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公佈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2008年,衛生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本次調查主要目的是對前五年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績效進行評價;為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和評價提供基礎信息,為“健康中國2020”規劃目標、指標、重大行動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由家庭健康詢問調查、機構問卷調查、醫務人員問卷調查和專題研究等四部分組成。家庭健康詢問調查涉及全國31個省,共有56400住戶,近20萬城鄉居民接受了調查。此次調查時間緊、任務重。各樣本地區衛生部門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災害帶來的惡劣影響,全力以赴完成了現場調查任務。目前,衛生部對調查資料進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結果為:
一是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人口老年化進程加快,我國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要量明顯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續上升,疾病負擔日益加重。
2008年,調查地區居民兩周患病率為18.9%。按2008年人口總數13.3億推算,當年全國兩周患病累計總人次數達65.4億。過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億人次。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的結構在過去的十年間發生了重大變化:調查的兩周病例中,新發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續到兩周內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可見,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
2008年,調查地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數計算)為20.0%。以此推算,全國有醫生明確診斷的慢性病病例數達到2.6億。過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萬例。其中,高血壓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數增加了2倍,心臟病和惡性腫瘤的病例數增加了近1倍。這也説明全國醫藥衛生戰線所面臨的任務與挑戰巨大。
調查發現疾病負擔有所增加。調查地區兩周內每千人口疾病持續天數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臥床天數為185天,每千勞動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數為90天,每千在校學生的因病休學天數為44天;與2003年調查結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續天數、因病臥床天數增加,休工、休學天數有減少。
二是2008年我國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利用量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有一定程度緩解。
2008年,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4.5%。由此推算,2008年全國門急診人次數達50.1億,與2003年相比,增加2.6億人次。門診病人就診流向發生明顯變化: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比例由2003年的69.5%增加至2008年的73.7%;其中:城市由36.6%增加至48.3%,農村由79.3%增加至81.7%。
2008年,調查地區居民年住院率為6.8%,比2003年增加了近一倍。以2008年住院率推算,全國住院人次數近1億人次、手術量達到2500萬例,為歷史最好水平。
調查地區居民未利用醫療服務的比例下降。兩周內新發病例未就診比例為38%,比2003年下降了6百分點。在未就診病例中,70%的患者採取藥店購藥、自我醫療方式對進行治療,少部分患者未進行任何治療。經醫生診斷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為21%,與2003年調查結果相比,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三是城鄉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和干預措施基本得到落實,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控制。
計劃免疫覆蓋率進一步提高,這是我國重大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次調查城鄉兒童計劃免疫建卡率為97.9%,比2003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五種主要疫苗的接種完成率分別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質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
婦幼衛生保健工作達到加強。調查顯示:孕産婦産前檢查率為94%,産後訪視率為57%,住院分娩率為89%,新法接生率為94%。與2003年相比,産前檢查率提高7個百分點,産後訪視率提高4個百分點,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這對於我國嬰兒死亡率(15‰)和孕産婦死亡率(34/10萬)持續下降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村公共衛生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農村調查地區的住戶安全飲用水比例達到85%,自來水普及率達到42%,均比2003年有所提高。農村住戶無害化廁所普及率為21%,衛生廁所使用率為43%,與2003年調查結果相比進展不大。這與去年南方一些地區農村手足口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
