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成立揭牌儀式在中國氣象局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偉光、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為聯合實驗室揭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等領導出席,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沈曉農主持了揭牌儀式。
王偉光在揭牌儀式上表示,中國氣象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跨部門、跨學科聯合建立實驗室,站在國際學術前沿,實現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聯合,在理論與方法上進行了探索創新,以保護全球氣候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要內容,把握爭取並引導國際話語權,積極服務於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和國際合作。目前,發達國家對我國減排施壓,在承擔大國責任的同時,我們還要維護髮展權益,保證發展空間。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研究為我們尋求這一兩難問題的正確解決提供了重大的理論支持。
鄭國光指出,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適應國家需求,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技支撐的一個重要舉措。它將利用雙方的資源和優勢,進一步加強在氣候變化與經濟系統交互作用機理、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學方面以及氣象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等領域的合作研究,進一步拓寬我國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的領域,為我國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以及國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和保障。
鄭國光説,IPCC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注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分析,而我國在氣候變化經濟學方面的研究還很薄弱。因此,聯合實驗室的主要任務就是為我國在哥本哈根談判中確定發達國家2012年後量化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以及發展中國家國內實質性的適應和減緩行動等焦點問題提供有價值的決策諮詢。他希望,聯合實驗室要科學規劃研究方向和重點,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建立“開放、協作、競爭”的運行機制。同時要積極開展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加強研究成果的應用,力爭建成一個高水平、國內知名、國際上有影響的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實驗室。
長期以來,中國氣象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氣候變化、IPCC國內外活動、氣象經濟學等領域有著很好的合作,特別是在國際氣候變化政策、全球溫室氣體人均歷史累積排放等方面開展了很好的合作研究。中國氣象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將依託這個聯合實驗室平臺,充分發揮中國氣象局在氣候變化觀測、氣候系統模式研發等方面的科研基礎優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社會經濟領域的研究優勢,不斷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重大創新性成果,將實驗室建設成我國乃至世界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實驗室。
揭幕儀式後,還舉行了“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學術報告會。(蘇玉君 賴敏 劉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