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徐守盛在湖南省人大六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24日 10時48分   來源:湖南日報

    三、握緊拳頭保發展重點,集中力量辦民生大事

    主要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拓寬資金供應渠道。以重點在建、續建、民生、“三農”項目,以及符合産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載體,爭取國家支持。建立穩定的政府投資增長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爭引進外資70億美元、內資2400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力爭新增貸款2000億元左右。支持更多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擴大上市公司再融資及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融資規模。吸引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兩金”入湘,積極籌建吉祥人壽。發揮各類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和産業基金的作用。

    增強資源供給能力。力爭滿足全社會1440億千瓦時用電需求,省內電煤供給達到2000萬噸,省外調入電煤2000萬噸。能源方面:提高自身保障能力,推動全省能源資源整合,加快能源保障主平臺建設。拓寬能源入湘渠道,建設城陵磯煤運基地,開闢電煤運輸新通道,支持省內大型煤炭企業開發省外煤炭資源;加大省外購電力度,加快甘肅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工作;積極對接大型中央能源企業,加快“氣化湖南”工程建設,加快籌建與神華集團合作共建的煤炭儲備(中轉)基地、電力及其它相關産業項目。礦産資源方面:狠抓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健全和落實總量控制、準入退出、礦權出讓、市場監管等制度,促進礦産資源科學開發、規模開發、綠色開發,支持境外風險勘探。土地供應方面: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優先保障新興産業、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加強省內用地調控,繼續推行差別化用地,清理處置閒置土地;嚴格規範城鄉增減挂鉤試點,穩妥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嚴格定額標準控制,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規範國有資産管理、營運和處置。加快摸底清查,著手開展地方金融企業和文化企業的資産摸底。依法依規使用,制定資産配置、使用及收益分配等制度和辦法。加快盤活步伐,推行並購重組,避免國有資産閒置和浪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體制,強化分類監管、動態監管、全程監管和部門聯合監管。規範處置行為,嚴防隱藏、私分國有資産,嚴防坐支、挪用資産收益,嚴防資産浪費和流失。

    強化人才保障。依託重大科研、工程、産業項目,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促進引才與引智相結合,大力引進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帶動特色學科建設的人才。高效配置使用人才,打破地域、行業限制,改革戶籍、檔案等管理制度,創造人才有序流動的條件,促進各類人才流向湖南省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強人才服務工作,營造人才茁壯成長、才盡其用、紛至沓來的良好環境。

    (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促進工業轉型創新發展。抓住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兩個重要環節,力爭完成技改投資5000億元。加快實施廣汽菲亞特轎車、藍思科技顯示屏功能玻璃面板擴建、華強文化科技産業基地建設等重大技改項目,引導資源、技術等要素向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符合節能減排要求,有市場、有規模、有效益,人民群眾能從中得到實惠的傳統優勢産業集聚。構建多點支撐的産業發展格局,培育一批覆蓋面廣、技術不斷升級的産業集群。大力實施“四千工程”,加快先進儲能材料、現代中藥等重點行業的産業鏈整合,繼續做強做大裝備製造、有色、食品、石化等優勢産業,發展壯大長沙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以及婁底薄板及深加工産業集群,加快發展株洲電力機車、軌道車輛及通用航空,湘潭風力發電,衡陽輸變電成套裝備等産業集群。調整工業産品結構,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産權、附加值高的産品研發力度,支持有訂單、效益好的産品擴大市場份額。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加快推進長株潭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産業基地和産業園區建設,支持郴州有色金屬産業園發展,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分工協作的産業園區體系。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選擇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信息、節能環保等有一定基礎、有比較優勢、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領域先行發展。重點推進10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戰略性新興産業與傳統優勢産業的對接、互動與融合,處理好勞動密集型産業與技術、資本密集型産業的關係,大力挖掘工業吸納就業的潛力,讓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出臺實施《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集中力量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産學研結合專項和重大項目,在集成電路、下一代信息網絡、創新藥物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優化創新平臺佈局,整合重點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創新資源,促進科研設施和信息共享,構建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企業自主研發、自主製造,推動湖南製造加快向湖南創造轉變;支持企業開展新産品産業化、工程化應用,促進國防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建設一批科研成果轉化和産業孵化基地,形成以創新增效益、以效益促創新的良性循環。加強基層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縣(市)技術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發揮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風險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創新投融資體系。完善創新激勵和科研成果保護、評價機制,提高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

