。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也面臨很多困難。但我們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採取的定向調控措施逐步見效,一定程度上對衝了經濟下行壓力。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些方面出現向好的趨勢,比如調查失業率4月份有所降低,工業也在回升。但有一些方面壓力還比較大,比如投資還在繼續下行。我們必須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把向好的趨勢鞏固住,把下行的壓力頂住。這從根本上講還要靠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完成今年主要目標任務,並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我們這個底氣來自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打造好“雙引擎”,就能進一步形成更為強勁而持久的發展動力,促進中國新一輪經濟“破繭成蝶”、行穩致遠。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提供支撐。隨著國際經貿格局深刻調整和我國資源要素條件變化,我們傳統的競爭優勢在弱化。當前國際市場低迷,我國進出口增長壓力很大。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和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探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培育和擴大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這對政府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我到上海等四個自貿區都去看過,他們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簡政放權,讓企業能夠在自貿區內迅速登記,投資項目能較快落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修枝壯幹”。政府有所不為方能更好有所為。只有進一步把該放的權放掉、把不該管的事交出,集中力量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才能有效推進政府的治理創新,更好地遂民意、促發展、利和諧。

  特別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清障搭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國家的繁榮進步來自於人民創造力的發揮。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提出推進“雙創”,就是著眼于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無限創造力,讓他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紅利和發展成果。

  ——推進“雙創”,既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讓群眾起來搞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可以不斷增加收入、擴大內需,還能使其在創造財富過程中實現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這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僅靠“二次分配”是不夠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實踐證明,哪個地方創業的環境好、創業的人數多,哪個地方的經濟就充滿活力、居民收入就高、貧富差距也就小。我們倡導萬眾創新,形成全社會的創新文化,這樣創新的土壤就更為深厚,創新的動力就更為強勁,創新的效應也更為巨大。推進“雙創”,不僅有利於增強國家經濟“硬實力”,而且有利於提升國家“軟實力”。“雙創”著眼于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效契合了每個勞動者的內在需求。一個創業創新蔚然成風的國家,必然是昂揚向上、充滿活力和希望的。

  ——推進“雙創”,不僅限于個人和新生企業,現有企業包括大企業也要通過不斷創業創新來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看看那些長盛不衰的企業,哪一個不是與時俱進、經歷過多次創業創新的?否則,它的事業早就可能走到盡頭了。近年來,有些大企業積極順應互聯網發展和消費個性化趨勢,對管理模式進行再造,將傳統的層級管控組織重塑為新型創業創新平臺,讓員工成為創客,並將平臺向外部開放,創客在這個平臺上孕育産生的“奇思妙想”,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與外邊合作開發,使企業變成一個大的創新資源聚集之地。這樣,帶動的配套中小企業更多了,創新能力更強了,産品更豐富了。企業推進創業創新是大有可為的。

    ——推進“雙創”,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國有13億多人口、9億勞動力,目前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年、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新增勞動力達到13年、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潛力巨大。同時,我們還有7000多萬市場主體,其中有1800多萬家企業。廣大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擁有強烈的創業創新願望,但仍有不少有形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們的手腳。必須通過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破枷清障、鋪路搭橋,使他們輕裝前進、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已就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進行了部署,吸引了大批國內創業者以及金融企業和仲介機構,不少外商也跟進了。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的體制機制創新也在加快推進。這些自貿區探索的經驗要及時複製推廣,使我國擁有更好的營商環境,是外資的最佳選擇地。

