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1日從在長沙召開的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了解到,截止目前,湖南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64400多公里,佔公路總里程的90%以上。隨著湖南省農村公路落後面貌發生巨大改變,農民的致富步伐也大步向前。據調查統計,2006年湖南農村公路建成通車後所産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達91.34億元,2200多萬農民直接受益,農民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
“三里無平川,十里必有渡”、“七山一水兩分田”,翻開湖南《交通志》,這類描敘比比皆是,這也是過去人們對湖南地貌之複雜、交通之艱難的形象描述。省委、省政府順民心、解民意,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在三湘大地掀起了一場農村公路建設大會戰。據省交通廳廳長歐陽斌介紹,“十一五”期間湖南省將投資340億元,規劃建設農村公路11萬公里,建設農村客運站1497個,改建農村公路渡口1900個,完成渡改橋700座。到2006年底,全省47817個建制村中,45231個已經通上公路,通達率為94.59%。2007年,湖南省農村公路計劃完成投資70億元,完成縣到鄉鎮公路改造1500公里,建設通村水泥路1.8萬公里,1至5月,已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20.58億元,完成里程7696公里。
農村公路建設的不斷加快,極大地促進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其中運輸成本降低和農副産品增收給農民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達20.15億元;同時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安排了55.8萬農民工的短期就業機會,為農民工增加工資收入達6.87億元。農村公路的興建通車,使湖南800多個鄉鎮、12000多個行政村直接受益。湘西吉首市社塘坡鄉十八灣村,村民們花了4年時間,在一座700多米的高山上硬是修出了一條5.3公里的“天路”。通上水泥路的十八灣人,搞起了農家樂,致富的路也是越走越寬,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從通公路前的600元增加到3000元。“要致富,先修路”,這句流傳已久的口號在今天的十八灣村變成了現實。(陶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