    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長株潭和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加強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自然災害信息數據庫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促進雲計算、物聯網以及相關産業發展,繼續實施企業信息化“登高計劃”。加快數字湖南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向經濟社會生活全方位滲透,加快移動電子商務産業園和産品創新基地建設,推進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城市試點示範。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壯大新型工業化主體。鼓勵省內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形成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産業龍頭企業,支持華菱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湖南有色等企業向千億企業邁進。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策和風險補償機制,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能力;完善政府採購信用擔保和定向採購政策,幫助企業解決銷售、融資、用工等方面的困難。不斷壯大企業家隊伍,大力倡導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三)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穩定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建立穩定的“三農”投入增長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加快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和涔天河耕地後備資源開發,全面改造中低産田。重點抓好53個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加快20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27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及骨幹山塘清淤擴容和溝渠疏浚。繼續實施新增46億斤糧食産能規劃,全力落實水稻“擴雙增面”,力爭糧食總産穩定在600億斤以上。扶持蔬菜、生豬生産,建設城鎮專用菜地和蔬菜産業化基地。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多元化、特色化,發展棉麻絲、果茶、家禽、水産、竹木、油料、草畜、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産業,形成特色明顯、佈局合理、互補平衡的産業格局。堅持産業化、市場化,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振興規劃,推行“農戶+基地+企業”的模式,實施糧油深加工及物流千億産業等工程,培育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機制。堅持規模化、品牌化,規範農村土地流轉,建設一批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産品生産基地,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縣,推行標準化種養和訂單生産,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比較效益高的知名品牌。培育外接市場、內聯農戶的農村專業合作社、農産品流通仲介組織和經紀人。

    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能力。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著力突破農業技術瓶頸,在良種培育、節水灌溉、農機裝備、疫病防控、加工貯運、循環農業、農村民生等方面,加強技術研發和攻關。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加強種子生産基地和省市縣三級種子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農技推廣服務,實施科技入戶和科教興村計劃,多層次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積極開展農機服務、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等公共服務,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完成全省鄉村佈局規劃編制。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飲水、電網、通訊、信息、沼氣、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繼續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公路通暢工程。大力推廣攸縣城鄉環境同治經驗,建設10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加快養殖業糞污排泄整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創建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和綠色村莊。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程,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社區建設。

    全面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落實國家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繼續將湘西自治州作為全省扶貧攻堅主戰場,積極開展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協調推進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抓好24個少數民族縣高寒山區脫貧解困工作,努力為全國片區發展和扶貧攻堅探索經驗。明確扶貧目標,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逐步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堅持開髮式扶貧與農村社會保障兩手抓,促進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有效銜接,加強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勞動力素質、完善社保體系,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實施精細化扶貧,抓好以工代賑,把扶貧政策和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落實到每一個戶頭,今年幫扶貧困農民80萬人。深化“萬企聯村共同發展”行動,促進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形成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嚴格執行農産品價格保護制度,挖掘種養業增收潛力,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農民就業、創業和創收能力,引導務工能人返鄉創業,力爭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萬人。

    (四)加快兩型社會建設

    推進長株潭試驗區第二階段改革建設。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率先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以及社會管理、城市建設、市場運作、要素聚集等方面積累經驗。加快構建兩型産業體系,實施以兩型産業振興為主導的八大工程,積極推進示範區建設、節能減排全覆蓋、湘江流域綜合治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示範、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三網融合”,促進産業高新化、集約化、清潔化和循環化。推行兩型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開展兩型示範工程項目、兩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繼續推行排污權交易,開展綠色保險試點和生態補償工作。落實節能、節水、環保産品消費政策,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引導群眾自覺融入“兩型”,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形成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兩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的增長。狠抓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的節能減排,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降低重點用能企業單位能耗;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支持汨羅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長沙(瀏陽、寧鄉)國家再製造示範基地、衡陽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健全節能減排的政策法規、科技支撐和統計監測體系。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改革。對未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啟動綠色湖南建設,以“一湖四水”為重點,加強森林、水系、濕地及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脆弱區的環境保護,積極開展生態縣(市)、生態示範區、生態文明村、生態居住小區等創建活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決守住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快推進“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建設。以衡陽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有色採選冶集中地區、婁底錫礦山等為重點,紮實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水污染綜合整治。抓緊出臺湘江流域管理規劃和河道採砂管理辦法,切實推進河道採砂、水上餐飲專項整治。提高縣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積極推動城市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置。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完善礦山環境恢復補償機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穩定森林覆蓋率。建立健全嚴密的環境監測體系,進一步強化生態環保執法。

    (五)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市州中心城市、省際邊界經濟重鎮、城關鎮和中心鎮差異發展、特色發展,促進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城鎮科學佈局、合理分工、功能互補、集約發展。提高城鎮規劃建設水平,兼顧眼前和長遠,統籌建設地面和地下設施,注重培育城市品格和城市文化。加快中小城鎮擴容提質,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抓好城鄉結合部的管理與服務,逐步構建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效機制。重視農民工在城鎮的工作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加快修編城鄉一體的縣城總體規劃、縣域村鎮佈局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促進農民向社區集中、土地向種糧大戶和經濟能人集中。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充分挖掘各功能區的發展潛力。科學規劃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城市功能互補、産業錯位發展、交通互聯成網、環境同步治理。加快湘南地區開放步伐,編制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全力推進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提升能源、信息、通關等保障能力,加快現有産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努力建設加工貿易的集聚區、轉型發展的試驗區。推動大湘西地區綠色發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融合,走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路子。支持老、少、邊、窮、庫區發展。

    支持縣域和非公經濟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規律,引導各地揚長避短,發展符合自身實際、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主導産業。強化配套發展,圍繞縣域支柱産業和骨幹企業,不斷拓展和延伸産業鏈條。加大政策扶持,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引導和鼓勵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縣域流動,支持有條件的縣(市)衝刺全國百強和中部百強。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降低準入門檻,鼓勵充分競爭,凡是政策和法律不禁止的領域,都允許各類資本進入;強化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支持、保護和服務。