城鄉居民健康行為向好的方面轉變。調查發現城鄉居民吸煙率呈緩慢下降趨勢,15歲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煙率為48.0%,女性吸煙率為2.6%。由此推算,我國現時吸煙人口有2.7億。與2003年相比,吸煙率有所下降,但吸煙者的吸煙量增加明顯,每天吸煙20支及以上的煙民比例由2003年51%增至2008年的62%。參加體育鍛鍊人群比例呈上升趨勢:15歲以上人口經常主動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為24%。由此推算,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為2.5億,與2003年相比增加明顯。
四是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和諧醫患關係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近幾年,基層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明顯,但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人才隊伍和醫療服務質量。調查發現,在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中專及以下和沒有學歷的人員比例達到63%,村級衛生組織中這一比例高達90%,其中1/3村醫沒有學歷;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沒有真正形成為農村基層培養適宜人才的有效途徑。調查發現,基層衛生機構用藥還存在不合理現象,鄉村兩級處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分別達到了62%和65%(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水平45-50%)。這種人才結構和服務質量,很難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調查發現,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有所提高,醫患關係逐步好轉。但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對醫療服務不太滿意,其中:22%患者認為醫療費用過高、10%患者認為醫療條件和就醫環境差。調查醫務人員發現,37%的醫務人員認為責任太重、執業環境差,26%醫務人員曾經遭受過患者的語言侮辱或軀體暴力;88%的醫務人員認為工作中有必要防範患者對醫療行為提出質疑和追究。由此,專家建議,應加強醫療事故的防範機制、化解醫患矛盾糾紛的協調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政策環境的研究。
附件: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
2008年,衛生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本次調查主要目的是對前五年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績效進行評價;為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和評價提供基礎信息,為“健康中國2020”規劃目標、指標、重大行動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具體目標包括:(1)調查了解我國城鄉居民衛生服務需要及主要健康問題、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2)調查了解我國城鄉居民衛生服務需求、醫療服務利用及其負擔水平、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3)調查了解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覆蓋面、保障水平及其對居民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對緩解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作用;(4)調查了解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提供能力、服務質量、存在問題、服務提供與服務需求之間的差距;(5)調查了解城鄉居民醫療服務提供及利用的社會期望,分析供需各方對衛生服務認識的異同點,探討醫患關係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由家庭健康詢問調查、機構問卷調查、醫務人員問卷調查和專題研究等四部分組成。家庭健康詢問調查覆蓋到全國31個省的94個縣(市、區)、470個鄉鎮(街道)、940個行政村(居委會),共有56400住戶,近20萬城鄉居民接受了詢問;機構調查主要涉及樣本地區鄉(街道)、村(居委會)兩級的基層衛生組織;醫務人員調查對像是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94個縣(市、區)中的7160名醫護人員接受了調查;專題研究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由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與國內著名院校的教授及研究人員合作實施。此次調查時間緊、任務重。各樣本地區衛生部門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災害帶來的惡劣影響,全力以赴完成了現場調查任務。
目前,我們對調查資料進行了初步分析,現將主要結果報告如下:
主要發現
一、我國城鄉居民衛生服務需要量及主要健康問題
(一)城鄉居民衛生服務需要量持續增加。
通常用兩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因病傷短期、長期失能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來反映居民醫療衛生服務的需要量和主要健康問題。
調查地區居民兩周患病率為18.9%(其中:城市22.2%、農村17.7%),與2003年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相比,調查地區患病率增加了4.6個百分點,城市增加6.9個百分點、農村增加3.7個百分點。按2008年人口總數13.3億推算,當年全國兩周患病累計總人次數達65.4億,比2003年增加了14.6億。
調查地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數計算)為20.0%(其中:城市28.3%、農村17.1%),與2003年調查相比,患病率增加4.9個百分點,農村增加比例略高於城市。推算全國2008年慢性病總病例數達到2.6億,比2003年增加了0.6億。
(二)城鄉居民患病結構繼續變化
我國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的疾病結構在過去的十年間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周病例中,新發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續到兩周內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
