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上海建立農業“海陸空”立體污染防治研究基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0日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在“海陸空”立體層面上展開農業污染治理,這是今年將在崇明島進行的一項科研試驗。據悉,由中國農科院和上海農科院合作建設、國內首個農業立體污染防治研究基地近日在崇明成立,本月底將提交初步實施方案,預計兩年內有望建成東部地區立體治污的樣板。

  農業立體污染是指農業生産過程中不合理農藥化肥施用、畜禽糞便排放、農田廢棄物處置以及耕種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所構成的“從水體—土壤—生物—大氣”的污染。舉例來説,我國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噸的氮流失到農田外,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與此同時,大量流失的廢氮污染了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淺海水域生態系統營養化,導致水藻生長過盛、水體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即使是施用的氮肥中,也有很多通過揮發以二氧化氮氣體(對全球氣候變化産生影響的溫室氣體之一)形式逸失到空氣裏。這就形成“過量氮肥從地下到空中”的立體污染。

  “立體治污”是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提出的一種新理念,它使對農業污染的研究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面源污染的治理擴大到水、土、氣、生物的“四維框架”。中國農科院章力建副院長説:“新的思路是通過控制整個‘立體污染’的循環鏈,阻隔‘海陸空’交叉穿梭的污染渠道,以解決農業污染。”

  據悉,包括崇明基地在內的“農業立體污染防治科學創新條件建設”項目已得到國家財政部的支持,第一筆啟動資金就達3500萬元。同時,農業立體治污項目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七大項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農業項目;近日該項目還在“歐盟國際合作第六框架計劃”的第一輪中以高票通過。

 
 
 相關鏈結
· 上海市未來將實行“限污不限小”的汽車政策
· 上海市環保局就《環保條例》修訂作出説明
· 上海區(縣)環境治理融資平臺為環保提供新動力
· 上海:9日起發放過境外埠客車“綠標”
· 上海:環保納入幹部考核 公眾滿意度將成重要指標
· 上海整治河道3年投入60多億 85%完成整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