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 滬成外資銀行在華總部聚集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1日   來源:解放日報

    11日起,中國銀行業將全面開放。中國銀監會10日表示,11日將首批受理8家外資銀行的轉制申請。

    這一天,外資銀行整整等了5年,轉制為法人銀行,它們將被允許經營全面的外匯和人民幣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天,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同樣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8家首批提出申請的外資銀行,無一例外地將法人銀行“落子”上海。這預示著,在新一輪的開放中,上海將成為外資銀行在華總部的集聚中心。

    上海將成外資銀行總部集聚地

    8家外資銀行同時選擇上海,並不令業界意外。上海銀監局透露,截至2006年9月末,上海外資銀行營業性分支機構已增加至30家,另外還有2家外國銀行分行和7家外資銀行支行處於籌建狀態。目前,上海外資銀行資産總額已經接近600億美元,佔在華外資銀行資産總額的比重超過五成。

    在全面開放的背景下,這种先發優勢,將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新的機遇。選擇法人銀行註冊地,也就是在選擇這些外資銀行在華總部。這意味著,上海,有可能在新一輪的開放中,從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的集聚地,向外資銀行在華總部集聚地發展。

    這種機遇已開始顯露苗頭。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上海有27家外資銀行的主報告行,佔全國外資銀行主報告行的三分之二。其中,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恒生銀行等在上海的主報告行,實際上承擔著不同業務條線集中管理或集中運作的功能;匯豐、渣打、花旗等4家外資銀行還在上海設立了具有地區管理總部功能的總代表處,中銀香港有限公司則在其上海分行內部設立了中國區管理總部。

    外資銀行轉制後將獲國民待遇

    轉制後,外資銀行將獲得國民待遇。這意味著,“全面開放”打開了最後一道閘門:對個人人民幣業務的限制。

    但在業內,個人人民幣業務的開放,被看成中外資銀行真正全面交鋒的開始。中資銀行已經感到了壓力。事實上,在最後一道閘門開放之前,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已經在快速增加。央行上海總部披露的月度報告顯示,目前,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存量已佔全市份額的13.6%,比年初上升1.7個百分點。以後的市場會怎麼樣?近日,不少專家都對此發表了看法。花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中資銀行在網點上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存在,這將促使外資銀行專注于利潤更高的高端理財業務。而標準普爾的報告則指出,外資銀行至少要5年之後,才能實現贏利。

    “大家都在為未來的競爭作準備”,一位外資銀行的高層如此描述即將過去的2006年。在這一年,外資銀行明顯加快了同城支行設立的步伐,匯豐、花旗、恒生和東亞銀行在上海支行的數量均已達到5家。同樣是在這一年,中資銀行明顯加大了個人業務的創新力度,一年中僅個人房貸就出現了20多個新品種。光大銀行更是宣佈,明年起將30家網點全部轉為零售網點,專營個人業務。這一切,只是一個開始。  

 
 
 相關鏈結
· 銀監會12月11日將受理8家外資銀行分行轉制申請
· 銀監會就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答記者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銀監會令2006年第6號)
· 銀監會發佈"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 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發佈
· 銀監會就《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