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愛心鈴"奏響和諧曲:武漢八鋪街創和諧社區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2月5日電(記者 毛曉曉 熊金超) 八鋪街社區的吳天祥小組從探索對特殊人群的關愛方式入手,用“愛心求助鈴”“幫扶鏈”為紐帶,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社區,奏響了一曲社區居民相互關愛、相互幫扶的和諧的交響樂。

    地處武漢市武昌區白沙洲街的八鋪街社區,是武漢市的老城區,低矮破舊的房屋住著2000多戶居民,其中316戶是低保戶,下崗、失業人員佔八成,同時老年及殘疾人口偏多,是武昌區有名的“困難街”和“上訪街”。

    從1997年開始,由5名社區幹部組成的吳天祥小組就堅持輪流為社區的11位孤寡老人做飯洗衣服,但難免有突發事情通知不及時的情況。2000年,組長彭友珍受到“門鈴”的啟示,給11位孤寡老人全部安裝上了“愛心求助鈴”。一次,胡華山老人突發高燒,小組成員王勝元聽到鈴聲,急忙趕到胡爹爹家,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治療。胡爹爹説:“是愛心求助鈴救了我的命!”

    八鋪街的吳天祥小組把當時的164名成員劃分為7個責任區,並簽訂了32份“責任協議書”,和特困群眾“結親”,幫下崗職工謀職業、謀生路。下崗職工萬翠華離異後,獨自帶著上大學的女兒生活,她自己又身患多種疾病,工廠效益不好,醫藥費報銷用幾百條毛巾衝抵。小組成員知道後,推著三輪車,拿著喇叭走街串巷幫她叫賣,幾天功夫幾百條毛巾就銷售出去了。萬翠華捧著毛巾換來的現金,哽咽地説:“這樣的小組,幫人真是幫到心坎上!”

    “三四年前八鋪街社區的發案率高,上訪要福利的人多,區領導只要來八鋪街現場看,就要被反映問題的群眾團團圍住。”白沙洲街工委書記楊合平説,2006年,八鋪街社區沒有居民上訪,110報警的發案率也比上年下降了39%,是白沙洲街幾個社區中降幅最大的,靠得就是“幫扶鏈”。

    雖然八鋪街社區沒有物業管理,但看似零散的居民,心卻係在一起。社區前年開始過年辦“愛心宴”,請社區的11位孤寡老人吃團年飯,當時有20多名社區黨員報名每人做一個菜。吃飯當天,卻有71人端來自己的拿手菜,而且怕菜涼了,不少人自覺輪流端菜,給老人奉上了一頓豐盛的“流水宴”。有人説:“老人牙口不好,我的菜可是頭天晚上就開始燉了的。”現在,每年參與社區主辦的“愛心宴”的已經不僅是黨員,不少低保戶家庭也自發自願要求參加。

    雖然八鋪街社區的居民並不富裕,但“愛心鈴”“幫扶鏈”和“愛心宴”成為拉近鄰里間關係的紐帶,既化解了不少社會矛盾,又增進了社區的和諧氛圍。社區調解員介紹説,社區矛盾調解數量也從2004年的160起,下降到了2006年的90起。八鋪街社區近幾年在白沙洲街幾個社區的民政、社區建設和服務以及社區文化等的綜合考核中,每年都名列第一。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幫助孤寡老人的生活,從去年10月開始,社區給每個孤寡老人發了紅色的絲巾,以防“愛心鈴”沒人應的時候,可以係在窗上或是陽臺的欄杆上讓大家都能看到。社區還發動不少在社區做小生意的外地人作為志願服務者,將志願服務分類,推出電話服務卡,發放給社區的老人,讓他們有理髮或修鞋需要的時候打電話,並可得到優惠甚至免費的上門服務。

    去年,社區又將“愛心鈴”延伸到特殊家庭和失業人員家中,併為求職困難的四五十人辦起5家早點攤位,為40戶特困家庭承接了半成品加工的活,人均月收入達到180元到200元,大大緩解了他們生活的困難。

    在“愛心鈴”的感召下,很多受到社區幫助過的低保戶和下崗職工又成為社區志願者,使得吳天祥小組由當初的3個發展到了21個,成員由15人發展到現在的260多人。

    74歲的曹會才夫婦是在鄭州退休的中鐵十四局職工。前幾年,其在武漢市教育部門工作的兒子身患重病不幸去世,前來武漢幫助兒子料理後事的老兩口看到社區和睦的鄰里關係,便在兒子留下的房子裏住了下來。説起鄰里關係,面色紅潤的曹會才老兩口來了精神,“這裡住的都是年紀大的老人,大家關係都特別好,經常往來,一起曬太陽聊天,互相幫助,誰家沒人就幫著照顧。如果外出遇上下雨什麼的,即使家裏晾了衣被也不用擔心,因為不用打招呼,鄰居就會幫忙收拾妥當。”

    社區吳天祥小組組長彭友珍説:“社區工作天天面對的就是群眾,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讓我們社區居民在相互幫助、相互關愛中,找到了工作與生活的樂趣。”

 
 
 相關鏈結
· 廣東全面建設“和諧社區” 將安寧帶給每位居民
· 街道辦起“和諧社區”攝影展
· 深圳積極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
· 業內專家指出:和諧社區建設要處理好三方面關係
· 湖北省十堰市市長陳天會:切實加強和諧社區建設
· 人民日報:和諧社區 黨建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