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治理石漠化 改變石山地區民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13日 09時52分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林木茂盛蔥鬱,花兒滿山開放……走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古周村,就像闖進了“世外桃源”。 

    而在多年前,石漠化曾讓這裡的父老鄉親苦不堪言。 

    “以前,這裡九分石頭一分土,到處光禿禿。現在你們看,山上山下全綠了!”説起家鄉生態環境變化,古周村黨支書譚鳳章難掩喜悅之情。 

    2008年,環江被列為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5年來,該縣因地制宜地實施多種治理模式,治理項目區的群眾僅通過種草養牛,就實現産值1500萬元,利潤超600萬元,每戶年增收6000元至1.5萬元不等。 

    石漠化綜合治理不僅讓大石山區重見綠水青山,也堆起了“金山銀山”。 

    還我青山綠水 

    向“瘋狂的石頭”開戰 

    多年來,留不住土、留不住水的石漠化,給廣西的生態和經濟帶來嚴重威脅。廣西是全國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05年時還有石漠化土地面積3500多萬畝,涉及10個市77個縣(市、區)、1100多萬人口。全區90%以上的貧困人口分佈在石漠化地區。 

    要脫貧,就要向石漠化這個“地球之癌”宣戰。廣西林業部門緊緊抓住林草植被恢復重建這一核心,在全面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林業項目建設任務的同時,通過整合“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退耕還林、珠江防護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區生態環境和生産生活條件。 

    2008年以來,全區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221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166萬畝,其他工程造林400多萬畝。據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目前全區石漠化面積2889萬畝,比2005年第一次監測時減少679萬畝,減幅達19%,減少面積佔全國同期石漠化減少面積的47%,治理成效居全國8個石漠化省份第一位。 

    “石漠化土地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區林業生態扶貧的主戰場和‘硬骨頭’,也是林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和潛力所在。我們要樹立‘石山也是寶’的理念,通過動員石漠化地區的廣大群眾加快植樹造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山區綜合開發,增加經濟收入,才能不斷拓展林業發展空間。”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對此信心滿滿。 

    治理、保護、開發 

    三管齊下治理石漠化 

    2009年,河池、百色等地遭受五六十年一遇的連續特大乾旱,許多地方發生嚴重的人畜飲水困難。但同是大石山區的馬山縣古零鎮古零村弄拉屯,不但沒有發生人畜飲水困難,而且每天還供應60多個民工的生活用水和旅遊基礎施工用水30多噸。 

    大旱之年無旱象,弄拉屯的奇跡得益於該屯多年來對石漠化進行標本兼治。 

    2008年以來,廣西各級各部門將石漠化治理與恢復重建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緊密結合,通過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林業項目建設,總結出“六字”治理方針——“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耕還林)、“管”(加強石山林木管護)、“沼”(建設沼氣池)、“用”(石山森林資源加工利用)、“補”(對石山灌木林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篩選了降香黃檀、吊絲竹、任豆、香椿、蘇木、山葡萄、木豆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樹種,探索出“竹子+任豆”和“任豆+金銀花”等10多種治理模式,樹立了一批治理示範點。 

    平果縣建立4條以任豆、竹子、劍麻為主的石山造林綠化示範帶,形成“任豆樹+劍麻”、“任豆樹+畜牧業”生態經濟治理模式。田陽縣那滿鎮新樓村建立起“竹子+蘇木”治理與産業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在忻城縣,“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糧,家中豬牛羊,沼氣水櫃進農家”,成為當地生態治理模式的生動寫照。 

    “從2012年起,全區林業部門著力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突出林業在石漠化綜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確保林業項目投資比重佔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的50%以上。”自治區林業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蔣桂雄介紹説,全區林業部門還將根據林改後的新形勢,繼續研究石漠化綜合治理的新機制,大力發展珍貴樹種和經濟林,推動生態扶貧。 

    伏“石魔”治“癌症” 

    生態改善與脫貧致富雙豐收 

    一大早,家住鳳山縣中亭鄉柏林村農民駱尚球就忙著在自家核桃園裏清除雜草。“去年賣核桃掙了7000多元,今年核桃又是豐收年,可能超過2萬元。”駱尚球笑著説道。 

    駱尚球的喜悅之情,源於自家在石漠化嚴重的山頭上種的50畝核桃林。他説,以前山上種玉米,一畝地只有百把塊收入,現在全部種上核桃,過幾年全部挂上果,一年就有十幾萬元收入。 

    鳳山縣就這樣通過種植核桃,讓昔日石漠化嚴重的大石山變成農民的“綠色銀行”,使核桃成為解決石漠化地區生態和脫貧問題的“良方”。 

    目前,鳳山縣種植核桃10萬畝,其中利用退耕還林種植核桃治理石漠化面積為8.6萬畝,佔鳳山縣整個退耕還林面積70.7%。2012年核桃結果面積2.5萬畝,全縣核桃産量600多噸,産值2500萬元左右,石漠化治理的生態經濟效益初步顯現。到“十二五”期末,鳳山縣種植核桃面積將達50萬畝,産值14億元,加工升值後可達20億元。 

    “我們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特別是石漠化嚴重的石山地區作為主戰場,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等,加快石漠化地區的生態恢復重建,實現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的良性循環,讓政府得綠、部門得績、農民得利。”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説道。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啟動的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中,各級林業部門把扶貧工作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全面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大力發展珍貴樹種、林下經濟等綠色産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扶貧開發的經濟優勢,擔當起全區大石山區扶貧開發的主力軍。 

    到“十二五”期末,全區力爭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積190萬公頃,石漠化土地治理率達80%以上;岩溶地區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治理區石漠化土地平均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70%以上。(李建新 張雷)   

 
 
 相關鏈結
· 貴州石漠化擴展趨勢得到遏制 年均減少4.87萬公頃
· 張永利要求把石漠化防治繼續作為林業工作的重點
· 廣西啟動編制石漠化區扶貧規劃 加強生態建設
· 國家林業局繼續將石漠化防治作為今後工作重點
· 廣西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面積6年凈減45.3萬公頃
· 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啟動會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