  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不僅是基於兩年多來的有效實踐,而且是基於歷史的啟示,特別是我國37年來改革開放內在成功邏輯的啟示。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有很多優秀文化,值得我們借鑒。我在政府工作報告裏講“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代表們是贊成的。《禮記》“禮運篇”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至簡”中的“簡”字是什麼意思呢?《論語》“雍也篇”中講,要“居敬行簡”,可解釋為心裏牽掛著百姓,做事有敬畏,但行為是“簡”的,不擾民、不煩民,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但同時又講,不能“居簡行簡”,可以解釋説,如果心裏沒有百姓,已經很“簡”了,再去“行簡”,那就太“簡”、不負責任、沒有法度了。縱觀中國歷史,凡盛世往往都用“居敬行簡”的辦法,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而那些衰亡的王朝都是煩民擾民多,所謂苛政猛于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走的是改革開放之路,“大道至簡”與此是相契合的。其核心內容是放開搞活,有力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的創造活力。拿當年農村改革來説,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就是因為實行家庭承包制,給農民生産經營自主權,很快就解決了溫飽問題。當然放權不是不管,而是既管也服務。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和37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管多就會管死,只有放開才能搞活,從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施政的要義在於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總的要求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協同推進,即“放、管、服”三管齊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此,我們要善於借鑒汲取“大道至簡”等優秀文化傳統,並結合新的時代要求予以發揚光大,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所有社會成員各得其所、各展其能、機會公平,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開闢社會進步新天地,營造團結和諧新氣象,使我們的國家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化簡政放權,既要有勇氣,也要有智慧。改革進行到現在,要更多觸及深層次矛盾、觸動利益的“奶酪”,還要改變原來習慣的管理方式,很不容易。何況,簡政放權實質是政府的自身革命,自我削權限權就像割自己的肉,更為困難。目前這一改革如同頂風逆水搏激流,不僅不進則退,慢進也會退。為了國家發展和人民福祉,為了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著力把簡政放權加快向前推進。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變通。同時,要做好深化簡政放權的統籌謀劃,因地制宜,講究策略和方法,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和取得更大成效。

  深化簡政放權,要注重把握好三點:一要開門搞改革。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群眾對審批之弊感受最深,對改什麼、如何改最有發言權。我們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門“端菜”變為更多由人民群眾“點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確定深化改革的重點、措施和路徑,更為精準、更加精細地清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監管服務的“盲點”。二要上下聯動。上下同欲者勝。在簡政放權這場重大改革中,上下必須協同推進。上級政府在設計改革方案時,要重視聽取下級特別是基層政府的意見,使改革舉措更具可行性、操作性。下級政府在貫徹執行上級要求的同時,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好落實的具體辦法。除涉及國家安全、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事項外,其他的審批事項原則上要以取消為主。確需下放的,各部門要協調同步,把整個審批鏈全下放,不能你放他不放、責放權不放。只要有一個部門不放,企業創業和投資項目就整個運作不起來。因此,有關部門對確需保留的審批事項,不論是前置還是後置,都要有時限要求,而且要聯網、要公開。事項下放到哪一級,要根據地方各級政府的職責來確定,不能層層往下甩包袱,最後導致基層接不住。三要由人民群眾和實踐評判改革成效。群眾和企業滿意不滿意,實踐效果如何,是檢驗簡政放權成效的根本標準。不能光看你下了多大功夫,數字上取消下放了多少,關鍵要看群眾和企業辦起事來是不是快了、花錢少了、成本低了。

  關於今年的簡政放權工作,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已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為確保落實到位,必須突出重點、明確時限、紮實推進。

  (一)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切實降低就業創業創新門檻。5月底前,全面完成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工作,今後不再保留這一審批類別。年底前,再取消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審批、投資項目核準及前置審批、資質資格許可認定、評比達標表彰等事項。清理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年底前取消200項以上,為地方放權進一步打開空間。

  (二)再砍掉一批審批仲介事項,切實拆除“旋轉門”、“玻璃門”。要抓緊制定並公佈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清單,精簡仲介評估事項。加快摘掉仲介機構的“紅頂”,與行政審批部門徹底脫鉤,斬斷利益鏈條。這裡要明確,我們國家仲介服務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發展空間很大,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清理規範仲介服務,不是要限制這個行業發展,而是要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強化服務職能,使其更好更快發展。

  (三)再砍掉一批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切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9月底前,國務院部門要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壓縮前置審批環節並公開時限,推行並聯審批和網上審批,著力解決環節多、時間長、隨意性大等問題。加快建設信息共享、覆蓋全國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6月底前實現部門間“橫向聯通”,年底前實現中央和地方“縱向貫通”。

  (四)再砍掉一批企業登記註冊和辦事的關卡,切實清除創業創新路障。繼續推進工商註冊便利化,年內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這是對能否破除部門利益的一個重要檢驗。我到地方去調研,有的已實現了“三號”變“一碼”,但是只能在當地實施,其他地方還不認,遇到不少困難。要儘快在全國實現“一照一碼”,推動全國市場實現統一公開透明和公平競爭。繼續創新優化登記方式,實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必要的後置辦證事項。要通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努力使新增企業數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新企業活躍度不斷提高,為穩增長、保就業奠定基礎。

