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回顧了今年及“十一五”時期的財政工作,明確了“十二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明年財政工作的主要任務。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出席會議並講話,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主持會議。
謝旭人指出,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級財政部門開拓進取,努力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落實和完善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全年預算任務可以圓滿完成,各方面財政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2010年,財政部門認真落實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財稅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努力拓展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強化財政幹部隊伍建設。
謝旭人説,過去5年,財政發展改革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為實現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財政收支規模不斷擴大,國家財力進一步增強;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財稅政策不斷完善,財政宏觀調控進一步加強;財稅改革不斷深化,公共財政體系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不斷加強,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謝旭人強調,“十一五”時期財政工作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通過實踐,財政部門提高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運行規律的認識,增強了做好財政工作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歸結起來,以下五個方面值得認真總結研究:一是注重服務大局、推動科學發展;二是注重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三是注重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四是注重加強管理、提高財政效能;五是注重建設隊伍、踐行工作宗旨。
謝旭人指出,財政是黨和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進一步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形勢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和挑戰,切實轉變觀念,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科學把握財政發展改革規律,強化政策支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更加奮發有為地工作,為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謝旭人説,“十二五”時期財政工作要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平穩較快增長;堅持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改革創新,完善財稅體制;堅持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堅持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政幹部素質。
謝旭人指出,明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也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安排好2011年預算,做好各項財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2011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財稅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以及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區域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依法理財和統籌兼顧、增收節支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管理,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具體説來,要著重抓好以下八項任務:一是著力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是著力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推動農村發展與改革;三是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四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著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六是著力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七是著力加強內外統籌,深化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八是著力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幹部工作能力。
會議還表彰了全國財政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了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人大常委會預工委主任高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財政部在京黨組成員,部內各單位負責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長,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專員,中央部門、中央企業財務部門有關負責人,特邀部門代表等出席了會議。
2011年要著力做好八項財政工作
在27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要求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做好2011年的財政工作,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謝旭人指出,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積極克服各種困難,統籌兼顧做好各項財政工作,特別是在繼續增加各項重點支出的同時,要把用好管好財政資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和政策的示範引導作用,集中財力支持辦好教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障性住房、水利設施建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實事,大力支持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具體來説,要著力做好以下八項財政工作:
一是著力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促進增加農民收入,繼續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完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等。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優先安排續建、投産和收尾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繼續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實施有利於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增加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等。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大力支持糧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産,穩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應,做好必需商品進口以及儲備物資投放等,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等。
二是著力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推動農村發展與改革。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支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對種糧農民的各項補貼規模,穩步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增加農民生産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等。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和推動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推開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清理化解工作,健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等。
三是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科研機構、大學科研能力建設,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積極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和技術改造等。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進一步加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完善節能環保産品政府採購政策,促進發展新能源、生物質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繼續推廣並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支持重點領域低碳技術研究推廣和低碳經濟發展等。認真落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增加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提高財力薄弱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等。
四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係,支持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增加財政補助規模。促進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啟動學前教育發展項目,鞏固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等。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支持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元提高到25元等。加強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左右的縣,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穩步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等。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規範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和管理等。此外,還要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做好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
五是著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完善財政體制,繼續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推進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預算,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試編好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完善預算編制制度,建立健全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結余結轉資金管理和行政事業單位資産管理有機結合的機制,深入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國有金融資産管理體制。支持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及能源、資源、農産品等基礎産品價格機制改革。
六是著力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做好預算法、增值稅法、車船稅法、註冊會計師法等法律的立法工作等。加強“兩基”建設,完善部門基礎信息數據庫,全面推行行政事業單位資産管理信息系統和統計報告制度,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健全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完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體系,進一步加強基層財政建設,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就地就近實施監管的優勢,對本級和上級財政安排的資金以及其他部門、其他渠道下達的財政性資金實行全面監管等。強化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內容,繼續提高預算年初到位率,進一步增強地方預算編制的完整性,狠抓預算執行管理,落實部門預算支出主體責任,切實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積極推進全過程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試點等。嚴格財政監督,建立財政監督機構與預算管理機構之間的工作協調機制和信息共享制度,繼續開展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專項檢查,建立完善財政監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等。此外,還要做好加快推進預算公開,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推進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繼續狠抓增收節支等工作。
七是著力加強內外統籌,深化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深入開展財經交流與合,妥善處理與主要發達國家關係,深化與發展中大國的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深化區域財金和經貿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區發展。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加強國際稅收合作與交流。全面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做好我國加入政府採購協議談判相關工作。深化與國際金融組織的知識合作。加強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管理等。
八是著力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幹部工作能力。