在慢性病患病中,循環系統疾病(如心臟病、腦血管病、高血壓病等)、內分泌係疾病(如糖尿病)增加明顯,而呼吸、消化等系統的慢性病明顯下降。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醫生明確診斷的循環系統疾病例數由1993年的0.37億增加到1.14億(其中:高血壓患者由1400萬增加到7300萬、腦血管病由500萬增加到1300萬);糖尿病病例數從200萬增加到1400萬。
(三)疾病負擔有所增加
衡量病傷負擔可用兩周內疾病持續天數、短期失能(因病臥床、休工和休學天數)、長期失能(活動受限)等指標來表示。調查地區兩周內每千人口疾病持續天數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臥床天數為185天,每千勞動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數為90天,每千在校學生的因病休學天數為44天;與2003年調查結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續天數、因病臥床天數增加,休工、休學天數有減少。
本次調查,60歲及以上人群長期失能率(活動受限)為31.1%,其中:城市26.0%,農村33.8%。與2003年相比,城市老年人口失能率沒有變化,農村地區略有增加。
二、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利用費用與醫療保險覆蓋
(一)居民醫療服務的需求及利用量增加
衛生服務研究通常用兩周就診率、年住院率、兩周新發病例未就診比例、應住院而未住院比例等指標來反映居民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和利用。
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4.5%(其中:城市12.7%、農村15.2%),與2003年13.4%的結果相比,略有增加。由此推算,2008年全國門急診人次數達50.1億,比2003年增加2.6億人次。
門診病人就診流向發生明顯變化: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農村鄉村兩級衛生組織)就診的比例由2003年的69.5%增加至2008年的73.7%;其中:城市由36.6%增加至48.3%,農村由79.3%增加至81.7%。
調查地區居民年住院率為6.8%(其中:城市7.1%、農村6.8%),比2003年增加了近一倍。住院人次中,疾病和損傷佔79.4%,住院分娩佔16.5%。以2008年住院率推算,當年全國住院人次數近1億人次。
(二)居民未利用醫療服務的比例下降
調查地區兩周新發病例未就診比例為38.2%(其中:城市為47.9%、農村35.6%),比2003年下降了6百分點,農村下降幅度略大於城市。未就診病例中,70%的患者通過自行服藥或藥店購藥等方式對疾病進行了治療,只有少部分患者未進行任何治療。
經醫生診斷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為21%(其中:城市22%、農村20%),與2003年調查相比,出現下降趨勢。
(三)居民未利用醫療服務的原因分析
調查地區兩周新發病人未就診的首要原因是病人自感病輕認為不需要就診,這部分病人佔未就診病人的67.8%;其次是因為經濟困難或認為就診太貴而未就診,佔未就診病人的14.9%。
醫生診斷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困難”,佔70.3%,“自認沒必要”住院的病人佔10.7%,因為“無時間”而未住院的佔7.7%。
住院病人中,36.8%的病人是自己要求出院的,比2003年下降了6.5個百分點。在自己要求出院的病人中,經濟困難或花費太多而要求出院的病人佔54.5%,比2003年減少了9.4個百分點,該情況的改善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
(四)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覆蓋面增加
本次調查城市地區居民擁有各種社會醫療保險比例為71.9%,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比例為44.2%,比2003年增加了1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率為12.5%。農村地區,擁有各種社會醫療保險人口的比例達到92.5%,89.7%的調查居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9%擁有其他社會醫療保險。
(五)城鄉居民醫療費用補償水平提高
調查發現,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的居民中,有72.6%門急診患者的醫療費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報銷,或從醫保卡中直接進行了支付;94.8%的住院患者的醫療費用得到了報銷,報銷費用佔其住院費用的66.2%。
享有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門急診患者的醫療費用獲得了報銷;79.3%住院患者醫療費用得到報銷,報銷費用佔其住院總費用的49.2%。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的居民中,有33.5%的門診患者得到報銷或從家庭帳戶中支付,65.6%的門診患者需完全自付醫藥費用;有85.3%的住院患者的醫療費用得到報銷,獲報銷費用佔其住院總費用的34.6%。
(六)醫療費用過快增長趨勢基本得到控制
調查發現,城鄉居民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居民門急診次均就診費用為169元,次均住院費用為5058元,(分別比2003年增加50元和1514元),其增長幅度遠低於同期GDP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按可比價計算,2003-2008年均就診平均費用增長4.4%、住院平均費用增長1.5%,明顯低於1998-2003年的12.9%和10.8%的增長速度。本次調查,城市次均就診費用為312元,次均住院費用為8958元;年均增長分別為4.9%和0.9%;農村次均就診費用為128元,次均住院費用為3685元,年均增長分別是3.9%和3.6%。
居民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及變化情況
|
次均就診費用
|
次均住院費用
|
|
合計
|
城市
|
農村
|
合計
|
城市
|
農村
|
1998年實際費用(元)
|
65
|
123
|
46
|
2515
|
4489
|
1526
|
2003年可比價(元)
|
122
|
222
|
93
|
4203
|
7715
|
2708
|
2008年可比價(元)
|
151
|
282
|
112
|
4531
|
8085
|
3238
|
98-03年均增長(%)
|
12.9
|
12.2
|
14.8
|
10.8
|
11.4
|
12.2
|
03-08年均增長(%)
|
4.4