  (五)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收費必須規範。去年以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定向調控措施,包括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減稅、定向降準、不對稱降息等,向市場發出了積極信號,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各種收費減不下來,其它措施就是再多,也會被衝減甚至抵消掉。5月底前,要對收費專項清理規範工作作出部署。年底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且未按規定批准、越權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的,一律停止執行。屬於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一般性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政府性基金,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仲介收費,一律取消。超過服務成本的收費和有較大結余的基金,一律降低徵收標準。

  政府在減權放權的同時,要以剛性的制度來管權限權,厲行法治,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要堅持職權法定原則,加快建立“三個清單”,劃定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的權責邊界。以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能做什麼,“法無授權不可為”;以責任清單明確政府該怎麼管市場,“法定職責必須為”;以負面清單明確對企業的約束有哪些,“法無禁止即可為”。通過建立“三個清單”,依法管好“看得見的手”,用好“看不見的手”,擋住“尋租的黑手”。今年,要基本完成省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的公佈,研究推行國務院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並開展試點。

    三、創新和加強政府管理,使市場和社會活而有序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不僅要取消和下放權力,還要改善和加強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增強依法全面履職能力,使市場和社會既充滿活力又規範有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市場監管,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很不規範。商事制度等改革之後,新的市場主體大批涌現,如果監管跟不上,市場秩序混亂現象會加劇,“劣幣驅逐良幣”的扭曲效應會放大,嚴重制約誠實守信經營者和新的市場主體發展。我到地方調研,不少企業包括臺商、外商反映,侵犯知識産權、坑蒙拐騙等行為,企業自身難以解決,如果政府把這些問題管住了,企業的“心頭之痛”就解除了。因此,在大量減少審批後,政府要更多轉為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把市場管住、管好。這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轉變,難度更大、要求更高。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積極適應這一轉變,切實履行好管理職責。

  要轉變監管理念,強化法治、公平、責任意識。現在我們在市場監管上,一方面,各種檢查太多,隨意性太大,企業疲於應付,還有不少尋租行為。另一方面,該監管的還沒有管或沒有管住、管好。政府監管要“居敬行簡”,不擾民、不煩民但法度不缺,制定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規則、流程和標準,向社會公示,使市場主體明曉界限、守法經營,並縮小監管者自由裁量權。同時,要依法開展監管,維護和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當好“裁判員”,不犯規的不去煩擾,輕微犯規的及時亮“黃牌”警告,嚴重犯規的馬上“紅牌”罰下場。當然,裁判要履職盡責、公平公正執法,不能該吹哨的不吹,更不能吹“黑哨”。監管者必須受監督,要公開信息,健全並嚴格執行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要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這兩年,各地積極探索實踐,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要繼續推進監管創新。一是實行綜合監管和執法。抓緊建立統一的監管平臺,把部門間關聯的監管事項都放到平臺上來,同時清理整合各類行政執法隊伍,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讓幾個“大蓋帽”合成一個“大蓋帽”,形成監管和執法合力,避免交叉重復或留空白死角。監管和執法的結果應公示,並留底備查,陽光是治理監管和執法不公最有效的手段。二是推廣隨機抽查監管。有些地方和行業把企業和監管部門人員放在同一平臺上,通過兩次搖號,按一定比例對企業進行抽檢,隨機確定檢查人員,企業有了壓力,也減少了監管部門尋租機會。要抓緊推廣這一做法。三是推進“智慧”監管。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加快部門之間、上下之間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推進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息披露和誠信檔案制度、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和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四是強化社會監督。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舉報者要給予有足夠吸引力的獎勵並嚴格保密。強化企業首負責任,通過倒逼形成層層追溯、相互監督機制。加強行業自律,鼓勵同行監督。充分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無數雙眼睛盯著每一個角落,就能織就監督的“恢恢天網”。

  四、優化政府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人民政府的天職。這幾年,各級政府在加強服務方面花了不少力氣,但公共産品短缺、公共服務薄弱等問題依然突出。加快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有效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也可以增加有效投資、有利於頂住經濟下行壓力。這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破除障礙,把市場機製作用發揮好。改革的實效也要從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方面來體現。我們要努力通過提供比較充裕的公共産品、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使創業創新過程更順暢、經濟發展之路更通暢、人民群眾心情更舒暢,使整個社會更溫馨、更和諧、更有凝聚力和活力。

