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2月21日電(劉艷、李子才)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5年來,農村經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廈門市統計局了解到,2006年廈門市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6853元,相比1981年的264元,增長25倍多,年均遞增13.9%。
上個世紀80年代,廈門市農民的收入較少,用於生活消費的支出有限,通常把80%以上的費用花在吃、住、穿上,生活處在溫飽階段。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收入增長,農民的消費結構逐步變化,生活消費開始多元化。
隨著農民購買力的不斷增強和住房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民的家庭設備、用品支出逐年增加。1981年,廈門市對百戶農村居民家庭主要商品擁有量進行了調查,當時只有大型傢具和電視機,如今,微波爐、空調、電冰箱、熱水器、移動電話、照相機等商品已走進千家萬戶。數據顯示,2005年,廈門市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移動電話168部、電冰箱77臺、電腦15臺、電視機126臺。
廈門市統計局稱,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市農村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是農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如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小洋樓在農村已隨處可見,大部分農民住上了新房,住房面積逐年增加,鋼筋混凝土結構住房比例不斷上升。