“十二五”財政發展改革基本思路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27日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十二五”時期,推進財政發展改革既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也面臨不少不利因素和風險挑戰。各級財政部門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形勢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和挑戰,切實轉變觀念,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科學把握財政發展改革規律,強化政策支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更加奮發有為地工作,為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謝旭人説,根據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十二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社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財稅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幹部綜合素質。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十二五”時期財政工作要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平穩較快增長。要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特別是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優化政府公共投資結構,積極引導民間投資,把投資與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促進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強生態保護。加強城鄉統籌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二是堅持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根據社會事業發展規律和公共服務的不同特點,按照公共財政要求,積極探索有效的財政保障方式,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現代農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支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機制,實現到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4%的目標。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並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進城鎮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努力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城鄉社會救助全覆蓋。支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加強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完善財稅體制。要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在健全財政體制方面,在合理界定事權基礎上,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健全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能力。在推進預算制度改革方面,健全公共財政預算,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增加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強化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提高基金預算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政策,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範圍;規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方法,擴大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報範圍。努力健全科學完整、結構優化、有機銜接、公開透明的政府預算體系。在健全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方面,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稅收制度,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合理調整消費稅範圍和稅率結構,完善有利於産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開徵環境保護稅;研究推進房地産稅改革,完善財産稅制度;按照強化稅收、規範非稅收入的原則,繼續推進稅費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等。
四是堅持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績效。要堅持完善制度、夯實基礎與提高執行力並重,不斷加強財政科學管理。加快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進一步健全財政法律法規體系,強化規範性文件管理,規範財政執法行為。建立完善年度預算與中長期財政規劃相結合的機制,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努力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運用有機結合的預算管理機制,實現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形成地方政府規範舉債、合理融資、風險可控、運行高效的長效機制。此外,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基礎工作,全面強化鄉鎮財政建設方面;完善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促進監督與管理的有機融合;緊緊圍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財政監督等關鍵環節,提升信息化對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保障能力;加快預算公開的法制化、規範化進程,逐步擴大公開範圍和細化公開內容,強化預算公開責任制度;自覺依法接受人大、審計監督。
五是堅持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政幹部素質。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道德建設,積極引導廣大財政幹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不斷深化財政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選賢任能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強化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幹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紮實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十一五”財政發展改革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在27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指出,回顧過去5年,我國發展歷程極不平凡,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衝擊,戰勝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財政發展改革也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為實現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財政收支規模不斷擴大,國家財力進一步增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高,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公共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投入快速增長、覆蓋範圍逐步擴大、注重制度創新的財政民生保障機制日益健全。
——財稅政策不斷完善,財政宏觀調控進一步加強。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先後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進一步健全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宏觀調控體系,同時加強財政政策的國際協調,不斷深化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不僅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財稅改革不斷深化,公共財政體系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繼續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初步建立。政府預算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農業稅全面取消,增值稅轉型改革全面實施,內外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房地産稅、城建稅等稅收制度實現統一,消費稅制度進一步完善,成品油稅費改革順利推開,地方稅改革穩步推進。進一步規範了國家與企業和個人、中央與地方、以及部門之間的分配關係。
——財政管理不斷加強,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財政發展改革,有力促進了財政預算管理。按照政治堅定、業務熟練、作風優良的要求,不斷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較好保障了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
謝旭人強調,“十一五”時期財政工作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歸結起來,以下幾方面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研究:
一是注重服務大局、推動科學發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從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重大挑戰和各類自然災害的迫切需要出發,努力發揮財政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優化經濟結構和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以及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財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作用,並注重處理好財政與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重視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此基礎上,不斷壯大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能力。
二是注重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和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處理好促進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係,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發展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積極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社會事業發展,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做到改革發展為了人民、改革發展依靠人民、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注重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牢固樹立深化改革是科學發展強大動力的理念,充分發揮制度的根本性、長期性、全局性和穩定性作用,敢於和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健全財政體制,創新預算管理,深化稅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機制,更好地激發和增強微觀主體的動力和活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四是注重加強管理、提高財政效能。牢固樹立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積極探索和掌握財政管理的客觀規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術,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作用,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全面深入地推進財政科學管理,以“兩基”促“兩化”,切實增強執行力,不斷提高財政管理的效能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更好保障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五是注重建設隊伍、踐行工作宗旨。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和隊伍建設是基礎建設的理念,按照業務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要求,切實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大力弘揚“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財政工作宗旨,不斷增強財政幹部的大局觀念、創新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觀念、法治觀念和責任觀念,進一步提高幹部依法理財、科學管理、勤政為民的本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財政幹部隊伍,為做好財政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組織保障。
2011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在27日舉行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説,2011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更加重視穩定物價總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
謝旭人説,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和完善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完成兩年新增1.18萬億元的目標。重點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等方面。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進一步增加對農民的補貼,提高城鄉低保對象等低收入群體補助水平,繼續實施和完善家電、汽車下鄉等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這些措施對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內需,進一步保持經濟向好勢頭髮揮了重要作用。
謝旭人強調,明年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一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促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強其消費能力。完善有利於擴大消費的財稅政策,積極引導消費需求。
二是合理把握財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資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政府公共投資與擴大消費、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有機結合,重點用於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促進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同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引導和帶動民間投資增長。
三是調整完善稅收政策,促進結構調整和引導居民消費。結合改革和完善稅制,更好地發揮稅收調節經濟和收入分配的作用,促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四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壓縮一般性支出,重點加大對“三農”、欠發達地區、民生和社會事業、結構調整、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五是大力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推動自主創新,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支持節能減排,加快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落實相關財稅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