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期貨業協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于12月3日在深圳舉行。本屆大會以“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出席大會並講話,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大會上作了主題演講。
姜洋指出,今年以來,期貨市場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市場發展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一是重大産品創新取得新突破,上市了焦煤、動力煤、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和國債期貨,成立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紮實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二是市場監管制度改革有序推進,開展了黃金、白銀期貨連續交易試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審批項目;三是市場法規規則體系日益健全,推進《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相關配套法規文件的修訂和制定工作,加快推進《期貨法》立法工作;四是市場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研究推進多層次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設立風險管理服務子公司。
姜洋表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證監會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導向,按照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統籌兼顧、遠近結合,不斷創新改革、發展、監管和服務理念,紮實推進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各項工作。
一是健全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體系。推動原油等戰略性資源品種和宜農期貨品種上市;發展權益類、利率類、匯率類金融衍生品;穩步發展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新型交易工具;研究推進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加強配套服務設施。
二是著力做精做細已上市期貨品種。把已上市期貨品種合約規則的改造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平衡好與新品種上市之間的關係,有針對性地進行適合於實體經濟需要的調整和改造;進一步完善期貨品種功能發揮的評估、反饋、改進機制;各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要注重貼近實體經濟、貼近“三農”,提升市場服務質量。
三是加大監管轉型和執法力度。放鬆管制、加強監管,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化品種上市及交易、結算、交割和仲介機構監管等制度改革;健全多層次風險防控網絡,完善不同市場之間的風險預警、監測監控和防範處置機制,強化跨市場、跨行業的監管協作和信息共享;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嚴厲打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凈化市場環境。
四是積極穩妥推進對外開放。在成熟品種上試點引入境外投資者;擴大商品期貨保稅交割品種和區域的試點範圍;擴大期貨行業對外開放,允許境外機構參股期貨公司,支持具有市場競爭力和風險承受力的期貨公司開展境外期貨經紀業務,設立境外分支機構。
五是夯實市場基礎制度。加快推動《期貨法》立法工作;完善期貨市場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積極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推動完善各類經濟實體、金融機構有序參與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政策規定;加大期貨市場對上對外宣傳力度。
吳曉靈指出,制定《期貨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目前,《期貨法》制定的市場基礎、制度基礎、監管基礎已經具備,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吳曉靈表示,《期貨法》的制定是一項法律制度的創新,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特別是解決好法律制定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問題。
一是要明確《期貨法》的基本定位。《期貨法》應是一部統一調整商品期貨、金融期貨以及其他商品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基本法,既調整場內衍生品市場,也調整場外衍生品市場。
二是理順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監管體制。按照功能監管的要求,對屬於同等法律關係的活動要遵循統一的法律規則,接受統一監管;在合理界定《期貨法》與《證券法》調整範圍的基礎上,做好期貨和衍生品市場與證券市場監管之間的銜接安排。
三是重點完善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主要法律制度。《期貨法》立法涉及期貨市場基礎性制度安排和改革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應當從實際出發,準確反映期貨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規律,要在總結我國期貨市場20多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在更高層面上,重點完善具有根本性、方向性的法律制度。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周正慶、原主席周道炯、原副主席范福春出席大會並作了書面發言。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盛斌出席大會並致辭。同時,出席本屆大會的還有政府有關部門、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和派出機構、境內外證券、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及金融機構的代表,國內外知名期貨及衍生品專家,以及多家媒體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