    (六)合理引導投資和擴大消費

    切實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保持適度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保重大在建、續建項目,保重大民生工程,保重大基礎設施以及自主創新、戰略性新興産業、節能環保、“三農”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三個一”行動計劃,以項目支撐“四化兩型”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39萬億元。一是加大産業投入。重點支持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項目建設,抓好重大技改和承接産業轉移項目。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爭取建成通車1000公里。水運,重點推進湘江高等級航道、城陵磯新港、霞凝港、蒿子港等項目的建設,加快湘江土谷塘樞紐、湘江長沙樞紐建設。鐵路,重點推進杭長、長昆客運專線建設,爭取完成湘桂線擴能改造,加快推進石長、婁邵、衡茶吉建設。民航,主要實施黃花機場飛行區東擴、綜合配套服務區及支線機場改擴建項目。電力,力爭邵陽寶慶電廠2號機組、白市電站及5個生物質電站、4個風電項目投産發電,新增電力裝機150萬千瓦左右;加快新一輪農網改造;加快推進大唐株洲煤電一體化項目、省主網輸電網架及縣城電網改造項目,加快華電常德電廠、荊門至長沙交流特高壓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桃花江核電項目獲得國家核準。城建,重點推進長沙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各市州城市主幹道、城市供水等設施。信息,加快局域傳感網絡和雲計算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研發和産業化。三是加大民生、生態環保和水利投入。民生,重點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確保新開工38.77萬套,竣工15.15萬套。生態環保,重點推進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以南嶺、雪峰、武陵、羅霄山脈為主體的生態屏障建設,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水利,加強“一湖四水”流域綜合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推進衡邵乾旱走廊綜合治理,加快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新一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

    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力度,改革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制度。優化消費環境,深入推進消費安全工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培育文化、旅遊、信息等消費熱點,擴大汽車消費,拓展服務類消費。加強房地産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開展全國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和家電、摩托車下鄉,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行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政策。優先發展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産性服務業,建設一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和工業設計平臺,建設物聯網、信息諮詢、産品測試等服務平臺,加快衡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把長沙打造成中部地區有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和文化中心。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全面提升商貿流通、郵政快遞、餐飲住宿、體育健身、休閒娛樂、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數字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服務業。促進湘菜、湘繡、湘瓷、湘米、湘茶聯動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打響“湘”字品牌。繼續發展壯大旅遊支柱産業,加快建設湘江旅遊經濟帶、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推進張家界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加強旅遊市場開發、營銷和監管,推進旅遊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

    (七)著力深化改革開放

    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推進國企改革掃尾工作,全面完成國企改革階段性目標任務。加快省屬國企股份制改造,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資産上市,穩妥提高資産證券化水平。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和改進省屬企業國有資産監管,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推進産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規範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試點。

    全面推進水利改革。實施加快水利改革試點三年行動方案。重點抓好長沙和湘潭城鄉水務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湘江流域綜合管理、水功能區管理。加快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政府主導、市場補充、群眾參與的水利投融資體制。創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運營機制,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用水定額管理、城市水價、農業水價和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價等改革。

    深化財政、稅收等體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進一步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和公務卡結算制度改革。對重大民生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快政府採購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強化各級政府責任。規範非稅收入管理。認真落實個人所得稅調整、增值稅和營業稅改革、小微型企業減負等結構性減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優化鄉鎮機構設置,落實鄉鎮編制實名制,積極穩妥做好富餘人員分流安置工作。完善公務員選用和管理機制,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投資運行機制,促進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向民生傾斜。加快金融改革創新,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穩步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規範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建設大宗優勢商品期貨交割庫,做大做優湖南本土期貨公司。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揮徵信系統的作用。著力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力爭外貿進出口增長18%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擴大出口規模,重點扶持骨幹外貿企業,推進出口基地建設。多元化拓展出口市場,鞏固發展傳統市場,大力拓展東盟、南亞等新興市場。優化外貿結構,擴大新技術産品和機電産品出口,加大能源資源、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力度。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建設長沙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創建一批國家級軟體出口、數據處理、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服務外包基地,培育一批服務外包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積極承接産業轉移,突出抓好城陵磯臨港産業新區和長沙臨空産業區建設,加快推進電子口岸實體平臺和口岸國際物流園建設。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堅持理性招商、誠信招商、勤儉招商,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全球産業分工,重點支持建設越南、泰國和老撾等境外工業園;發揮“建築湘軍”、工程機械和雜交水稻優勢,擴大外派勞務規模;建立健全“走出去”風險防範機制和服務體系,盡可能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辦好第七屆中部博覽會。推進對口支援協作,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徐守盛到湖南省信訪局看望慰問信訪系統幹部職工
· 湖南省委省政府舉行春節團拜會 省長徐守盛致辭
· 徐守盛趕赴邵陽親切看望慰問困難群眾、企業職工
· 周強徐守盛17日在北京會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
· 徐守盛12日參加湖南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聯組討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