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博鰲(海南)4月22日電(記者安蓓 王英誠)當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上探至75美元/桶的歷史高位時,聚首此間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的中外能源界人士表示,將大力發展替代能源以應對高油價時代的到來。
在當日舉行的以能源為主題的早餐會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説,高油價是挑戰也是機遇。油價的高企不僅推動了國際石油勘探生産投入的增加,更促進了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替代能源和節能技術的投資和開發。
世界化工業巨頭德國德固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費溪德説,在高油價的背景下,包括德固賽在內的國際大型化工公司都在努力尋找可再生能源來替代石油,以緩解油價高企為化工企業帶來的高成本壓力。
資源缺乏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日本是最好的例子。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名譽會長根本二郎援引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指出,如果在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上日本的能源消耗為1的話,那麼歐盟的能耗是1.6,美國是2.7,韓國是3.3,東盟是4.3,中國是9。
張國寶指出,目前,中國産業結構中還存在很多粗放因素,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另一方面,這也為中國改善能源結構、節約能源留下很大的空間和餘地。”
作為中國未來5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今年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將201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列為與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並重的目標。作為“十一五”的開局之年,2006年的目標為降低4%。
“這需要開源和節流並重。”張國寶説,中國在替代能源的開發上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在東北三省和河南、安徽等省區推廣乙醇汽油的試驗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正打算向其他地區推廣。神華集團的煤制油項目一期也將在明年完工。
張國寶坦承,從今年一季度的形勢來看,實現全年的降耗目標不容樂觀。“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界做出更大的努力”。
20日中國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家能源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替代能源,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提高優質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張國寶透露,這次會議要求中國主要能源公司都要承擔發展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完)
中外能源界人士指出高油價並非單純市場因素造成
新華社博鰲(海南)4月22日電(記者 安蓓 王英誠)中外能源界人士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主題早餐會上指出,油價在高位運行並非單純由市場因素造成,目前價格遠超其實際價值。
他們認為,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國際原油價格將在遊資炒作下繼續高位運作。他們呼籲各國政府和企業協調合作,共同應對高油價時代。
本週初,國際油價繼續保持連續了六周的上揚態勢,自去年8月以來首度突破70美元/桶。2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六月原油期貨價格收于75.12美元/桶,再度刷新歷史紀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認為,伊朗局勢為國際油價留下很大炒作空間,因此,今年油價將繼續高位運行,“甚至有可能在目前的基礎上略為上升”。
張國寶指出,由於國際市場並未出現實質性的原油供應短缺,當前70美元/桶的油價已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僅從經濟規律出發,國際油價不是不可預測的。但由於當前油價已脫離單純的經濟軌道而受到政治外交因素的影響,地緣政治因素的不可預測性大大增加了對國際油價走勢判斷的難度。”
澳大利亞澳德賽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沃特認為,40美元/桶是比較合理的價位。
“20美元一桶的原油價格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考慮到石油實際生産成本以及供求、貿易、投機等因素,40美元的價格有利於國際石油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沃特説。
沃特表示,從長期看,高油價會損害世界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從石油價格變化的週期性來説,長期的高油價之後往往緊隨長期的低油價。考慮到石油行業投資回報的長期性,70多美元一桶的價格無論對生産者還是消費者來説都不會有好處。
世界化工業巨頭德國德固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費溪德指出,由於國際油價高企,過去幾年,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真正在能源成本上擁有優勢。
他認為,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國際油價是高還是低的問題,而是油價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這為政府和企業的決策帶來很大的困難”。
韓國SK株式會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崔泰源建議,面對高油價,各國政府和企業有著共同的利益,應通過協商合作來共同解決。
張國寶指出,高油價是挑戰也是機會。它將推動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替代能源以及節能技術的投入和開發。
中國總理溫家寶20日主持召開的國家能源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將能源節約、提高能源産業技術、加強能源立法和規劃工作列為2006年能源工作的重點。會議審議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替代能源,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不斷提高優質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完)
李劍閣:綜合經營是中國銀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華社博鰲(海南)4月22日電(記者王優玲 周正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和開放進程”分會上説,實現金融綜合經營是中國銀行業應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提高中國銀行競爭力和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必然選擇。
李劍閣認為,在金融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國外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對中國金融業産生了影響。
1999年,一向實行嚴格分業經營的美國頒布了《現代金融服務法案》,實行了金融業混業經營。這意味著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的業務可以互相滲透交叉,而不再僅僅局限于自身分營業務的範圍。
目前中國已經在嘗試銀行的混業經營模式。繼工銀瑞信和交銀施羅德之後,由中國建設銀行為主發起成立的第三家“銀行係”基金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也于2005年在北京開業。
李劍閣認為,目前中國金融業綜合經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層次:一是銀行、證券、保險業之間出現了很多業務合作;二是成立了多種形式的金融控股集團。
統計顯示,中國的銀保業務在經過去年的低迷之後迅速回暖。銀保業務在總保費中佔到34%。今年前兩個月,工行累計實現代理保險業務量171.1億元,同比增長88.4%。
李劍閣認為,隨著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模式改革今後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跨市場的、交叉性的金融産品和控股公司將不斷涌現,這對中國金融領域的立法工作和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都會提出新的要求。
里昂證券董事長顧家利也支持李劍閣的觀點,認為銀行應該有多樣化的收入來源,只有實現金融綜合經營才能降低風險。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利差。顧家利提出,應該仔細考慮允許銀行進入其他的金融服務領域,使風險得以分散。顧家利還認為,孤立的銀行改革是行不通的,應當同時考慮商業銀行、資本市場、基金市場以及股票市場的改革。
蔣定之:中國銀行業重組重在引“智”
新華社博鰲(海南)4月22日電(記者顏昊 王優玲)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22日在此間表示,中國銀行業重組改革的一大特點是大膽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引進戰略投資的導向主要是引“智”,而非引“資”。
“引進戰略投資者,要重在學習和引進國外發達銀行先進的服務理念和管理制度,以及産品開發和維護的技術,以迅速提升我國銀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蔣定之説,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重組上市,已經引起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矚目。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的引進不但充實了銀行資本金,也實現了銀行資産價值的最大化。
建行、中行、工行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的步伐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據蔣定之介紹,匯豐銀行向交通銀行派出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和兩名董事,兩名董事分別加入審計委員會和人事薪酬委員會,並正在推進擬定的多個合作項目。
蔣定之説,引進戰略投資者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産權結構國資獨有的單一性,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即商業銀行既有國有股也有境內外投資人股,上市以後還有社會公眾股。
據介紹,目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投資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2002年到2005年,民營股比例增長10.19%,同期國有企業法人股、地方財政股的比例分別下降4.33%和7.65%。
歷史上,國家曾經為重組國有商業銀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據蔣定之介紹,央行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用以充足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1999年剝離了四大商業銀行14000億元的不良資産;2003年,國家又動用600億美金外匯儲備補充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的資本金。
蔣定之認為,在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情況下,國家不可能再為國有商業銀行虧損“買單”,從體制上消除了商業銀行指望國家救助的道德風險。此外,引進戰略投資也為實現銀監會高標準監管問責提供了可能。
境外銀行在改變國有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促進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等三個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積極作用。蔣定之表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過程中引進戰略投資者,還有助於解決制約中國銀行業科學發展的體制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