|
4.9
|
3.9
|
1.5
|
0.9
|
3.6
|
數據來源:國家衛生服務調查
四、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普及
(一)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
本次調查城鄉兒童計劃免疫建卡率為97.9%,比2003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農村地區變化顯著,由2003年87.3%提高到97.8%。
五種主要疫苗的接種完成率分別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質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與2003年相比,除了麻疹疫苗的接種率略有下降之外,其餘各疫苗接種率均有增加。
(二)婦幼衛生保健
調查前5年內,孕産婦産前檢查率為94.4%,合格産前檢查(産前檢查至少包括測體重、測血壓、抽血和尿常規檢查四項內容)的比例為57.8%,孕産婦早檢率為69.7%,産後訪視率為56.9%。上述各項指標城市均高於農村,特別是合格産前檢查比例,城市達到88.1%,而農村只有50.4%。與2003年相比,調查地區産前檢查率提高了6.6個百分點,産後訪視率提高了3.6個百分點,農村地區各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大於城市。
調查地區住院分娩率為88.6%,新法接生率為93.5%。與2003年相比,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城市的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已處於較高水平,新的變化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
(三)農村改水、改廁
農村住戶安全飲用水比例為85.3%,自來水普及率達到41.9%,比2003年均有所提高。農村住戶無害化廁所普及率為20.6 %,衛生廁所的使用率為43.3%,與2003年調查結果相比進展不大。
(四)重點疾病預防控制
高血壓疾病管理。在調查的15歲及以上人口中,42.1%(城市56.0%、農村36.0%)的居民在調查前一年內測量過血壓,9.0%的居民自報被診斷有高血壓病(城市14.1%、農村7.0%),其中73.2%的高血壓患者(城市為69.5%、農村為76.2%)在近三個月內接受過醫生關於高血壓防治的健康指導。
傷害發生率及其原因。本次調查傷害(嚴重傷害)定義為受傷害後接受醫護人員的診療服務或活動受限一天以上者。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嚴重傷害發生率為2.8%(城市2.3%、農村3.0%)。由此推算,我國全年傷害發生人次數達3700萬。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跌倒為最多(45.9%)、其次為交通事故(15.5%)、動物咬傷(13.0%)、硬物擊傷(6.9%)。農村由於動物咬傷、硬物擊傷、交通事故的傷害高於城市。
結核病防治工作。調查結果顯示,結核病患病率為273.2/10萬(其中:城市204.3/10萬、農村297.7/10萬),患者治療率為89.7%(其中:城市87.4%、農村90.3%)。患病未治療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困難和不知道可以免費治療,分別佔25.0%和20.0%,因為害怕吃藥有副作用的佔10.0%。
五、居民健康行為得到改善
(一)吸煙率呈緩慢下降趨勢
調查地區,15歲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煙率為48.0%,農村男性吸煙率高於城市男性;女性吸煙率為2.6% ,城市與農村差異不大,由此推算我國現時吸煙人口有2.7億。與2003年相比,吸煙率略有下降,但吸煙者的吸煙量增加明顯,每天吸煙20支及以上的煙民比例由2003年51.3%增至2008年的61.6%。
(二)參加體育鍛鍊人群比例呈上升趨勢
調查地區,15歲以上人口經常主動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為23.5%,城市達到了53.5%,農村為11.6%,與2003年的14.7%(城市36.2%、農村6.4%)相比,有明顯增加。由此推算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為2.5億。
(三)居民健康知識的獲取
城鎮居民獲取健康知識的主要渠道:看電視為83.5%、閱讀報刊書籍為53.8%、醫生告知為39.8%;農村地區居民獲取健康知識主要渠道:看電視為76.6%、醫生告知為49.7%、閱讀報刊書籍為18.3%。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從醫生處獲取健康知識的比例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六、醫患雙方滿意度與和諧醫患關係
(一)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有改善
患者對門診醫療服務和住院醫療服務的不滿意程度下降。本次調查,門診患者中對醫療服務不滿的比例為41%,比2003年略有減少;住院患者中有不滿的比例是44%,比2003年減少了12個百分點。
門診方面,城市患者不滿意的主要方面是醫療費用高、等候時間長(主要在大、中城市)、設備環境差(主要是中、小城市),分別佔就診病人的15.8%、9.1%和7.5%;農村地區依次是設備環境差、醫療費用高和藥品種類少,分別佔門診患者的18.9%、10.6%和8.6%。
住院病人最不滿意的方面是醫療費用高,城市佔住院患者的26%、農村佔20%;其次設備環境差的問題在農村比較突出,佔12%。與2003年相比,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抱怨醫療費用高的病人比例明顯減少,認為設備環境差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尚可,但執業壓力大,對醫患糾紛的防範之心較重
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是醫護人員對工作本身、同事、晉陞機會、經濟報酬及主管領導等各方面滿意程度的綜合評價。
調查表明,樣本地區49.7%的醫護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較高,46.5%的人滿意度一般,僅有3.8%的人滿意度較低。81.0%的醫護人員認為所從事的工作意義較大,但是47.8%的人認為其社會地位與幾年前相比有所下降,40.9%醫護人員認為患者對其信任度降低了。33.1%的被調查者自感工作壓力較大,36.9%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的執業環境較差,25.6%的醫護人員曾經遭受過患者的語言侮辱或軀體暴力;88.1%的醫護人員認為在工作中有必要防範患者在未來對醫療行為提出質疑和追究,對於在診療過程中一些有效但是風險相對較高的技術,只有33.3%的醫護人員表示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