  (一)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雙創”有利於擴大就業,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在降稅清費減負基礎上,要研究出臺一批扶持創業創新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對眾創空間、創新工場等各種孵化器,要在租金、場地、稅費等方面給予支持。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採取貼息、補助、創投基金等方式,撬動社會投入;完善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投資方式,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多措並舉幫助創業者解決資金困難問題。二是提供平臺綜合服務。創業創新需要什麼服務,政府就要在這個平臺上提供什麼服務。強化政策、法律和信息諮詢服務。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做好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和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這些服務有的政府部門可以直接提供,有的可以向專業機構購買,有的還要鼓勵仲介組織等積極參與。三是服務要便捷高效。群眾創業創新不易,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的服務,態度要好、手續要少、速度要快。繼續辦好政務服務中心和辦事大廳,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規範流程、明確標準、縮短時間。

  (二)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政府不能唱“獨角戲”,要創新機制,盡可能利用社會力量,並搞好規劃、制定標準、促進競爭、加強監管。凡是企業和社會組織有積極性、適合承擔的,都要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交給他們承擔;確需政府參與的,要實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即使是基本公共服務,也要儘量這樣做。政府辦事要盡可能不養人、不養機構,追求不花錢能辦事或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這也有利於形成公共服務發展新機制,促進民辦教育、醫療和養老等服務業發展。我們既要努力提供充裕的公共服務,更要增強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要創新服務方式,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有些服務事項,最好能讓群眾不出門,通過網上辦理、代辦服務、上門服務等方式來完成。如果需要群眾直接來,要提前告知各種要求,力爭來一兩次就辦成。對要求群眾出具的各種“證明”,要清理規範,能免的就免、能合的就合,確實需要的,盡可能通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來核查解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有這樣一個服務理念,就是寧可自己多辛苦,也要讓群眾少跑路。

  (三)履行好政府保基本的兜底責任。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全國有7000多萬低保人口、7000多萬貧困人口。雖然我們建立了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但保障水平還比較低。現在不少地方財政吃緊,但再困難也要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底線兜住了,也可為創業者特別是青年人創業解除後顧之憂,即使失敗了也有機會再次創業。當前,要更加關注困難群體的就業、社保、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加快城市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需要指出的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脫離實際,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五、抓好組織領導,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是一場深刻革命,涉及面廣、難度大,必須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切實加強領導,週密組織,使改革積極穩妥向前推進。

  第一,強化機制、明確責任。國務院將繼續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工作。各地區各部門也要充實加強相應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主要領導要直接抓,及時拍板解決改革中的重大問題。每個改革事項都要細化任務和分工,有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狀。改革涉及到政府自身利益,我們必須狠下心來自己“多割點肉”,讓群眾“多長點肉”,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第二,協調行動、積極探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安排、整體推進。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確保令行禁止,不能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國務院作出的各項改革決定,相關文件和配套措施必須儘快出臺,不能久拖不辦。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很多重大改革舉措都是先從地方做起,然後推向全國的。在這次簡政放權等改革中,給地方留了很大空間。各地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根據國務院總的要求和原則,大膽探索創新,在改革中力爭上遊,同時要注意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互促共進。

  第三,主動作為、幹事創業。我們的公務員隊伍總體是好的,是盡職盡責、勤勉實幹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級幹部和群眾一起幹出來的,今後推動改革發展還得靠幹部帶著群眾一起幹。現在,一些幹部中確實不同程度存在著懶政怠政、消極敷衍等現象。對此,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公務員積極適應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新形勢,加快轉變觀念,不斷取得新的工作業績,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各級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現在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我們既要堅決堵住“偏門”,解決公務人員以權力參與分配、牟取不當利益問題,也要打開“正門”,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保障他們的合理待遇和應有的尊嚴。去年,國務院對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養老保險制度出臺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資調整一定要落實到位。

  第四,加強督查、狠抓落實。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並完善考評機制。加大督查力度,創新督查方式,並與第三方評估、社會評價結合起來,好經驗要及時推廣,發現的問題要抓緊解決,對落實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責任,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近期,國務院要對部門和地方開展重點督查,堅決打通“放、管、服”舉措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推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第五,依法改革、有序推進。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簡政放權等改革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同時法律法規也要適應改革需要,及時加以調整和完善,使激發釋放活力和維護保障秩序有機統一起來。有關部門在放權的同時要提出修法建議。修法立法要嚴格把關,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嚴禁法外設權擴權,走出精簡膨脹循環的怪圈。要按照國務院要求,抓緊對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凡是于法無據、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都要廢止或進行修改。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承載著億萬人民群眾的期望與嚮往,關係著國家的繁榮和富強。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著力推動科學發展,奮發有為,紮實工作,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錢中兵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